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5.1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2023-09-03 10:5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章 资本主义在工业中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推动资本家走上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道路。

  根据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生产费用不断下降,而活劳动的生产效能不断提高[1],这个规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比在封建主义制度下获得更广阔的场所。代替了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比它以前的各个社会形态更把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了。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发展意味着资本发展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研究了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1)简单协作;(2)分工和工场手工业;(3)机器和大工业。

  如上所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点是小商品生产。掌握小生产的资本家,扩大企业规模,在初期既没有改变小生产者的劳动工具,也没有改变他们的劳动方法。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的这一原始阶段,叫做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是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资本家剥削着相当多的同时做一样工作的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是在小商品生产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初的资本主义企业是由包买商、高利贷者、发了财的师傅和手工业者建立起来的。在这些企业中做工的,是破产的手工业者、不能成为独立的师傅的帮工和农村贫民。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大大地优于小商品生产。

  把许多工作者联合在一个企业中,能够节省生产资料。作坊的建筑费和维持费,工具、仓库以及原料和成品运输等方面的支出也可减少。

  单个手工业者的劳动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个人的才能,即体力、灵巧、技艺等等。在技术简陋的条件下,工作者之间的这种差别是很大的。一个作坊有许多工人,他们之间的个人差别可以拉平。同时被雇的许多工人的总劳动,大致上是同平均社会必要劳动相符合的。因此,资本主义作坊的商品生产和销售比较正常和稳定。

  实行简单协作,可以节省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十个人一起工作,在一个工作日内所生产的东西,要比这十个人各自工作或比一个人在同样长的十个工作日内所生产的东西多。

  实行协作就有可能在很大的空间内同时进行工作,例如排除沼地的积水,修筑堤坝、运河和铁路;同时也有可能在不大的空间内消耗大量的劳动,例如建筑房屋或种植花费很多劳动的农作物。

  协作对于需要在短期内完成一定工作的生产部门有很大的意义,例如收割庄稼,剪羊毛等等。

  这样,协作造成了新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因此,最初的资本主义作坊主生产商品花费较少,能够顺利地同小生产者竞争。新的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成果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使他们发财致富。


注:

[1]《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4卷第43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5.1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