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作品分析关键词整理

《彩陶旋涡纹尖底瓶》
作品背景: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彩陶代表作,出土于甘肃省,是一件汲水器
作品内容:瓶身为红褐色,通体施彩,瓶腹两侧有可穿绳的耳,汲水能自然下沉,注满水可用绳提出水面
艺术特色:作为汲水器的尖底瓶,以黑彩描绘流畅漩涡纹,穿插黑白圆点,在点线交错中,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情奔放美感和很强运动感
意义价值:体现马家窑人的智慧
《四羊方尊》
作品背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作品内容:器身方形,方口,颈部高耸,四边装饰焦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设计成四只卷角羊
艺术特色:两次分铸技术铸造,先将羊角和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鬼斧神工,显示高超铸造水平
意义价值:以四羊、四龙相对造型展示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对象,有独特象征意义。
《莲鹤方壶》
作品背景:春秋青铜器的精品,具有大变革时期艺术特色
作品内容:顶盖作镂空莲瓣,中立一鹤,昂首舒翅。双耳为镂雕顾首伏龙,通体为相互缠绕的龙纹
艺术特色:壶为扁方体,壶身高大,结构严谨,采用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技法,双耳、圈足,显示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
意义价值:是春秋时代精神的象征,是当时社会变革时代风貌在艺术上的真实体现
《击鼓说唱俑》
作品背景:东汉时期 出土四川成都
作品内容:陶俑上戴头巾,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欲击
艺术特色:造型简括,形体动态夸张,面目表情生动传神,表现一个诙谐幽默的艺术家形象
意义价值:代表东汉时期雕塑艺术最高成就
《长信宫灯》
作品背景:西汉 中国汉代青铜器 河北省满城县
作品内容: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艺术特色:使用战国时期鎏金工艺,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分铸组装
灯罩由两块弧形瓦状铜板合拢后成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中,可左右开合,能任意调节灯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
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保持室内清洁
意义价值: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装饰风格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马踏飞燕》
作品背景:东汉 出土甘肃省
作品内容: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四肢修长,三足腾空,一足踏飞燕。一匹身躯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回过头观望,表现骏马凌空飞腾、奔驰疾速的雄姿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手法烘托骏马矫健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丰富想象力和感染力,有力的感觉,也有动的节奏;
马的重心被安排在飞燕身上,给人一种稳定性。
意义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洛神赋图》
作品背景:东晋 顾恺之
作品内容:曹植 诗篇《洛神赋》
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将情节致力于自然山川环境
艺术特色: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
人物神情刻画生动表达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惆怅情谊;
线条简介飘逸,运用高古游丝描;
色彩典雅鲜丽;
装饰性;
意义价值: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兰亭序》
作品背景:东晋 王羲之
作品内容:记录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艺术特色:行书写成,全篇章法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
布局参差错落,点画相应,以露锋入纸的写法气脉相通,字与字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呼应
意义价值: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集中体现王羲之所创造书法新面貌,代表他最高的行书造诣
《游春图》
作品背景:隋 展子虔
作品内容:描绘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游春的景象。整幅画弥漫一种阳光般的暖意,水的右边两人在走马闲逛,左边两人在看水,湖中三位女子乘船闲话正在渡河
艺术特点:构图 俯瞰式构图;
以线勾勒物象;
色彩明丽;
人物以粉点染,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
意义价值:迄今为止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卷轴山水画卷,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步辇图》
作品背景:初唐 阎立本
作品内容:描绘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和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艺术手法:色彩 设色浓重,为突出喜庆的场面,作者用红色装点基调将红色典礼官画于画面正中央
构图 不设背景,结构自右向左,由紧密到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对比手法 进行衬托表现,一是由宫女们的娇小稚嫩衬托唐太宗的威严庄重 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和蔼可亲 端素和平 为正衬。
意义价值:历史价值,现存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捣练图》
作品背景:盛唐 张宣
作品内容:描绘劳动妇女捣练生活图景,表现宫中妇女加工绢丝的生活场面
艺术手法: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自然合理富有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妇女形象丰颊肥体
线条匀细
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体现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典型风格
意义价值:为研究唐朝服饰提供了依据
《虢国夫人游春图》
作品背景:唐 张萱
作品内容: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外出踏青的场景
艺术特色: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主题突出
重人物内心刻画,不着背景,却让人感受到浓浓春意,意境清晰
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经力中透着妩媚
设色典雅富丽,具有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
意义价值:画面反应盛唐的风貌,张萱所画妇女形象代表唐代仕女画典型风貌,是周昉仕女画的先导,直接影响晚唐五代的画风
《簪花仕女图》
作品背景:唐 周昉
作品内容:描写六位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以及仕女们闲适生活
艺术特色:画面利用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
全图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人物线条简劲圆浑有力,以游丝描为主
工笔重彩设色,层次清晰,浓艳富贵而不俗
意义价值:作者对人物传神地刻画,较细腻的揭示宫女们幽怨、郁闷的情绪,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不朽之作
《五牛图》
作品背景:唐朝 韩滉
作品内容:画中五头牛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荆棵蹭痒
艺术手法:构图 左右对称的形式,解决构图呆板,创构手卷式畜牛组画构图
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 牛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意义价值: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韩熙载夜宴图》
作品背景:五代十国南唐 顾闳中 南唐政权不稳,韩熙载疏狂自放以遮蔽朝廷耳目。画家顾闳中进入韩宅,窥看纵情声色场面,目识心记之后默画而成。
作品内容:画面通过听琴、观舞、休息、轻吹、宾酬,描绘韩熙载夜宴生活
艺术特色:连续故事手法(连环画),运用散点透视,将不同时间活动组织一张画面上
构图严谨,以大块黑白间隔统一画面
人物性格刻画生动且有深度;衣纹严谨简练;
设色浓重为主,配以淡彩
意义价值:除绘画史上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匡庐图》
作品背景:五代 荆浩
作品内容:表现巍峨山峰及山脚下幽居的景象
艺术特色:构图 采用立轴构图 ,鸟瞰式纵向全景布局,通过近中远三个层次景物描绘,将最高峰至于群峰簇拥之中,气势磅礴、层次分明
水墨晕染的方法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墨,丰富的层次体现山、水、树和景物之间的距离
意义价值:中国水墨山水初创时期代表作,确立中国全景式山水画格局
《溪山行旅图》
作品背景:北宋 范宽
作品内容:描绘山头杂树浓密,飞瀑从山腰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从横,山路上有一支商旅队伍。
艺术特色:一改常规构图,迎面耸立雄壮浑厚的大山头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位置顶天立地,极具质感,造成一种震人心魄的视觉效果
运用雨点皴(山头刻画),整个画面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极富美感。画出秦陇间峰密浑厚、壮丽浩莽的气概
意义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为后人学习提供了借鉴
《千里江山图》
作品背景:北宋 王希孟
作品内容:以长卷形式,描绘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渺的江河湖水,以及亭台楼阁、茅居村舍等景象,全画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艺术手法:构图 疏密之中讲究变化,景物繁多,气势连贯;
披麻皴和斧劈皴相结合,表现山石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
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着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意义价值: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清明上河图》
作品背景:宋 张择端 宋初市民阶层形成,出现以市民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作品内容: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街市景象
艺术特色:构图 采用散点透视 在西安十一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生活面貌,反应那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亢,段落分明,主题突出
线描淡彩画法,紧密结合对象质感特征
意义价值:体现中国古代风俗画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城市生活和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泼墨仙人图》
作品背景:南宋 梁楷
作品内容:描绘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宽衣大度,步履蹒跚,憨态可掬,脸部眉眼鼻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
艺术特点:细笔勾出仙人面目胸部;
用阔笔横涂竖扫其他部位,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表现仙人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意义价值: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寒江独钓图》
作品背景:南宋 马远
作品内容:描绘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垂钓的渔翁
艺术特色:构图简洁,采用平远布局,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凝重有生气,充满静寂、萧寒的气氛
以铁线描,画一叶扁舟;采用“留白”手法给观赏者无限的想象、以少许胜繁复
意义价值:有助于后人学习和研究中国画的传统形式美
《双喜图》
作品背景:宋 崔白
作品内容:画中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的画面、两者之间形成呼应关系
艺术特色: 工谨 粗放相结合,用工笔双钩填彩描绘山鹊,用半工半写/完全写意的手法描绘枯木、衰草和山坡
意义价值:崔白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打破“黄家富贵”对北宋宫廷的花鸟画的垄断局面,给当时画坛带来清新风气
《富春山居图》
作品背景:元 黄公望
作品内容:画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浙江富春一带山容水貌以及富春江上旖旎风光
艺术特色:构图 长卷式构图 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用墨淡雅,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准确把捂住山水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书法作者的主观意趣
意义价值: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也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对后代画家产生深刻启发和影响
《六君子图》
作品背景:元 倪瓒
作品内容: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描绘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
艺术特色:平远的章法、简练的笔墨,营造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
借用简静清淡的画面,反映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又展现画家崇高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以树喻君子,表达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的崇尚
意义价值: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
《墨梅图》
作品背景:元 王冕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之间,繁花满枝
艺术特色:构图新奇,一枝梅花横贯画面;
花朵用淡墨轻染,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
勾瓣点蕊简洁洒脱,整个画面虽无设色,但梅花清香似从纸背透出
意义价值:表达作者对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墨葡萄图》
作品背景:明 徐渭
作品内容:描绘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
艺术特色:构图新奇,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
画藤条分批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
意义价值:表达画家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魄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为主体价值的象征
《艰苦岁月》
作品背景:当代雕塑家 潘鹤
作品内容:生动塑造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红军战士信念坚定,开朗旷达的光辉形象。通过老战士吹笛子、小战士依偎旁侧倾听造型,体现艰苦岁月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写实塑造人物
运用三角形构图,对比手法,塑造艰苦环境真切生动,坚定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
意义价值:革命战争年月红军战士的真实再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精神
《父亲》
作品背景:油画家 罗中立
作品内容:描绘贫困老农的形象,古铜色的皮肤,耳朵上夹着笔,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和手上的干茧,木衲的表情
艺术特色: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加强空间感,体现父亲外在质朴美和内在崇高美
意义价值:对生活的中劳动者的崇敬和赞誉
《开国大典》
作品背景:董希文 1953年完成的油画作品 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盛况
作品内容:场面雄伟,喜庆气氛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蓝天白玉风和日丽,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艺术特色:作品为纵式构图,主次分明,毛泽东居画面主要位置,体现领导全中国的核心
在写实的描绘中,借鉴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蓝天和地毯、红柱子、红灯笼以及红旗造成强烈对比,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意义价值: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成为现代美术上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著名作品之一
《血衣》
作品背景:一幅油画素描稿 王式廓
作品内容:取材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震撼人心的控诉
艺术特色:风格质朴浑厚;
从现实主义出发;
运用黑白对比手法;
奔放粗狂的线条;
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人物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浑然一体
意义价值:通过这幅画作人们学习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学到了有着深厚生活基础的素描技巧
《占领总统府》
作品背景:陈逸飞和魏景山1977年合作创作
作品内容:画面表现中国人们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升上红旗的场面,标志蒋家王朝的覆灭,新中国的开始。作品场面壮观,气势浑宏
艺术特色:构图严谨,形式感强烈,使这一历史题材的创作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
采用三角框架式的立体结构,把画面人物目光聚集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
意义价值:该作品无论表现主题还是画面结构在中国美术史起到开拓性的作用
《田横五百士》
作品背景:近现代画家 徐悲鸿
作品内容:取材田横和五百壮士诀别的画面,着重刻画不屈的激情,表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艺术特色:构图完整统一,主次分明,画中身穿红袍的田横至于右手边做拱手诀别状,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苍天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人物组群,则以密集阵形传达群众的合力
右下角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女孩仰视田横,眼含哀婉凄凉,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的构架加深画面庄严之感
背景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
意义价值:开启徐悲鸿历史画创作的道路,影响了中国的历史画创作
《狼牙山五壮士》
作品背景:詹建俊于1959年创作油画,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内容:画家生动描绘五位八路军战士在跳崖的一瞬间
艺术手法:纪念碑式的构图,将五位壮士矗立于山巅之上,并与远处的山峰形成对比。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人物威武雄壮,表情严肃果敢,表现毛泽东所赞扬的“重于泰山”的品格
正确处理整体造型和性格刻画关系,将形象塑造和环境融为一起,给人烈士与山河同在的感觉
意义价值:整幅画面表现詹建俊对革命英雄主义的歌颂
《八骏图》
作品背景:徐悲鸿 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为题材
作品内容:画中八匹骏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
艺术特色:采用中西融合的手法,以中国水墨主要表现晕染出马的形体,又渗透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生动描绘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用马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是一种精神追求
意义价值:徐悲鸿笔下的马笔墨酣畅,形神具足,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励人们积极向上
《愚公移山》
作品背景:近现代画家徐悲鸿
作品内容:作者创作这幅画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时期,画家意在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励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胜利
艺术特色:构图上 左侧画面人物排列松散,人物或高或低
在人物造型方面,借用印度男模形象,并直接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
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运用中国传统白描
意义价值:表达作者希望中国军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突破传统绘画格局,把众多剧烈运动人体引入中国画,可以说这幅画代表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仕女》
作品背景:林风眠
作品内容:画面描绘一个赤裸坐姿女性,给人以单纯、宁静、幽美的感受
艺术特色:采用“西方化”的形式
细条采用圆弧线和蛇曲线的造型,如画面用圆弧线表现瓜子形的脸型、娴静的五官以及亮丽的黑发
色彩上,画家把水彩、水粉、墨一起使用,使作品既有较强色彩感,又显得色彩和谐、沉稳
意义价值:林风眠创造融合中西绘画之长而独树一帜的艺术美,树立世界公认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