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遗憾的【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
1918年3月参战的【A7V重型坦克】标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产坦克的国家,但这个庞大的“铁盒子”存在诸多天生缺陷,比如越野性能差、引擎不稳定、组员过多等等,还有就是后期德国难以承受的成本问题。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英法坦克也让德军压力山大。很明显,德国陆军需要一种更轻巧、更容易操纵、更便宜的坦克设计。
不久后,【上西里西亚冶炼厂】推出了一个全新设计,旨在为德军提供一款快速的、能够有效追踪战场目标的装甲攻击平台,其成本可以支持其批量生产,最终投入战场。


新设计是一种19吨重的“中型坦克”,拥有5名车组人员。其车体设计大量参考了当时的协约国坦克,比如占据车体侧面一半面积,中央安装有防护板的履带,这个系统可以尽可能保护悬挂系统的安全。
一台【阿格斯AS.III型180马力汽油机】被放置在车体后部的引擎舱中,乘员舱与引擎舱之间由隔板隔开,这个设计在当时相当先进。虽然引擎功率不如【A7V坦克】,但【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全重只有19吨,行走系统也更加靠谱,所以该型坦克速度更快,可达16km/h。与引擎配套的是容量达1000升的燃料箱,它让“突破战车”拥有59公里的最大航程。


驾驶舱位于车内前部,其上方有一个圆柱形的舱门 ,供驾驶员进出车舱。车鼻顶部还有2扇双轴舱门,供车组人员进出坦克。
车内中央是一个完整的战斗舱室,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包括1个安装1门【马克西姆.诺登菲型57毫米速射炮】、可以360度旋转的主炮塔,以及2个安装有180度旋角的【MG-08重机枪】的固定式小型炮塔。5名车组包括1名驾驶员、1名车长、1名炮手、2名机枪手、1名机械师,与【A7V重型坦克相比】,这种5人车组更利于协调指挥。

57毫米主炮拥有50发备弹量,包括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初速为487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10毫米的装甲,1000米距离上则是20毫米穿深,这意味着当时没有任何协约国坦克可以抵挡它的打击,榴弹则负责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2挺水冷式的【MG-08重机枪】总共有8000发备弹,能够长时间的压制敌方步兵。


1918年6月-7月,【上西里西亚冶炼厂】向军方提交了设计图纸,军方对此产生了兴趣,这标志着该型坦克的研制计划正式开始;1918年10月,冶炼厂成功制造了2个原型,也就是所谓的【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这些原型在测试中证明了计划的可行性,但不幸的是,此时的德国工业拉胯、资源匮乏,已经没有足够力量支持新设计的继续开发了。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只留下了2个原型,连一个完整的试验车都未能制造出来。

可以肯定的是,【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一战坦克设计,它采用的前置驾驶室、后置发动机、乘员舱/引擎舱隔离、中置可旋转独立炮塔、5人战斗车组等设计,都是相当现代化的,如果它能够被制造出来并投入实战,无疑可以超越所有协约国坦克,成为当时的“T0级战车”。可惜,该型坦克出来的实在太晚了,无力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最终,只能成为坦克发展史上一段令人叹惋的绝响。

上西里西亚突击战车
原产国:德国
诞生时间:1918年
战斗全重:19吨
车组人员:5人
车长:6.9米
车宽:2.34米
车高:2.9米
装甲厚度:14毫米
武器装备:1门57毫米速射炮、2挺机枪
动力装置:1台阿格斯AS.III型180马力汽油机
最高时速:16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