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露鳍片能否将显卡激情散热?七彩虹airkit兴衰史简要整理

2022-02-06 15:06 作者:LG-1314  | 我要投稿

最近想收藏张开普勒架构的N卡,且最终买下七彩虹GTX760烈焰战神X,

非常夸张的额外鳍片

冲着这被称为Air kit的硕大鳍片,我也在此写一篇文章,整理七彩虹 “鲨鱼鳍Air kit”的兴衰史.

(文笔不佳,整理粗糙,如有谬误,还请纠正!资料来源 太平洋电脑网 , 超能网等等,均保留原水印)

“烈焰战神”作为次旗舰产品线最早出现于GTX260+上, 

挡板尾部首次出现一脉相承的 一键超频按钮,不过那时的非公和公版散热没什么区别,都只有涡轮,更没有露在外边的”鲨鱼鳍”.

到了费米架构时,七彩虹将”烈焰战神”分为U和X两个产品线,

后者更高端,是有鳍片外露的产品线;GTX460与560ti外观是一样的

初期的”鲨鱼鳍Air kit”还只是较为拘泥的贴在背板边上而已,

另外,挡板那的洞,还能加根尾巴,插进核心附近的鳍片中

遗憾的是,这并不足以使他 激情的散热,其温度比同频率的索泰高不少,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毕竟”堆料索”的散热规模比七彩虹的好多了,多达6热管,且总鳍片面积和风量更大.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开普勒时期,烈焰战神X的GTX660和670采用一模一样的白皮散热器,

670也采用同样外观

以及将露出的固定鳍片挪到了侧边,且660采用了7根热管,670采用了9根热管,

该图为660; 670则是通向横向鳍片的热管由2根变为4根

这么豪华的堆料,一定使其在横向对比各家的高端产品时 鹤立鸡群了吧?然而并没有,

底下那个应该是公版(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所以760和770的烈焰战神X散热器被简化,且外露鳍片改成了可拆卸式的airkit, 

采用4根8mm热管(自己拍的照片)

不过该部件并未接触核心,只是给mos散热用.

右上角的滑槽是插入airkit用的,并由尾部螺丝固定
airkit本体,接触的热管涂了些硅脂

下图的温度应该是170W烤机得到的,实际游戏一般只有140W,温度会低

建议仅仅横向参考(图自太平洋电脑网)

另外还有个top尾缀型号是三风扇的,定位更高点

GTX770烈焰战神X 2GD5 TOP
采用6根8mm热管

到了极致节能的Maxwell架构呢,估计七彩虹也发觉mos供电不需要那么大块鳍片,于是缩小了airkit体积,且重新挪到了侧面,

右边的mos也有滑槽部件固定airkit的

当然,最终表现还是中上水准,经过媒体测试,成绩也属于中上水平,mos温度最低,毕竟搞了那么大块散热 (映众核心温度最低也是它堆散热的结果,具体可以看上期专栏)

建议仅横向参考(图自太平洋电脑网)

至此,烈焰战神X系的外露鳍片生涯就此结束,

不过七彩虹另一个有一定帝位的产品线也具备airkit,是延续至今的准旗舰 九段

据查询,560Ti九段不仅是第一个有ti后缀的GTX显卡,也是七彩虹的第一张九段.

上边一共有4个Air kit,一个给供电子卡散热,一个给正面的核心散热,两个给背面的显存与核心,恐怖如斯,再加上三槽位厚度,整张显卡宛如一艘海盗船.

580没有九段,因为是后来才设计出来的

以至于在收集资料时,我想起的第一个品牌竟然就是海盗船(汗)

当然,560ti功耗最多不过200W,这明显只是七彩虹的试水之作,之后的重量级680、780九段,也采用一样 多“帆”设计

680九段

(不过肯定不及华硕Ares,Mars这种 顶级旗舰的位 .)

然而,搞这么多小帆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性能确实上去了,但温度和噪音在横向对比时,依旧没有特别突出.

虽然它特立独行,博人眼球,”有个性”,但对实际收益有限,因此当消费者对其新鲜感消失后,即可把发力点放在其他地方了,于是980ti九段开始,卖点转向了内置水冷.

如今在当下这种显卡趋于同质化(搞RGB等东西)时,猛回头看这种创新,还蛮有意思,不过airkit的没落也证明了,好好的堆料,同时好好的调教,才是厂商一世的王道,整花里胡哨的,或许只为一时.

 喜欢的可以给个支持,或可看看up别的专栏,说不定就有喜欢的?


外露鳍片能否将显卡激情散热?七彩虹airkit兴衰史简要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