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诏:陆 大观园里的诗酒雅集
(文章转载自陈诏《舌尖上的红楼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女儿翠袖诗怀冷
公子金貂酒力轻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冬夜即事》诗中的一联,是这位怡红公子诗酒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大观园内文采风流的高度概括。
却说荣、宁二府原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礼之族,可是到了后来,不肖子孙安富尊荣、偷狗戏鸡,竟一代不如一代,弄得这个大家庭乌烟瘴气、污秽不堪;唯有大观园还算是一片净土。在这里的少男少女纯真未泯,且个个绝顶聪明,才华横溢,饮酒赋诗,寻欢作乐,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大观园诗酒雅集的第一个高潮,是成立海棠诗社。先是贾探春心血来潮写了一封倡议组社的笺帖给宝玉,略谓:“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这里面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晋名僧慧远在庐山东山寺曾约会刘程之等一批名儒成立莲社,号称十八贤,并邀请陶渊明参加。陶渊明提出条件:“若许饮酒,就参加赴会。”寺院里本来是不许饮酒的,但慧远和尚倾慕诗人陶渊明,竟破例同意了。二是东晋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常与王羲之、许询等文士、僧人相聚,文酒风流,极一时之盛。但这都是男性文人们的活动,从来没有女性参与其间。现在贾探春居然倡组一个以女性为主的诗社。
这种革新精神确实叫人钦佩。所以这帖儿简直就是诗社的纲领和宣言,其宗旨则是饮酒赋诗,高张风雅的旗帜,来追美那些著名的书社。果然,她的倡议得到宝玉、黛玉、宝钗、李纨等人的热烈响应,大家起雅号,定章程,立罚则,并推李纨为社长,迎春、惜春为副社长,一个出题限韵,一个誊录监场,约定每月初二、十六两日赴稻香村开社,出题限韵赋诗,由社长李纨评阅优劣,如在限定时间内未成诗者处罚。当时,正好有贾芸送来的两盆白海棠,于是众人以白海棠为题各赋七律一首,并命名诗社为海棠社。但诗社成立之后,每次集会须由东道主略备果酒之类,这笔开销从哪里来呢?这就想到必须把当家人王熙凤请出来,封她为监社御史。聪明的王熙凤何尝不知,她说得好:“我又不作诗作文,只不过是个俗人罢了,‘监察’也罢,不‘监察’也罢,有了钱了,你们还撵出我来!”结果拿出五十两银子作会社东道。这样,有了物质基础,酒也有了,诗也有了,诗社就热闹起来了。

第二个高潮是举行螃蟹宴,讽咏菊花诗和螃蟹诗。这一次,名义是湘云作东道主,事实上由宝钗叫她哥哥薛蟠弄来几篓大螃蟹,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邀请贾母、薛姨妈等人一起吃螃蟹,然后出了十二个题目,先咏菊花诗。一时醉飞吟盏,诗兴大发。宝玉的《种菊》“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湘云的《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探春的《簪菊》“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都切景切题,作了即兴发挥。但馀兴未尽,宝玉、黛玉和宝钗紧接着又把螃蟹讽咏一番。宝钗的一首被认为是压卷之作,诗云: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谁都知道,金秋时节持螯赏菊,饮酒赋诗,是中国文人最向往最高雅的文化享受。《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代毕卓嗜酒,曾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矣!”《红楼梦》里的螃蟹宴和螃蟹诗,也同毕卓的妙语一样,已经成为了千古佳话。
第三个高潮是芦雪庵“割腥啖膻”,即景联句。大观园里的众姊妹也真会玩。她们一年四季都有娱乐节目。这一次看到天下大雪,就想起到傍山临水的芦雪庵里去赏雪,一面吃鹿肉,一面喝酒做诗,题目是即景联句,规定赋五言排律一首,限萧字韵。开始的时候,还定了各人联句的次序,循序而联:谁知到了后来,大概由于酒力的推动,湘云、黛玉、宝琴三人灵感泉涌,才思勃发,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甚至联得笑弯了腰,连气也接不上来。这首长诗共七十句,三百五十字,其中佳句如:“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等等,几乎把冬日雪景描绘殆尽,正如湘云所说:“我吃鹿肉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
是的,中国文人从来与诗酒有缘。宋代诗人范成大有句云:“酒杯触拨诗情动。”酒是诗的动力,诗是酒的伴侣。因为酒通过肠胃,刺激神经中枢,给人以兴奋、激情、陶醉,诱发人倾吐内心的喜怒哀乐,以至于进入似梦非梦的境界,而这恰恰是诗的境界。而且,在这个时候吟咏的诗句,常常有惊人之笔,有奇妙的想象,有超凡脱俗的韵味。此所以历代传诵着诗人嗜酒的轶闻趣事。试举一二如下: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个个嗜酒如命。其中的阮籍,更是正始(魏齐王曹芳年号)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他放浪形骸,不拘礼俗,对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消极态度;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斛,就请求去做步兵校尉。有一次,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求亲,阮籍既不愿意与司马氏联姻,又不敢公开拒绝,只好大醉六十天,使司马昭无可奈何,只能作罢。他的诗,主要用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他喝酒,又用来蒙蔽当朝,作为保全身家之计。一句话,诗和酒对他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东晋时的陶渊明,也是性嗜酒,又爱吟咏。他一生不得志,只作了州祭酒、县令等小官,最后一站是彭泽令。上任后,他就下令叫手下的人利用公田种糯米,作为酿酒的原料。不久,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田里,终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有《饮酒》诗二十首,并有小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辄题数句自娱……”可见他当日以酒促诗的雅致。
被称为“醉圣”、“酒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有“斗酒诗百篇”之美誉。现存的李白诗文作品,至少有六分之一谈到喝酒,那首有名的《将进酒》,更是诗与酒结合的绝唱。他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对他弟弟们说:“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似乎他的酒喝得越多,他的诗兴越浓,诗也写得越好。今天,酒店里还挂着“太白遗风”的匾额,足以说明社会大众对这位大诗人的敬爱和倾慕。
还应该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嗜酒的诗人。他的诗友赠他的诗,几乎首首都谈到喝酒,并常常把他比作阮籍(曹雪芹也有号曰“梦阮”),如称他“狂于阮步兵”,“步兵白眼向人斜”、“一醉[毛冒][毛匋]白眼斜”等等。有一次,敦诚与他相遇于槐园,雪芹酒渴如狂,敦诚解佩刀沽酒而饮之,相互以诗歌唱和。又一次,敦敏在明琳家,隔院闻高谈声,一看竟是雪芹,因呼酒话旧,免不了又是以诗酬答。张宜泉也说他:“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当时,他和诗友们常有命酒联句的集会,《红楼梦》里芦雪庵即景联句,大概就是基于这种生活素材而写成的。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酒与文学艺术联姻。不但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而且歌唱、舞蹈、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无不与酒相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没有酒就没有中国的灿烂文化。《红楼梦》写大观园里的诗酒雅集,不过是其中光辉的一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