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总论
【定义】
止血机制缺陷异常;自发性/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
【正常止血机制】三驾马车
1.血管
1)血管收缩
2)血管内皮细胞:(1)vWF;(2)外源性启动:组织因子;(3)内源性启动:胶原暴露;(4)抗凝:血栓调节蛋白
2.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白色血栓
3.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栓
【凝血机制】
1.凝血因子:
1)肝脏合成:除了3, 4
2)与VitK相关:2,7,9,10
3)在血浆中:除了3
4)蛋白质:除了4
2.凝血过程:
1)凝血活酶生成
(1)外源性:组织因子→7(第一个激活的)→10
(2)内源性:12→11→9→10
(3)汇合:10→凝血活酶
2)凝血酶生成(最重要):凝血活酶刺激凝血酶原→凝血酶
*凝血酶的功能:公司里优秀的全能员工
(1)本职工作:纤维蛋白原单体→纤维蛋白多聚体
(2)自我激励:正反馈加速自身生成,瀑布式级联放大
(3)向上管理:诱导血小板聚集
(4)向下管理:激活11,13,促进纤维蛋白合成
(5)自我约束:激活纤溶酶原,增强纤溶活性
3)纤维蛋白生成:单体→不稳定型纤维蛋白→稳定型交联纤维蛋白
【抗凝机制】
最重要:抗凝血酶Ⅲ
【纤溶机制】纤溶酶作用下
纤维蛋白原单体→FDP,X、Y、D、E片段
交联纤维蛋白→FDP,X、Y、D、E片段,D-dimer
【出血性疾病】
一、分类

二、诊断
1.病史
1)出血
(1)特征:自发?能否自己止血?出血量?出血形式(黑便、洗肉水样尿、视物模糊、皮肤瘀斑)反复出血?持续时间?
(2)诱因:药物?创伤?
2)与出血相关的其它疾病:肝脾、淋巴结、免疫疾病
3)家族史
4)职业接触史:药物毒物接触史
2.查体
1)出血部位:范围、部位、深度
2)相关体征:肝脾、淋巴结、黄疸、贫血、关节畸形
3)一般体征:心率、呼吸
3.实验室检查:
1)筛查试验:
(1)血管血小板异常: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
(2)凝血异常:APTT↑(内源性凝血异常)、PT↑(外源性凝血异常)、TT↑(纤溶亢进或抗凝物增多)、FDG↑(纤溶亢进)
2)确证实验:明确病因
4.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5.瘀点、瘀斑、出血点、血肿的鉴别

三、防治
1.病因防治:获得性疾病的病因去除
2.对症治疗:止血
1)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
2)止血药物:VitK、收缩血管药、抗纤溶、促进止血因子释放
3.免疫治疗
4.基因治疗
参考: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物理诊断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