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之师2:雅西机动反击战
本篇的雅西机动反击战,为前天到今天在闲暇时间,操作钢铁之师2雅西战役德军视角实现的作战,内容基本属实,难度为困难AI。本文描述尽量以“战史”为样,但制作比较简略,多多包涵。

胡说战史:1944年8月20-28日 雅西机动反击战

为突进罗马尼亚,苏军必须突破罗德联军的防线,为此,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针对雅西-奇希恼一带的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等部实施机动合围作战。其中,乌克兰第2方面军将针对当面德军发起猛攻。

此时,苏军一线部队为第52、第27和近卫第7集团军,德军一方则为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和德军第6集团军各一部,大约5个军多一些的兵力。

乌克兰第2方面军为实现作战计划,将第53集团军、坦克第6集团军和一个机械化集群补充投入战斗。包括原有部队,总计规模高达21万余人,轴心国一方,为此次战役也能够调集包括第8摩托化骑兵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8步兵师、第18山地师等多支部队,累计也可达到13万人左右。但总体上,一开始一线活跃的苏军和德军比例来说,德军仍然难以抵挡苏军潜在的全线冲击。
值得一提的问题:苏军实际上在真实历史中当时是六个集团军的主力或先锋大都第一时间投入了战斗,在将军模式中,他们为了降低难度将苏军坦克第6集团军等主力部队投入的时间进行了推迟,这给了罗德联军充分的机动反击时间,且由于地形,苏军难以及时将预备队投入止损。

接下来进入到与真实历史不符的游戏阶段:
扩大的裂痕:普鲁特河战役
8月20日,苏军在空军和优势炮火掩护下,向德军发起全线进攻,当天上午,雅西当面的罗马尼亚第4军和德第4军结合部地带、塔尔古当面德军的基希纳军级战斗群和罗马尼亚第6军的阵地发起了三次猛攻。德军虽尽力防守,但损失惨重,一线阵地遭到了极大威胁。

然而,德军在面对苏军突袭之后,在发现当面突击力量不强时,决定调集第三道防御线上大部的兵力参战。而苏军,在发现雅西当面的阵地实力较强后,决定等待预备队抵达,与此同时,决心在普鲁特河左岸(地图上指河右侧)发起一次强大的突击,并希望借此穿过雅西东面的桥梁,形成对德军第一道防御线的整体迂回,并切断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之间的联系。为此,苏军第52集团军主力和第27集团军一部均投入战斗,十分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反而削弱了雅西当面的防御力量,将罗马尼亚第4军右翼的大批强击火炮和重型部队调往普鲁特河左岸。这给予了德军充分的机会。
德军第三道防御线上抽出的作战力量,大都给予了雅西和塔尔古之间的罗马尼亚第4军左翼、第6军和基希纳军级战斗群。相对右翼的部队则紧急调往普鲁特河左岸德第4军的防御阵地。然而,当面苏军第52集团军几乎将其全部主力朝左岸当面地带集结,算上正在开来的第27集团军一部,此处的苏德兵力比例达到了极端危险的地步。

此时的罗马尼亚第4军,决心利用这个机会朝着薄弱的普鲁特河右岸苏军发起反攻,以减轻左岸部队潜在的压力,为此,其下属的第7步兵师朝着当面逐渐不连贯的苏军防线发起猛烈反攻。下午,苏军当面部队被逐渐逼退。

同20日下午,苏军在塔尔古附近调集近卫第7集团军一部发起进攻,成功逼近了德军防线,而德军一方则在此区域强化了基希纳军级战斗群和罗马尼亚第6军的不少部队,其中包括了罗马尼亚第1装甲师。苏军被迫集结预备队,准备在次日发动进攻。
8月20日夜间至21日凌晨,苏军在普鲁特河左岸极端薄弱的阵地被彻底突破,步兵第645团被全歼,罗马尼亚第7师乘胜突进,一举推进了8千米,逼近普鲁特河上的重要桥梁。苏军空军试图派出轰炸机拦截,但被在这一区域严阵以待的高射炮部队和罗马尼亚战斗机第8大队拦截,未能通过。德军的突出部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苏军在左岸的部队反扑,德军调集轰炸机和炮兵朝着桥头的苏军部队发起轰炸,而由于信息不通达,苏军此时仍在支援第52集团军。

上午,苏军遭到右岸罗军炮兵的轰击,桥头部队亦然,苏军部队误判为这是德军拦阻他们南下的行动,因而在河左岸集结部队,一方面继续派兵南下,另一方面准备发起机动反击。与此同时,大约两个团的兵力在河右岸集结,挡住了德军试图夺取普鲁特河大桥的道路。

德军在意识到苏军在桥头调集了拦阻部队之后,决心在第7师左翼发起一次反攻,此次反攻虽然没能突进苏军阵地,但重创了苏军的近卫步兵第222团和步兵第474团,被迫使得他们将精力集结于这一处,与此同时,第7师右翼先头部队向西进发,对苏军的左翼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
然而,没能夺取普鲁特河桥头已经导致了苏军在左岸的进攻顺利打响。21日中午,苏军第52集团军发起猛攻,当面德军一线的步兵第226团等部几乎被全部消灭。为了应对这一局面,第102山地旅的部队快马加鞭赶赴一线支援,试图形成第二道拦阻线,避免和第6集团军联系被切断的结局。

8月22日,苏军第52集团军朝第102山地旅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第二次攻势,第102山地旅仍然没能抵挡苏军的洪流,整个旅伤亡惨重,苏军继续进发。

然而,由于苏军认为新来的预备队能够抵达德军在普鲁特桥头的攻势,因此将左岸的部队全力向南集结。结果第7师右翼发起了摧枯拉朽的反攻,苏军当面的预备队溃不成军,迅速朝西北侧退却,第7师因此迅速夺取普鲁特河桥头,其一部穿过大桥,在对岸形成了桥头堡。

此时,苏军预定支援的两个旅的部队,由于公路被破坏无法继续推进,只能在附近形成一道新的防御线,避免德军沿着突破口持续推进。(这里代指因为第7师推进切断的补给点)而更糟的是,本来能够在普鲁特河左岸支援的机械化集群,也因为公路破坏,部队未能展开,导致无法投入作战(因为该军的投入点就在桥右侧,所以也被切断),这为左岸的苏军第52集团军敲响了警钟。此时他们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而苏军发起的仓促进攻反而使得他们已经无力继续行军,这导致第52集团军大部分主力被牵制在了普鲁特河东岸。
然而,同样在22-23日期间,罗马尼亚第4军在空军的支援下,朝着前一天已经被撕破的苏军突破口继续突进,由于在左翼的部队遭到轰炸无法驰援,当面的近卫空降第3师所部很快被击溃,罗军围绕湖区形成了南北两线的夹击之势,在其中被困住的有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坦克旅,在23日的急速进剿中,除坦克旅外大部分部队被重创,这一区域苏军因此被彻底隔绝在外。

普鲁特河周边的作战,轴心国损失1.2万人,苏军损失约1.3万人。这其中,苏军主要的损失发生在右岸,而德军则是左岸防御阵地的损失。
战局反转:皮尔里塔战役
早在21日,苏第52集团军就朝着德军第4军右翼派出了小股部队,意图引诱德军第4军部队朝右翼集结。然而随着22日普鲁特河大桥被拿下,德军决心集结第4军和罗马尼亚第4军一部在该地实施总体合围。因此,德军第11师立刻在右翼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当面仅一个团的苏军实际上完全无法抵挡此次反击,第79步兵师也在其右翼发起了反击,然而围而不攻,仅仅是缩短了苏德战线的距离。23日,苏军意识到皮尔里塔东侧德军第11师的集结,开始朝东翼调集新到的第53集团军一部和第52集团军的部分预备队。然而旋即遭到了空军轰炸,随后,德第11师在正面构筑防御阵地,而一个侦察集群则开始自北侧迂回,而这尚未为苏军所知。

在西侧,紧急集结的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原第三防线的剩余部队构筑了强大的防御阵地,苏军进攻铩羽而归。而第4军在右翼的攻势更是迫使苏军将部分预备队调出。另一方面,第27集团军渡河的部队开始在西北侧构筑防御阵地,预防罗马尼亚第7师的部队南下。
然而,罗军的侦察和工兵部队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将二线预备队构筑新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将原有的过河部队向东搜索前进,且本来已经有一个团在普鲁特河桥头集结,而此时刚刚抵达的苏军第53集团军尚不知此事,正准备向皮尔里塔集结,应对作战。

23-24日,罗马尼亚第4军将预备队迅速前调,基本稳定了普鲁特河桥头的局面,而东侧的先头部队则在苏军南下后朝着第53集团军总部和直属队发起突袭,虽然没能成功,但已经将军部合围,切断了这一区域苏军最后一条公路。右翼,德军第11师稳定了新的战线,侦察集群也基本上确认了没有苏军预备队在后方继续存在,这意味着皮尔里塔以北的苏军第53集团军军部已经被彻底切断,更糟的是由于集团军司令部被围,该集团军剩余的部队也被迫停止了前进。而大批已经抵达皮尔里塔的部队,更是只能在原地驻留等待命令。

随后,8月24日下午,苏军第52集团军全部,第53、第27集团军一部因为长期补给无法抵达,彻底陷入混乱。由于空军补给被封锁,和连日进攻的消耗,以及德军第4军、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罗马尼亚第4军的层层绞杀,该部开始陷入崩溃,朝皮尔里塔退却,德军紧追不舍,消灭了大批苏军。26日,德军部分部队开始调往右岸参与中央战线的攻势,下午,苏军残部全部投降或被消灭。整个皮尔里塔战役中,苏军的近5万作战部队除一部被消灭外,其余全部被俘或直接投降。这导致战场局势出现转折性变化。这一期间,德军的损失不过两千余人。

四面楚歌:塔尔古-湖区战役
在皮尔里塔战役发生的同时,罗马尼亚第4军和第6军的部队也在积极筹划着进一步的反击。在高速突进中,苏军被围的步兵装甲混成部队被彻底消灭,与此同时,罗军第4军在左翼的进攻撕开了越来越大的缺口,已经即将合围向东支援的苏军一部。

然而,随着左翼缺口的扩大,苏军也在不断试图向左翼调集兵力,这导致了右翼出现巨大缺口。由于初期,此处罗军第三军反击的胜利,苏军已经转入防御,于是在锡雷特河左岸的罗马尼亚第6步兵师趁机在河对岸德军阵地北侧的空白区域发起了大迂回,从22日到26日,该师除一部留给第三军防御外,大批机动部队朝着苏军主力部队的北侧发起了高速迂回,而苏军由于毫不知情,直到25日才发现北侧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至26日已经开始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

然而,苏军基本无法抽出足够的部队应对罗军的突击,因为在左翼,罗军第4和第6军的部队攻占了机场,破坏了大批苏军飞机,同时击溃了苏军试图与被围部队的联系的尝试,由于极大的兵力优势和裸露在外的炮兵,苏军被迫将全部预备队调到东侧试图止损,这导致罗军第6师得到了足够的时间构筑阵地,避免苏军的反扑。此时德军全线转入防御。
8月27日,苏军将大批部队朝右翼集结,试图切断第6师,然而罗军第三军的猛烈反击攻克了苏军的一线阵地,导致他们拼命试图维持防御,与此同时,在塔尔古附近,苏军重新集结的部队三次发起猛攻,全部失败,德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挡住了已经补给不足的苏军的进攻。

8月27日下午,一切都结束了。乌克兰第2方面军终于补给耗尽,陷入到全面合围之中......德军的清剿开始,截止28日下午,苏军已经全军覆没。

8月27日下午,在湖区东面被围的300名苏军在2000多名德军的围攻下,死守不退,最终全部牺牲,德军伤亡掺重,但他们也是最后抵抗的苏军力量了。
1944年8月28日下午,随着近卫空降第17师3000余人的残部投降,雅西战役结束,参战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主力,包括方面军指挥部在内,12.7万人全军覆没,其中约4-5万人被毙伤,其余7-8万人被俘......
苏军因补给点切断未投入部队:8万人,被消灭部队:近13万人

苏军最终伤亡:

罗军最后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