【22考情分析】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2录取数据对比+考情分析(865平均分125+!)
材料学院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渊源于有百年历史的中央大学化工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硅酸盐专业。
学院现设有无机材料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复合材料系、高分子系、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系5个专业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一流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省一流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6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GF特色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二级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是材料工程领域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GF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基地,也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学校、国家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特聘2名)、教授57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8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次、全国政协委员1人、有突出贡献高级人才项目4人、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1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省“333”科技带头人9人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3人、部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获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表彰1人、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称号2人。特聘教授5名、兼职教授46名。共同组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凝聚力强、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七十年薪火相传,先后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东亮、曹湘洪、徐德龙、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加拿大两院院士陈忠伟、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蔡玉良等等杰出校友为代表的1.8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广大校友在各行各业各领域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母校和学院赢得了广泛赞誉。
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达2800余人,设有“凌丰”、“博云”等7项校外奖助学金,总额超过30万/年。本科生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均名列全校前茅。教学改革成果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三等奖。学科点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省和行业优秀课程奖等。

学院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非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检测中心、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胶凝材料制造与应用分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国家功能复合新材料研究基地、共建中俄联合实验室等诸多高水平科研平台。
学科连续多年ESI排名不断攀升,在2021年11月ESI排名位居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排名并列全国第18名(江苏省内和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并列第一)。在混凝土水泥基础材料、前沿技术新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复合材料和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科研领域保持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国内著名的学科点之一。“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千余项,科技经费3亿余元,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在重大成果转化及服务行业、企业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为国家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国建设目标,重点面向智能制造,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推进高水平论文发表、重大原始创新、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加强教育部创新团队建设,创新省协同创新中心工作,按“短期成果导向、长期问题导向”战略开展关键科研方向突破,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学硕专业:

专硕专业:

考试科目与录取情况
01.专业目录
材料学院主要有3个专业:
化学(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材料与化工(专)。

学姐解读:
① 化学学硕考的是637有机化学+802物理化学,属于两门专业课,所以建议可以早点开始复习
②对于材料学硕和专硕来说,不管学还是专,专业课考的都是865材料物理化学,只有英语不同,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
02.各专业历年复试线

03.2022年 招生情况:拟招生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对比

说明:以下皆为第一批复试录取信息,不含调剂信息。
学姐解读:
1、22年南工大跟前几年一样,分数线依旧是国家线,虽然说今年专业课考出来后很多同学反馈说有新的题,主要是表现在简答题上。但是专业课的分数都比较高,
可以看出:一方面,变化的部分没有脱离大纲,复习好的同学依旧可以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今年判卷也可以说比较松,所以说23的同学反而不能掉以轻心,以防23年增加试题难度
2、 从人数上看,南工大材料作为南工大第二大专业,招生人数也是非常多,学硕+专硕超过了300人,再加上南工以往题目比较简单,会出现原题的情况,这势必是一个越来越卷的趋势,23备考的同学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希望可以把基础打好,从根本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想着几个月快速复习,背真题就好了!这种想法无论是报考哪个专业都是不可取的
3.从今年录取上来看,学硕没有招满,招收了部分调剂生源!但是专硕人数是超了不少,最后也是扩招了几个名额,复录比控制在了1:1.2内,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详细的复试与录取数据,综合来说,分数线是国家线,但是学姐建议分数目标至少300+,最好定在330+以上是最保险的。
各专业录取成绩分布
01.各专业初试成绩分布

02.各专业复试成绩分布

070300化学(学)


学姐解读:
上图为化学专业录取名单数据分析,拟招生2人,一志愿进复试1人,实际录取人数1人,没有招满,所以进入复试的同学都录取了,复录比为1
由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化学专业的题并不是很难,对比其他学院的,有机和物化题得高分的都不在少数,报考材料学院的这位同学分数也是比较高,360+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学姐解读:
上图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专业录取名单数据分析,拟招收123人,无推免,一志愿进入复试95人,最终录取94人,复录比为:1:1.01。淘汰一人,录取人数中最高分400分,最低分282分,平均分331.17。
由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初试分数主要集中在290分~350分之间。
今年865专业课的难度可能会稍微增加,大家复习专业课不要掉以轻心,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085600材料与化工(专硕)



说明:以上2022年数据仅为第一批复试录取信息,不含补录与调剂信息。
学姐解读:
上图为材料与化工录取名单数据分析,拟招收189人(含两个非全名额),一志愿进入复试228人,实际录取194人,复录比为1:1.7。
录取人数中最高分为403,最低分293,由数据可以看到,分数大部分集中在290~370分这个区间,高分同学可以说是很多了!
另外,仔细观察后学姐发现,290分以下的同学复试都被淘汰了,290~310之间淘汰了20位同学,310~330分之间只淘汰了4个同学,共34人!而330分以上区域,就没有淘汰啦!
初试成绩排名与复试相差不大,所以说备考南工大,初试成绩非常重要!初试考的越高 ,复试也是给自己一个稳定的保障!
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865材料物理化学专业课的复习共包括一门课程的内容:
张其土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参考书目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宋晓岚黄学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曾燕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
PS:看张其土这本就可以

主要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具体考试内容可参考红果研专业课资料,资料全面详尽,已帮助众多学子上岸,购买资料后赠送答疑。
23南工大考研交流群595416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