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谦卦本义详解 | 行事用谦吉利的智慧告诫

【谦卦原文】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
【爻辞】(由下往上看)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六四:无不利,撝谦。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二:鸣谦,贞吉。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大家好!这一期是详细解读谦卦。谦卦是关于行事用谦吉利的智慧告诫。谦卦被认为“六爻皆吉”卦爻辞都很吉利,但因原文言简意赅,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好在结合以往解读能推理出大概。(全文约3400字,头脑风暴走起!)
一、全卦本义详解
㈠、卦名、卦符卦象详解
我们从之前的解读可以看出,《周易》的卦名、卦符卦象、卦爻辞是高度关联一致的。
1、卦名
【谦】礼敬谦虚,能补足到更好状态。谦在东汉《说文解字》训为敬。战国楚简本《周易》作[⿳厂兼土],含义未知。西汉帛本《周易》作嗛,帛本《易传·缪和》作嗛或溓。两汉谦假作嗛,《说文解字》“嗛”字段玉裁《注》:“亦假借为谦字,如子夏《周易》、汉《艺文志》谦卦作嗛是也。”嗛古训衔、口颊藏食处。溓训薄水或段玉裁注“谓大水中绝小水之流而出也”。兼训兼及、连同、并用,杨树达先生论述从兼之字多含薄小不足之义。可知谦(谦虚不自满)、嗛(口颊能藏食物)、溓(浅水/大水兼并小水)均有不足,通过兼能补足到更好状态,这是共通之处。
2、卦符卦象解读
谦卦卦符上坤下艮,因坤为地,艮为山,俗称地山谦。我认为卦象应视为大地沃土覆盖在山上之象。战国楚简本《周易》作[⿳厂兼土],虽未知其义,但字形甚合卦象:土为地,古文厂字象形山崖,全字正是地山相兼之象,应视为大地沃土覆盖在山上。这可以取象于周人熟悉的陕西黄土台塬地貌(见下图),台塬边缘陡坎峭崖,远望如山,塬上又如平地般平坦和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耕种。山上若少土只是不毛荒山,众生难以生存,这是山的不足之处。大地能养育万物,但地处卑下而没有崇高的山那么令人敬仰,这是大地的不足之处。而地山相敬相兼,就能互补不足,大地沃土覆盖在山上,就能养育众生且受敬仰。这也是将要成为王公诸侯级高级行政管理者的君子所追求的效果。

这样理解卦象,符合卦名“谦”礼敬谦虚,能补足到更好状态。接下来如此解读卦爻辞也非常通畅,将是进一步印证。另有旁证是可以验之山地剥卦,是山土相剥离之象,亦合剥卦内容,详见将来剥卦解读。
㈡、卦爻辞详解
1、卦辞“谦,亨,君子有终。”
字词注释:【谦】礼敬谦虚,能补足到更好状态。【亨】过程通达,亨通。【君子】将要成为王公诸侯级高级行政管理者的人。【终】最终结果,从前文“亨”来看是好结果。
从后文“君子有终”可推知,“谦”有关君子的政事。
卦辞义理解读是:礼敬谦虚(政事),将会亨通,君子会有好的最终结果。
2、初六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字词注释:【用】可用于。陈仁仁教授研究指出《周易》中“用”兼“利”义,但比利的程度轻,用涉大川<利涉大川。【涉】徒步趟水过河,泛指过河。【川】河流泛称。【吉】吉善。
叠字是加强语意,“谦谦”即非常礼敬谦虚。这样的君子能广纳贤策,博采众议,尽量避免谋虑疏漏,所以可以“用涉大川,吉”。
“用涉大川”是用于渡过大河,指可用于克服凶险困难做成大事,取得大成就。
爻辞义理解读是:非常礼敬谦虚,君子可用于克服凶险困难做成大事,会吉善。
3、六二爻辞“鸣谦,贞吉。”
字词注释:【鸣】声明。本义鸟叫声。【贞】正确认识。
“鸣谦”是声明宣传礼敬谦虚。这可以教化提升臣民素质,君子可以获得民心拥戴和好名声,招徕四方人才,都有利于君子统治。像《史记》记载虞芮之讼,是虞芮两国争田,去找西伯姬昌裁定,来到周国见到百姓互相礼让便羞愧而回;典籍还有记载姬昌广求贤才,礼贤下士,都可视为“鸣谦”的表现。
爻辞义理解读是:声明礼敬谦虚,正确认识其中的吉善。
4、九三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
字词注释:【劳】辛劳,有辛劳经营之意,如晚至春秋晚期的弔夷钟铭文“勤劳其政事”。【终】最终结果,由后文“吉”可知是好的最终结果。
从后文“君子有终”可推知,“劳谦”有关君子的政事。九三似乎是对卦辞“谦,亨,君子有终。”的补充。
爻辞义理解读是:辛劳经营且礼敬谦虚(政事),君子会有好的最终结果,会吉善。
5、六四爻辞“无不利,撝谦。”
字词注释:【无】没有。【撝】指挥变化。撝古训裂、挥、麾、手指。东汉荀爽曰:“撝猶離也。”段玉裁注:“凡有所變化曰爲。”《子夏易传》释“撝”为化,战国楚简本《周易》撝作[⿱艹貨]。《广韵》引西晋蔡洪《化清经》曰:“貨者,化也。變化反易之物,故字从化。”而䞈在东汉《说文解字》是“古貨字”,繢在西汉《方言》是“郑楚曰蒍”。可知撝与[⿱艹貨]应是转注关系(二字含义相近,但字形、字音不同)。以上共通之处是变化。
好些人以为六四爻辞语序颠倒了,“无不利”应该在“撝谦”后面。其实语序没有颠倒,他们失于未能联系全卦前后文。从前文来看,君子通过初六“谦谦”、六二“鸣谦”、九三“劳谦”补足己方到更好状态,都是用“谦”于内,至六四“无不利”已经是没有不利的上佳状态了。而“撝谦”指挥变化“谦”,是转而用“谦”于外,具体见后文六五、上六爻辞。
爻辞义理解读是:(己方)没有不利于的,应指挥变化礼敬谦虚(转而用“谦”于外)。
6、六五爻辞“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字词注释:【富】动词,变富强。【以】以及,与。【其】代词,它。【邻】相邻的对方,邻邦、邻国。【利】有利于,宜于。【侵】侵袭。【伐】攻伐。
“以其”相当于以及它的意思,如小畜卦的“富以其邻”、鼎卦的“得妾以其子”、复卦的“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等均作此理解。
之前小畜卦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是讲己方要与彼此诚心诚意的邻邦一同变富强,这会让人想到周初“封邦建国,以藩屏周”的政策。可知“不富以其邻”是不与邻邦一同富强,反映彼此关系应不好,而己方是六四“无不利”状态,那就“利用侵伐”邻邦。
爻辞义理解读是:不与邻邦一同富强(反映关系不好)。有利于用侵袭攻伐,没有什么不利的。
7、上六爻辞“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字词注释:【行】行动,发动。【师】军队,西周最高的军事单位,引申指战争。【征】征伐。征有正义战争,讨伐非正义邪恶之意。如均属西周早期的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小臣簋铭文“以殷八师征东夷”、噩侯鼎铭文“王南征”等。而且后世观念里天子正义讨伐用征。如《孟子》有“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二》有“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邑】居邑,基本居民点。【国】邦国。
上六是强调对外声明“谦”礼敬谦虚,以师出有名,所以用“征”,而不像六五用“侵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武王“征商”本是下伐上,为师出有名,其在《牧誓》数落商纣王的四大罪名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际都很牵强(原文见下图。罪一听信妇人之言,而商朝女性向来是从祭祀到战争都高度参与政治。罪二大幅减少祭祀,这反映商王不太迷信鬼神,实际早有端倪如倒数第四位商王武乙射天,被认为是王权政治打压神权政治,而周人自己实际也不迷信鬼神,还没少利用迷信。罪三不用兄弟亲族和罪四重用逃亡罪人,都被认为与政治斗争有关,意在强化王权统治。)。

爻辞义理解读是:(对外)声明礼敬谦虚,有利于发动军队战争,征伐居邑邦国。
二、谦卦蕴含的哲理逻辑
我们通观谦卦全卦,就能看出些其中蕴藏的逻辑哲理了。谦卦是讲行事礼敬谦虚的智慧告诫,全卦可以划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卦辞总述行事礼敬谦虚,会有好结果。
第二部分是1爻、2爻、3爻,讲用谦于内,让己方补足到更好:要非常礼敬谦虚;要宣传礼敬谦虚;要辛勤经营且礼敬谦虚。
第三部分是4爻、5爻、6爻,讲用谦于外,征伐不好:己方无不利,就可变化为用谦于外;对关系不好的邻邦要攻伐;要声明谦,利于师出有名。
可见谦卦重点是行事的谦,要比后世侧重道德品行的谦更深刻务实,生动实际地体现了“谦受益”。这启发我们品行要务实而不要徒求虚名,这也是《周易》作为治国哲典充满实用哲学智慧的高度体现。科技发展会更新迭代,但实用哲学的道理是万古长青的。谦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从《周易》谦卦至今已经历三千多年传承践行,历久弥新,备受智者推崇,我们如今仍需学习。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真正精彩,后世学者捧孔子《易传》为哲理而歪说《周易》为卜筮之书,是没有搞明白《周易》本义,暴殄天物,舍本逐次。

以上就是我关于谦卦本义的完整解读研究。至于感悟启发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有很多。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三连加分享,这可以让更多对周易感兴趣的人看到,也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你的理解感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