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大讲堂】第四十二期:陈镜明,碳中和对植被遥感的新挑战



【专家简介】
陈镜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06),加拿大高级首席科学家,兼任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植被遥感、生态和气候变化。已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总引用次数为33000余次,H指数为89(Google Scholar)。现任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主编、JGR-Biogeosciences和Canadia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副主编、美国通量观测网络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部全球变化与应对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热点抢先看】
碳中和要求碳排放被碳吸收抵消,达到净零排放。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森林在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吸收潜力最大,时间最长,可通过生物质和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卫星植被遥感在近10-20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土地覆盖分类、植被结构(叶面积指数,聚集度指数,树高,生物量)、生化(叶绿,叶氮、)和功能(叶绿素荧光,最大羧化率,光能利用率)等参数、扰动重建和检测(火灾,虫灾,森林砍伐)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关键的数据。但现有的遥感数据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未能满足准确估算和预测森林碳汇的需求:(1)森林分类还很粗,没有区分人工林和天然林或单树种和多树种的林分或主要林种类型;(2)许多产品空间分辨率过低,未能与林分尺度相匹配;(3)以林分为单元的高分辨率历史演变数据产品还很缺乏;(4)基于遥感历史数据的林分尺度的林龄分布信息未得到充分开发。为估算森林碳汇的现状和预告其未来变化,我们需要考虑林分尺度的森林经营方式(人工林和人促天然林等)及现有森林年龄结构的影响。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将能更准确估算未来森林碳汇对碳中和的贡献。本报告将讨论克服其中一些不足的方案和个例。
直播时间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19:30,直播间将会提前15分钟开放!
PC端 观看方式
复制下方链接,粘贴至浏览器即可直达直播课堂。(PC端观看课程效果更棒喔!)
https://engine.piesat.cn/live-show-list
手机端 观看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达直播课堂。

智慧地球大讲堂 往期回顾
【第四十一期】
专家:袁洪,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导航系统部主任,研究员
报告题目:对多源融合导航的几点理解
【第四十期】
专家:刘湘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基于遥感时序数据的陆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
【第三十九期】
专家:房世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气象大数据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卫星遥感监测方法
【第三十八期】
专家:唐丹玲,二级教授、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任
报告题目:台风“风泵”海洋生态效应的海洋生态遥感
【第三十七期】
专家:蔚保国,中国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第五十四所副总工程师、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室内混合智能定位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