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湖南师范大学《圆形废墟》示范全文

2022-12-19 12:49 作者:6小兔  | 我要投稿

    因为时间关系,很多的文本分析做的并不深入,下面算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解读,在这个基础上补充。  

    

                               循环和无限之中的追问

                                         ——《圆形废墟文本细读

    《环形废墟》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写了少年和魔法师以及梦的关系来建构多层关系,使得三者之间形成了圆形的运行轨迹,具有圆形结构的特点。作者有意的通过结构上循环与重复表达对时间的追问。

      小说非常简单,叙述了魔法师穷尽一生的经历创造了一位虚构的少年,而最终发现自己不过也是别人虚构出来的,少年和魔法师两者形成了重复和循环。所以,这篇小说从外在的故事形式上形成了一种无限循环的结构,而作为题目的“圆形”就是外在结构的这种循环的表述,但是,作者的意图也不在于设置这样的结构,而在于其背后的对于人生哲学的探讨。

1、外在:循环的结构设置

   循环结构指的是故事永无止境的展开讲述,使故事没有终点。博尔赫斯在《环形废墟》中循环结构的表层是人物关系的循环,具体表现为少年和魔法师的圆形循环,小说中写道:魔法师创造了虚幻的少年,而最终魔法师发现自己也是别人创造的虚幻的存在。

     从深层结构来看,循环的设置实际上是作者的有意识的对称结构的使用,在这个故事中,魔法师——少年——自然三者形成了一种两两对称结构,那么就可以形成魔法师——少年,自然——魔法师之间的完全对称,换句话来说,自然和魔法师之间经由被梦境创造出来的少年彼此互为镜像,而少年充当了镜子,让魔法师认识到了自己也是被创造出来的。于是两两相对的这种镜像关系被转化为了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对称结构造成了循环。

      因此,博尔赫斯采用元叙事的方式,通过故事嵌套故事的设计,使两个故事形成对称的镜像最终表现为圆形循环结构。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循环”成为了一种重复,他与他梦中的孩子的相继的虚幻性形成了循环中的一个片段。

2、内在:循环中的时间

      圆形结构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是通过对称的人物关系衍生出虚构与真实二者的关系,这样的循环序列恰恰成为了博尔赫斯对时间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

      梦中所虚幻出来的孩子和魔术师本身它们在循环中有着相同的宿命,作为魔术师,他意识到,他也没有办法逃脱那个梦中孩子的命运,于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之下,所表达的是命运的既定性,命运对于人类的压迫,以及人类无法逃脱命运的虚无。所以,当魔术师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别人梦中的人的时候,那么整个故事就在这种无限的循环中获得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不过是别人梦中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别人他者的存在。正如拉康所说,他者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梦中所虚幻出来的孩子和魔法师的世界互为镜子,他们都在这样的互照中认识到了自我的虚幻,时间的虚幻。

3、循环中的生命追问

     人物命运的循环意味着时间的循环,那么也意味每一个个体都会永生,那么,作为我们读者,会渴望永生,但是作为博尔赫斯,他站在哲学的角度对时间的永恒性进行思考,他在小说里思考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永生意味着人会丧失对时间的丰富性的感受,也意味着因为时间所带来的生存庄严性的消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题目圆形废墟,就具有了象征意义,当魔术师和少年的人生处于无限循环所带来的时间无限之中,也决定了意义的虚无,或者说人生的虚无,所以,圆形是人类的生存场景,而废墟,则是这样的无限时间的轮回中的结果。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圆形废墟是博尔赫斯以文学的方式对全人类生存困境的描写。

       概而言之,“圆形废墟”是一个永恒而抽象的困境‚而我们正处在这一困境之中。在这篇文章中,博尔赫斯并没有在文本之中具体地指引人类该如何去摆脱困境‚他只是以他自己的思想和位置,证实了困境以外的一种有意义的存在:对困境的发现与追问。‚

 

 


湖南师范大学《圆形废墟》示范全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