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隋朝之重要历史事件(内含翻硕MTI百科448宁波大学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隋朝之重要历史事件(内含翻硕MTI百科448宁波大学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隋朝
公元581~公元618年
隋朝自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始,至公元619年隋恭帝杨侗被废而亡,共历39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奠定日后大唐盛世的基础,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重大,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
北周时期,杨坚的父亲作为北周的开国功臣,曾被封为随国公,而女儿更是周宣帝的皇后。至幼年的北周静帝即位,杨坚作为辅政大臣一边革除周的弊政,倡导节俭,收揽人心;一边平定地方的反抗势力,诛戮北周诸王,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做好了代周的充分准备。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今西安)。北周灭亡。之后,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7年废除后梁,又于公元589年发动隋灭陈之战攻灭陈朝,俘虏陈后主。隔年9月,控制岭南地区的冼夫人也归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统,隋朝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隋初,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然而,晚年的隋文帝刚愎自用,提倡严苛重刑,因猜忌而大杀功臣,国力开始衰退。
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杨广继位,即隋炀帝。隋炀帝为了巩固隋朝发展,兴建了许多大型建筑,虽然将隋朝发展至鼎盛,但他好大喜功,对内穷奢极欲,严刑峻法,对外穷兵黩武,以三次东征高句丽为最甚,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隋末民变。
公元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形成几支主要的起义军。其中,河南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最为有名。公元616年隋炀帝离开东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苏扬州)。618年,起义军围困江都。隋炀帝的部下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同年,唐国公李渊自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不久,又逼迫杨侑禅位,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拥立的隋恭帝杨侗也被废,隋朝灭亡。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能力。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深刻影响到唐朝与后世的政治制度。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又多次减税,减轻了农民生产压力。 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文帝与隋炀帝还兴建了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隋长城、驰道以及大兴城与东都洛阳。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内属的东突厥等国都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其中,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隋朝对于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并与汉文化融合,与唐朝合为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放的朝代。
重要历史事件
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稳固、社会安定、民生富庶、文化繁荣的盛世局面。因此时年号为开皇,故而得名。 随着隋文帝逐渐统一分裂数百年的中国,为巩固统治,提升国力,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国后,便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治上,他创立三省六部制,避免了丞相一人专权的局面;又创立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人才。经济上,他实行均田制,使得人人皆有田地耕种,又多次减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文化上,他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并整理律法,编制了《开皇律》,成为了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隋文帝建立的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征高句丽
三征高句丽是指隋朝隋炀帝杨广自公元612年至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隋朝建立后,隋与高句丽一直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表面上,高句丽臣服于隋朝,年年纳贡,但私下里高句丽却经常联合其它国家对隋朝边疆进行侵袭,因此,为巩固统治,公元612年、613年、614年,隋炀帝三次下诏发兵高句丽,并御驾亲征。然而,第一次征讨时,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也开始发生农民起义。第二次征讨时,因国内杨玄感叛乱,隋炀帝担心两面受敌,于是被迫退兵。第三次征讨时,隋军又因供给问题和高句丽的持续伏击,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最终,高句丽国王遣使将之前叛隋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还,隋炀帝遂班师还朝。但是,还朝后,高句丽国王并未按命令入朝,也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隋炀帝虽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但最后没有成行。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瓦岗寨起义
瓦岗寨起义,又称瓦岗军起义,是隋朝在公元611年至618年发生的一场农民起义。隋朝末年,天灾不断,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隋炀帝却对官仓控制严格,并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兵,进讨高句丽。公元611年,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人翟让聚众起事,大批饥民加入,势力日大。616年,贵族出生的李密投奔瓦岗军,为其说得程咬金等大批义军来投。同年,瓦岗军挺进洛阳,击杀隋军名将张须陀,攻取重镇荥阳,名声大振,不断有人前来归顺。到617年时,瓦岗军已拥众几十万人,占领河南大部郡县,成为中原实力首屈一指的割据势力。然而,就在此时,瓦岗军内部却发生分裂。李密设计暗杀翟让,令部将寒心。至公元618年,叛贼宇文化及的势力又起。李密在率军归顺朝廷后,迎战宇文化及,不敌,最终落败。之后又迎战窃取了洛阳军政大权王世充,仍不敌。最后,不得不投降于唐高祖李渊。至此,瓦岗寨起义失败。瓦岗寨起义历经八年,参与了推翻隋王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世族豪强地主阶级。
相关真题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