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八佰》后的一些个人想法
作为电影来说,很精彩,不论是特效还是情节设计,演员的演出也很棒。
而至于说到还原历史的问题,的确,电影中情节与历史其实出入很大,但我个人觉得这并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攻讦的理由,其中对于一些历史有还原,有夸大,也有更多的改编。但不论如何,我觉得这部电影也还是尊重了那段沉重的历史。
毕竟这只是电影,而不是历史书,若真想要了解历史那还请去图书馆,而不是电影院。
其实影片虽然叫八百,但我个人更愿意将这看成是对于淞沪会战乃至整个中国抗战的一种致敬。
或许的确,历史上八百的战斗远没有电影中这般壮烈,也远谈不上有什么彪炳战绩,是的,这四百人仅仅守了四天“演”了四天戏就狼狈逃去了租界,然后还被缴械做了败兵送去了俘虏营,甚至就连预计中前来“观戏”的国际社会们也都缺了席。
狼狈吗?可笑吗?甚至愚蠢无能又可悲吗?
是的,就是这么的狼狈、可笑,愚蠢无能又如此可悲,就和当年的中国一样,就和当年那几百万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的国军一样。
但是试问,扪心自问,在城市已经沦陷,外面十几万敌军,困守于仅仅一栋仓库内,这世上真正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军队能有这样孤军奋战的勇气?能够孤军奋战整整四天直到撤退命令下达?谁又能说这四百人不是每一个都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若非如此又怎么会有陈树生的舍身一跃?
正如电影里所说,这场“戏”,其实并不是演给国际友人们看的,而是给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们看的。
其实淞沪会战打得很难看,很狼狈,甚至很愚蠢可笑。委员长是打好了算盘的,但可惜他并没有执行的能力,最后不仅是让日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更是打成了添油战术。但这也是抗战中打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数十万中国军人从全国各派系各地域云集而来,以自身血肉之躯去抵挡侵略者的炮火。
其实整个抗战都打得很狼狈,打到最后全国从北边从南边从东边几乎全面沦陷,半数国土落入敌手。
但即使是如此狼狈不堪,整整8年抗战,甚至14年的抗战,不论战局如何艰难,军力差距如何悬殊,反抗的星火从始至终都未曾在这片土地上熄灭过。我相信这才是这个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意志。
(好吧我知道可能有人会拿委员长要和谈说事,不过我个人觉得没有谈成的事也不好拿来说,毕竟各具情况不同这事既可以是投降谈判也可以是停火谈判。更何况在当时的情况下,谁敢投降谁就肯定是下一个汪精卫。)
总之,我觉得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还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再多啰嗦一点,该片的镜头编排很刻意的突出了一条河两岸天堂地狱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让原本就十分惨烈的战场之景变得更加震撼,影片开头的那个高空镜头的旋转更是将一边艳丽霓虹一边死寂废墟的对比提升到极致,如此对比下让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讽刺尤为刺眼。
可随着影片的继续,河两岸的情绪却在逐渐一点点共通,直到最后融为一体,当最后看到那一双双从铁网后伸出的手时,我想那象征的便是这个民族再次凝聚起来的意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