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和】浅谈疾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疗法

导读:神形并治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大体现。许多时候,我们要在治疗的同时顾及病人的心理感受。所谓“意多忧者慰安云伪,善疑者深言则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古就有“情志相胜”法治愈疾病的例子。而传统祝由术则是“移精变气”的一大法门,其亦是心理干预的一项传统方法。
心理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是客观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脑中的反映。心理干预就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精神及躯体疾病的方法,它主要通过医者的言、行、情、态等影响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1.情志相胜法:
如《华佗传》载:“一那守病,华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那守果大怒,令人追杀华佗。都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愤怒至极、吐黑血数升而愈。”这可以说是心理治病的典型案例,多收钱财,不加治疗,反留书骂之,这样的谁受得了哇,更何况是骄恣不论于理的郡太守,当然气得吐血、可就是令其吐血,宿疾乃愈。
中医理论中认为人的情志是由五脏中的精气变化而产生,因此不同的情志与不同的脏器相对应,具体来说就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而中医又有五行相克的理论,也就是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有这两个理论,从而推导出中医的“情志相胜”理论,即:喜胜忧(悲),忧(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应用这个理论,可以治疗一些身心疾病。
2.移精变气法:
“移精变气法”又称祝由术,实际上是以语言开导为主,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视说病由,转移患者的精神,而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内守而愈病的方法,
古代的祝由就是心理干预的一种,关于它,我们可以追溯到上古巫医时代,刘向《说苑.辨物》记载:“苗父之为医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古祝由科,此其由也。”患者有搀扶来的,有车载而来的,都能康复,祝由的应用与疗效可见一斑。
近期,古装励志传奇剧《女医明妃传》热播,剧中出现了更为古老和神秘的“祝由术”。谭允贤大难不死被一戏班所救,戏班中的道士,便用画符咒语的方式为百姓“治病”,这种“迷信”方法起初受到了谭允贤的质疑,而后此项被称为“祝由术”的治病方法受到谭允贤的钦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剧中看起来迷信的咒语画符,在如今中医的眼里,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潘立群教授介绍,“祝由术”可以看做中医中最古老的精神疗法,是真实存在的。咒语是修行人修行到一定程度时,所发出的特定声音,这些声音,以次声波为多,对人体可以产生共振,共振效果好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剧中出现的边念咒语边锻炼身体以达到克服身体孱弱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原始的心理疗法。(引自《新京报》)
3.潜移默化法
一次,我的门诊老师接诊了一位“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流涎、肢软和便血是他最主要的症状,他没有微笑,打工的父亲放弃工作陪他训练,但是效果不明显。我不敢想象他的世界,作为健康的我们实在太幸福!老师处方之余说了很多鼓励他的话,尽管他低着头不停擦口水,但眼里闪烁着泪花,走出诊室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腰吃力地挺直了,并一个人小步慢慢地离开了,他的父亲在一旁笑了。对于现代人,我们常常去健身,却忽视了健心。在做总结的时候老师说到了“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道理,人的意志消沉,会降低中气,影响脾气上升!
这其中就是潜移默化法的具体体现:
潜移默化法又称暗示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病人不经理智考虑和判断,直觉地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主动树立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暗示一般多采用语言,也可以用手势、表情、及暗示性物体(包括药物)来进行。
4.寒热相克法:
即针对病人不同思想和个性特征,正确运用语言工具或者采取相应的音乐疗法。对病人进行启发诱导、劝慰开导,以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从而促进身心的康复。
有一回跟诊时听到病人这样讲述,说自己最近很烦躁,睡觉也睡不好,奇怪的事,越听那些放松的轻音乐心里就越是胡思乱想,越是急躁。没想到老师竟然反过来建议她心情焦躁的时候听一点节奏性强的音乐,不要太安静,平时多活动,适当写点东西。那位病人比较单纯,没有反问什么,就照做了,然后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了,后来某天早上提着一些水果来感谢老师,原来她的失眠竟然改善不少。
我也觉得有些不解,于是请教老师,老师笑着说:“这其实是心理上的“反治”方法,有些人表现出来比较急躁、反应很热烈,但是他们的内心可能是比较寂寞和无助的,他们爱常常会借外表的充实来掩盖内心的空虚。所以找到本质,心里面还是寒冷的,这样听那些冰凉的轻音乐是会加重心理负担!”听后真是恍然大悟,原来不光是身体疾病有假象,心理问题也有,这还常常被我们忽视了!
5.结语:
最后我将自己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为医者,当寒己言,而不骄其心;当温己言,而不堕其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