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作品分析关键词整理

《断臂维纳斯》
作品背景: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作品,代表爱与美
作品内容:塑造一尊全身直立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塑
艺术特色:这是一座圆雕,由两块大理石拼接而成,两块大理石连接处非常巧妙,在身躯裸体部分与裹巾的相邻处
整个躯体富有转折的螺旋上升似的节奏感,给人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美,表情宁静、温柔、端庄。集中人间女性一切美质,达到古典理想美的高度
意义价值:是古代人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和歌颂,作品因其空间体积感和女性人体的柔美具有永恒的魅力
《掷铁饼者》
作品背景:希腊雕刻家米隆
作品内容:取材希腊现实生活中体育竞技活动,刻画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艺术特色:造型准确,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
重心稳定,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塑稳定感结合的非常好。雕像重心落在右脚上,因此右腿成了整个雕塑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雕像的稳定性
意义价值: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该雕塑是古希腊人体雕塑的经典代表作品
《春》
作品背景:波提切利,15世纪 佛罗伦萨画派 画多取材文学作品和古代神话传说,不再局限宗教题材,能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的感情
作品内容:作品以人文主义精神,描绘春季美丽自然中以维纳斯为首的希腊众神形象
艺术特色:构图不拘常规,人物被安排一片森林之中,众神动态和衣褶充分体现波提切利所擅长的线条的节奏感
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型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整幅画面充满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意义价值:作品中春回大理、万物复苏的景象是对文艺复兴精神最好的诠释
《最后的晚餐》
作品背景:意大利 达芬奇,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最杰出画家、科学家、发明家
作品内容:画面取材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犹太出卖的传说,画面中人物呈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画中人物手势、眼神和行为等,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艺术特色:构图十分完美,横幅画面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构图。12个门徒平均分成对称4组,这几组人物之间彼此具有紧密联系和各种不同姿态,显得丰富统一。此外,在画面空间与背景处理上,用透视法画出深远的空间
意义价值:这一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典范,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作品。
《蒙娜丽莎》
作品背景:意大利 文艺复兴盛期 达芬奇
文艺复兴确立个人价值,肯定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
作品内容: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塑造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艺术特色:金字塔构图增加人物端庄和稳重,双手刻画精确、丰满;
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使主题愈加鲜明,充分突出人物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
意义价值: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大博物馆之一的巴黎卢浮宫镇宫三宝之一
《大卫》
作品背景:雕塑创作16世纪初 文艺复兴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代表作;
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塑之一
作品内容:雕塑中大卫双目凝视远方,左手拿着挂在肩上的投石器,正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表现的是他在迎接战斗时的状态
艺术特色: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并充满浪漫主义幻想,构图气势磅礴,主题深刻激进,充分体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
意义价值: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巨大热情,塑造出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
《创世纪》
作品背景:米开朗基罗在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宗教题材的壁画。壁画创作历时长达4年多
作品内容:画题取材《圣经》,有关开天辟地到洪水方舟的故事。画面由9幅中心画面和众多装饰画部组成,共绘343个人物。
艺术特色:作品背景简约,构思巧妙,人物身体各部分比例恰当。造型准确逼真,人物体魄丰满,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将造物主所创造的万物之灵完美呈现出来;
在绘画技巧上,艺术家打破以往画家采用独立空间,使整个作品与天顶结构浑然一体,从而摆脱以往壁画的纯装饰性地位
意义价值:这幅画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绘画的经典
《西斯廷圣母》
作品背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祭坛画,《西斯廷圣母》他的“圣母像”中的代表作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圣母怀抱圣婴耶稣,将他献给世人的画面
艺术特色:画面构图十分严谨,整幅画使用的是均衡的三角形构图;
拉斐尔赋予圣母一种世俗的美,即是神圣之母,也是一位爱子心切的人间慈母体现画家精湛的画技和人道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拉进观赏者与圣母的距离,觉得更可亲可爱
意义价值:拉斐尔创造的西斯廷圣母,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他所确立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标准之一
《沉睡的维纳斯》
作品背景: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 乔尔乔涅
作品内容:显示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赤裸沉睡的情景。乔尔乔捏未完成此画,后由缇香完成景观和天空
艺术特色:这幅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达到了高度统一
画家的描绘下维纳斯展现出造化之美;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身躯优美温柔,形体匀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相呼应;
艺术处理上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意义价值:体现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
《阿尔诺芬妮夫妇肖像》
作品背景:杨凡艾克肖像画代表作
作品内容:作品描绘尼德兰一个典型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
艺术特色:画家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年轻夫妇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展现画家所持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作品在光影、体积、空间、质感的塑造上,在色彩的饱和度、鲜艳度,刻画的精确度、真实程度和深入程度上都超越了同时代的意大利
意义价值: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得最早尝试,也是发展起来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
《冬猎》
作品背景:又称《雪中猎人》 彼得·勃鲁盖尔代表作
作品内容:这是一幅深远的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所描绘的尼德兰地形的特殊风貌及其美丽的容姿
艺术特色:山坡和地平线以对角线形式交叉组合画面,构成伸向低谷的变化多端的斜坡;
通过远近透视处理,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空气感;
画面动静处理十分巧妙。浓重的树木以及白雪覆盖沉睡的大地和穿越于林间的猎人和机灵的猎狗、远处冰河上的溜冰者身影以及空中飞翔的小鸟形成动静对比,使沉静的山野充满生机;
画家基本采用黑白灰色调的对比塑造自然、人物、空气和光,给人寒冷且透明的感觉
意义价值:勃鲁盖尔对大自然的深情描绘,使他成为尼德兰民族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创始人
《圣母升天》
作品背景:这是一幅鲜明体现卡拉瓦乔处理宗教题材的态度和手法的著名作品
作品内容:描绘一个破烂的农舍小台上,躺着一位久病无人医治的中年妇女,逼真的再现一个意大利穷苦家庭的悲剧
艺术特色:画面大胆处理光线,把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突出戏剧性主题的主要手段;
在绘画语言上进行大胆革新,创造强调明暗对比的酒窖光线画法
意义价值:卡拉瓦乔在绘画风格及表现方式作出重大贡献,后被伦勃朗和委拉斯贵支继承并加以发展,为后世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
《倒牛奶的女仆》
作品背景:17世纪荷兰 维米尔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在一片白墙为背景,从窗子射入的侧面光的环境中,一位淳朴、健壮的妇女,正在做奶品的画面
艺术特色:画面构图简洁、清晰、稳妥、精美;
维米尔采用早上和煦的光,减弱背景对观看者的吸引力,从而突出主体形象;
女工穿的裙子的蓝色和上衣的黄色,颜色运用对比强烈,使画面显得宁静和细腻
意义价值:朴素、宁静、普通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挚
《夜巡》
作品背景:17世纪 荷兰 伦勃朗 现藏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
作品内容: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这幅作品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艺术特色: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的逼真而又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意义价值:打破“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立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教皇英诺森十世》
作品背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代表作
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正襟危坐的罗马教皇
艺术特色:画面以鲜明的红色为底,具有一种威严感。画家准确抓住人物在瞬间的复杂内在精神状态,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凶狠残忍的性格特征;
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强烈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表现画家高超技巧
意义价值:作品深刻反映作者对于人性观察的深度,是历史上杰出的肖像画作之一
《纺织女工》
作品背景:西班牙 委拉斯贵支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了西班牙皇室织毯厂的工作间纺纱女工劳动的画面
艺术特色:画中纺织女繁忙疲惫和成品间欣赏织毯养尊处优的贵妇形成鲜明对比,画家蓄意的安排,进一步强调作品的社会意义,表现画家对下层人民的特殊感情;
作品色彩极为丰富,明暗、笔触的运用上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和韵律感
意义价值:作品深刻反映画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是现实主义绘画发展的里程碑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作品背景:西班牙浪漫主义先驱戈雅代表作
作品内容:反映1808年西班牙马德里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历史事件
艺术特征:这幅画中,戈雅把起义者描绘成英勇顽强、临危不惧的英雄,与卑劣的刽子手形成鲜明的对比;
采取对角线的构图方法,使整个画面显得丰富饱满,立体感很强;
色彩对比强烈,光源从下面照射上去,更渲染动荡不安的气氛
意义价值:西班牙绘画史上不朽的爱国主义历史画杰作。戈雅被称为“画家中的莎士比亚”,影响了德拉克罗瓦、库尔贝、马奈等画家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作品背景:大卫 法国大革命时期画家 新古典主义美术主要代表
作品内容:该主题极其明显: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利益。借用古罗马的历史题材反映法国大革命时期。中间位置荷拉斯三兄弟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下角三兄弟母亲、妻儿和姐妹陷入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伤的气氛之中。
艺术特征: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两种情感冲突。画面右下角三兄弟母亲、妻儿和姐妹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画的主题;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气势雄健、造型坚实,体现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笔触平静,画风细腻,静谧、崇高、纯洁。
意义价值:体现新古典主义典型的借古喻今的特点,用古典主义的题材和手法描绘时代的潮流,开启艺术新的时代篇章
《泉》
作品背景: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安格尔经典作品,也是西方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少女纯洁,典雅,恬静,健康,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
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就是她的象征。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镜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
艺术特色:画家追求和表现理想美,把人物的形体动态描写得极端精确、简约概括
构图上,画家画了一个直立的全裸女性身体,占据全篇三分之二的面积,给人强烈视觉冲击
色彩上,相对比较单一,以背景的深色调和主体浅色调对比,但并不强烈,而是有种过渡美
线条上,安格尔在处理轮廓线时本着虚实相间的原则,人物的轮廓和阴影有强弱的处理,虚实得当
意义价值:安格尔笔下的裸体摒弃一切非自然成分,是可供任何时代膜拜的典型
《梅杜萨之筏》
作品背景:法国 浪漫主义 籍里柯
作品内容: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民主革命浪潮一度出现低潮,使一部分资产阶级人士感到失望,借作品对现实进行影射和抨击。此画取材于当时法国发生的一起海上遇难事。
艺术特色:画面采取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主题,扩大表现空间。
刻画人物不同心理状态,通过海上巨浪和沉重得当云层,突出渲染画面悲剧性气氛
意义价值:主题已超越海难事件本事,表现法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同时宣告浪漫主义绘画胜利,对同期和后世美术创作产生划时代影响。
《自由引导人民》
作品背景:19世纪 法国浪漫主义 德拉克罗瓦 为纪念1830年法国人民反对查理十世封建政权而创作
作品内容:作品展示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举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
艺术特征:构图上:画面采取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带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
色彩上:画面以暗色为主,运用明暗对比的处理方式以及阴影造型手段,突出画面主题,形象生动,色彩鲜艳而稳重,使人感到场面宏大,有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再加上奔放的笔触,成功地表现了争取自由的主题
意义价值:这是一支交织着浪漫主义和现实精神的高昂激越的战斗进行曲
《拾穗者》
作品背景:19世纪 法国巴比松画派 米勒
作品内容:19世纪中是法国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代,人们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画面表现三位衣着俭朴的农妇,在收割过的田里寻找遗落的麦穗
艺术特色:主题鲜明,米勒采用横向构图,前面拾穗的三人和远处背景人群形成对比,人物塑造更具有雕塑感;
空间感强,作者着重刻画前面人物,后边背景进行虚化;
色彩温暖而沉着,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观众视线。
意义价值:普通劳动场面登堂入室,其艺术的深刻社会意义在于史诗所不能达到的质朴平凡。
《日出印象》
作品背景:法国 印象派 莫奈 1872年创作一幅写生画
作品内容:描绘晨雾笼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
艺术特色:画中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没有写实细节,真实描绘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视觉印象;
画家用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以及随意、零乱的笔触展示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构图上采用井字形构图,使观者视线集中画面主体上
意义价值: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开山之作,标志印象派绘画产生。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描绘的印象派大师
《星月夜》
作品背景:19世纪 荷兰后印象派 梵高
作品内容:描绘夜晚星空下的村庄以及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整体画面深沉凝重,表现画家压抑、苦闷心境
艺术特色:线条上,这幅画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象
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全画色调呈蓝绿色,画家充满运动感、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给人一种激情在压抑之后肆无忌惮的放任和表达
意义价值: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影响二十世纪美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作品背景:19世纪法国 后印象主义高更 在塔希提岛生活后创作
作品内容:画面从右至左从婴儿的诞生显然是提出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中间年轻人采摘果子代表青春的尝试和思考、到年迈的妇人将要面对死亡,画面完整又象征地表达了人生的全过程
艺术特色:画面色彩斑驳绚丽、如梦如幻,采用平面手法表达东方的装饰性与神秘气息。寓意画家哲理性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义价值:这幅画是画家对生命的思考及对塔希提岛生活的印象综合,对后世艺术有深远影响
《红色中的和谐》
作品背景:20世纪 法国 马蒂斯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一个室内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以及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草地、黄色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艺术特色:通过简洁的形状、弯曲的线条和平涂的色面,高度精炼的色面组合,使该画获得强烈的色彩效果
这幅画上,室内红色构成全画基调,窗外蓝和绿与它形成对比,使整幅画看起来很和谐
意义价值:马蒂斯是第一批“野兽主义”运动核心人物,影响野兽主义的发展
《舞蹈》
作品背景:野兽主义画家 马蒂斯
作品内容:描绘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欢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
艺术特色:作品中只有三种颜色,色彩对比强烈:蓝色天空和绿色大地代表他们的和谐;
画家用简练的线条勾勒人体,体现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宣泄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意义价值:马蒂斯的艺术创作在广泛吸收西方各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把东方艺术中的写意色彩、平面形和装饰性特征结合一起。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造了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
《亚威农少女》
作品背景:西班牙 毕加索 第一件具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品内容:画面着重表现五位女裸体形象以及一些水果景物
艺术特色:采用多视点的方式,画面形象皆被处理成几何块面的形式,三维立体空间被彻底颠覆
意义价值:该作品在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大胆革新在西方美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格尔尼卡》
作品背景:西班牙 毕加索 立体派绘画创始人
作品内容:表现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屠杀无辜居民的情景
艺术特色:画面以象征性的形象、被肢解的形体和低沉的色调,展现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
画面以站立昂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意义价值:这幅作品成为控诉法西斯暴行的经典作品,其深刻意义使其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呐喊》
作品背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 挪威 蒙克
作品内容:以极度夸张手法,描绘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限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艺术特色:构图上,天空和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
色彩上,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详的预感;
作品采用象征、隐喻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情感表现推向极致
意义价值: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品背景:列宾 19世纪80年代创作 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杰作,列宾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 派成就最高艺术家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的前进的劳动场面
艺术特色:利用现实主义手法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有不同的经历和个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背景运用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也加强全画悲剧性
意义价值:充分表现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走下楼梯的裸女》
作品背景:20世纪达达主义 杜尚
作品内容:画面表现一个正在走下楼梯的连续裸体形象
艺术特色:这幅画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同时受法国摄影师发表形体活动的连续性照片启发,他试图描绘这个裸女在运动中的解析,将抽象的线条和形状根据人物动态编排起来,把动作、情绪和个性这些主要元素引入到绘画里
意义价值:杜尚的艺术摆脱传统绘画,后来甚至成为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源头
《内战的预感》
作品背景:20世纪 超现实主义流派 西班牙 达利
作品内容:画中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用蓝天白云作背景,表明这一罪行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的
艺术特色:运用细腻的笔法画出被肢解的人体,以此象征战争的恐怖和血腥,就像一场血肉横飞、尸骨四迸、令人毛骨悚然的恶梦;
他的重要特点是以写实的手法或近乎抽象的手法表现人的潜意识,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或是荒诞的情景,或是奇特而又近乎抽象的画面
意义价值:这一作品是对非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
《永恒的记忆》
作品背景:超现实主义达利的油画作品
作品内容:描绘三个停止行走的表,一个挂在树枝上;一个是90°直角耸拉在方台的边沿上,好像马上要融化;另一个横卧在像长着婴儿脸的奇妙生物上,背景是达利的故土加泰隆的风景
艺术特色:各个物象细节精确,高度写实,但整个画面却给人一种荒诞,不合逻辑的感觉
意义价值:是当今世上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