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哲学第四节:工业社会
人类社会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之后进一步的生产力质变发生在手工业商业部门的发展中。
为了提高手工业的产出,人类会寻找人力,畜力之外的生产动力。通过结合在手工业发展中认识了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人类开始试图制造动力机械。最终英国发明家瓦特研制出了人类社会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蒸汽机这样的动力机器的发明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质变。
在农业手工业社会,除了农业产出的食物。手工业中的纺织业是人类需求最多的产品。人类商业的发展需要需求多的产品。当时的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部门就是纺织部门。
纺织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商业交换丰富的地域,纺织手工业同时需要大量人力。故纺织业的发达需要在人类农业社会中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出现在人类农业社会中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的国家。
大航海时代开启,英国在大西洋的优越的商贸位置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其在人类农业社会中率先成为了手工业发达和商业发达两个条件的国家。英国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最庞大的纺织工场手工业。
纺织业进一步发展,人类不断产生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人类对纺织生产效率的追求促进了纺织技术的飞速发展。纺织业工场需要人力和畜力之外的动力,也需要效率更高的纺织机器。这导致了纺织业率先引入动力机器,并且带来的生产力的突破。
1733年,英国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织布需要的纺纱顿时供不应求。1764-1767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在纺软维纱时可以将生产率提高16倍。
同时纺织业对于人力畜力之外的动力的追求,促使了不依赖人力和畜力的纺织机械的形成。阿克莱特在1768年发明的纺纱机可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纺出结实的轻纱。克朗普顿在1779年发明的走锭纺纱机可同时纺出纬纱和经纱。卡特莱特在1787年发明的动力织机提高了织布的生产率。
通过动力机械产生动力生产产出的纺织工场不像使用水力的工场没有了地域要求,通过机械的方面,纺织业全面完成了机器生产。工场手工业的纺织业生产质变为了工业化的工厂机器生产。这也被人类社会命名为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的人类社会从农业手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类从依赖人力和畜力的生产质变为了动力机器带动的机器生产。动力机器对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得动力机器开始被广泛用于生产领域。
航运业有了蒸汽动力的蒸汽船。陆路运输有了火车。冶金、采矿等行业都开始形成机器生产。英国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主要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国家。英国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工业国。
工业革命进一步扩展到了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国。最终工业生产成了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对于农业社会发生了质变。人类从依靠人力,畜力和手工技能的生产质变没依靠动力机器和机械的生产。人类社会突破了产出限度,产出了农业社会无法比拟的产品。
工业生产率先诞生于纺织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英国。在英国这样手工业发达和商业发达的国家,社会产出主要依靠工场主和商业活动。我们这里将掌握工场和商业活动产出人群命名为资产阶级。而将商业活动中形成工场和商业经济资源命名为资本。工业社会的发展量变主要体现为资本的扩张。
工场和商业资本的量变发展需要原材料,工人和市场支持。工业社会的前身农业社会土地私有制下的封建等级制度,束缚大量的人口,土地等资源。这些土地和资源束缚农业生产中不能用来支持工场手工业。
各地的封建封闭的领地和等级分配制度也阻碍商品的流通和交换。君主专制的苛捐杂税损害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人类农业社会的分配方式已不能更有效的分配蓬勃发展的工场化生产带来的产出以使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了。
新兴的工场主和在商业上获利的贵族形成的资产阶级是新的给人类社会中带来更大产出的群体。他们希望打破旧的生产关系以获得更大的发展。人类社会中掌握着更大产出的能力的群体能实现人类社会更大的发展。所以会要求更多的分配权。
英国工业革命实现之前的以商业主要产出的威尼斯和尼德兰就已经发生了商业资本代表的资产阶级取代农业社会封建等级制的贵族统治的社会。这些地方率先实现了商人贵族统治的共和制的社会。但是意大利和尼德兰的人口少,纺织手工业不发达。这些区域只以商业产出为主,没有产生工业革命。但是也实现了文化上的繁荣,文艺复兴就率先兴起于意大利。
在工业革命发生地英国,商业和手工业在大航海时代已是社会主要产出部门。英国的工场主和商业新贵族最早联合发起革命要求取消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最终英国最早在一个人类的人口大国形成了工商业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在17世纪的时候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取得了成功。在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这为下一步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更大质变工业革命的实现做了进一步铺平了道路。故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质变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在以商业产出为主的威尼斯,尼德兰以及商业和手工业产出并举英国发生了。
工业革命之后,法国,德国,日本这些封建等级制深厚国家随着逐渐引入了工业化生产。新兴壮大的资产阶级也开始要求改革生产关系,并形成进一步动摇封建统治的革命。这些国家也实现建立以私有制下资本的占有作为分配权并服务于资本的扩张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
这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产出能力相对于之前的社会生产力有质的突破。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扩张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倾销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掀起了掠夺和殖民的狂潮。这些先发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将全世界都瓜分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用于掠夺工业生产用的原材料和作为倾销商品的市场。
资本主义国家不但与殖民地的社会发生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也在不断的爆发战争。在这些国家中英国作为率先实现资本主义的国家,建立了牢固的经济优势。在资本主义形成后的百年中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第一个全球霸权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资源和殖民地矛盾激烈冲突。随着市场的饱和殖民地的瓜分,这些矛盾完全越来越不可调和。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虽然目前距离二战已经七十多年了,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在全世界大多国家实行。
工业化的生产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积累对工业生产的知识,通过技术革命不断突破产出限制。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革命。随后在生产效率的竞争中,对知识更深入的探索。人类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学知识的发展为前提,被称为电力革命。电力革命同时伴有内燃机的发明和石油工业的形成和发展,蒸汽动力大量被电力和内燃机取代。电力革命也出现了电讯设备,电报,电话等通讯机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初步形成字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在产出中的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阶级也逐渐成为了社会产出的力量。完全服务资本扩张,以资本占有进行分配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利于作为产出力量的另一社会群体工人阶级的发展。完全的资本主义不能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掌握了一定产出力量的工人阶级要求在人类社会产出分配中要求更多的分配。在资产阶级力量弱工人阶级力量强的国家出现了要求工人阶级主导产出及分配的共产主义革命。而在没有发生共产主义革命的资产阶级力量强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斗争,工人阶级也争取到了一定的分配权表现为社会福利等。这也是产出能力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战后,随着对生产的进一步探索发展,人类社会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被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了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我们现在正在处于这个科技革命的发展中,尚未结束。新能源汽车,不断迭代的通讯技术和设备,航天技术带领人类制造的设备登上火星等等这些新的生产正在如火如荼的出现。我们依然处于工业社会,但是新的生产力质变的突破似乎也出现了苗头。我们下一节用唯物辩证法做个新生产质变社会发展做出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