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失败——隋朝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是如此特殊。它只存在了38年,在漫长五千多年的岁月里,真是短短的一瞬之间。可就是这38年,却留下了太多值得记忆的东西。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三省制、科举制、隋朝大运河之外,还有杨素的五牙巨舰、颜之推的切韵法、张子信的天文三大发现、刘焯的《皇极历》、耿询的水转浑仪、李春的赵州桥、宇文恺的永济渠、何稠的工业化组装、黄氏兄弟的水转百戏、诸乐工的八十四调等,几乎每一项都可以写出一个大的条目。然而就这样一个可称科技水平登峰造极的强大帝国,却仅仅存在了38年,真是让人唏嘘。
再与西方的现代工业化相比较,其实会发现不少共同点。现代的工业化进程起源于前期大量吸收外来文明、以及科学理论的准备。这和隋朝之前经历五胡乱华、又有两汉的经学根基,实在非常相似。另一方面,现代出现于欧洲的两次工业革命,其实只经历了短短的一百年,之后欧洲迅速陷入两次世界大战,所有工业化成果毁损殆尽。而一个偏远的蛮邦(美国)却坐享工业化成果,并发展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发起工业化的欧洲却从此沉沦,再难复兴。这一历史同样和唐朝取代隋朝的历史相似。
由此可见,工业化虽然能产生盛极一时的文明形态,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工业化没有与之相伴随的社会文化发展,结果总是一场悲剧。
军事、技术、商业、信仰,都是会自我正反馈而不断膨胀的文明结构,没有与之相对冲的负反馈机制,自发扩张的必然结果只能是轰然倒塌。秦朝的军事、隋朝的技术、元朝的商业,概莫如是。
以上提到的科技成果,有的放在其它地方讲。这里讲几个能和工业革命类比的。
杨素的五牙巨舰,这应该算是中国造船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了。所谓五牙,就是五层楼高,大约是今天的20多米。其船长约54米,宽16米,吃水2米多,比现代运行于长江上的客轮似乎还要略大一些。这样一艘庞然大物的出现,而且是纯木制结构,真的不可思议。
首先,建这样的船必须是工业化操作,其动用工匠多少人已不得而知,但耗费的民夫人力绝不会少。史载光灭陈一战就出动五牙舰四艘,此后三征高句丽估计消耗更巨。因此,隋朝必然有庞大的造船厂来完成这些工程,而隋的迅速衰落正是始于征高句丽,这可能也是技术扩张最终吞没所有人力资源的关键败笔。
其次,大型船舶除了自身重量和强度外,还要在水面保持平衡,且要转圜自如。如何将如此大量的木材进行施工,又如何保证其机械强度,还要不被风浪击沉,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明确答案。
第三,五牙舰是否已经使用船舵?我们知道,舵是从桨发展而来的,最早的舵是橹,也就是兼具舵和桨的功能。大约东汉时,橹开始逐渐向舵过渡,也就是取消了桨的功能,专门负责转向。而隋唐时期,橹基本消失,代之以垂直舵,舵才正式成为船的一个部分。我们不知道五牙舰是否开始使用垂直舵,姑且从疑吧。
值得注意的是,舵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发明,大约宋朝时,舵传入阿拉伯,之后才传入欧洲,为大航海创造了条件。
说到这里,讲个题外话,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欧洲人那么晚才发现新大陆。因为如果从地图上看,欧洲到美洲最近的距离,差不多刚好是从西安到喀什的直线距离。而西安到喀什,恰是张骞凿空西域所走过的路程。虽然说,海上航行的风险很大,但陆地上特别是沙漠戈壁地区同样不安全,张骞本人还曾被匈奴反复监禁、差点丧命。那么,一向号称自己有冒险精神的欧洲人,为什么中间没有出现一个像张骞这样的冒险家,勇敢地乘船西行,进而发现新大陆呢?可能的原因就是技术水平达不到。但难道他们达不到也就达不到了,就没人想过早点把船舵给发明出来?这一点真是令人困惑。
耿询的水转浑仪也值得大书一笔。浑仪是汉朝发明的,但真正做到全自动,耿询是第一个。他用的动力当然是水力。读者可能会问,水流的速度并不恒定,他是凭借什么让齿轮或凸轮转动做到定时定刻?《隋书》原文中并没有记载其原理,我们无从知晓真相。但是借助晚于其几百年的水运仪象台,或许能一窥端倪。
水运仪象台是宋朝人苏颂制作的,其机械结构相当复杂,完全不亚于现代钟表。而其中的定时原理现在很明确,就是利用两层水漏装置,以确保流水滴落的速度是频率固定的。如果不出意外,水转浑仪应该是采用类似的机械原理。
水转系列除了浑仪,还有水转百戏,类似于今天的动画片。就是利用水力,让机械木偶做简单的动作表演。比皮影戏高级一点的地方是,它基本可以做到自动化,也算得上“奇技淫巧”里的巅峰之作了。
当然,真正体现隋朝工业化最高水准的,莫过于何稠。《隋书》中记载了许多何稠的发明,比如浮桥、六合城、观风行殿等。这些发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快速而标准化的工业组装。史载何稠为炀帝造六合城,一夜之间就组装了一座围八里、高十仞的城,造浮桥,同样是两天即完成一座战时浮桥。这完全是依靠工业化的组装工艺,实际上已经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没有太大区别。不仅如此,何稠的观风行殿还安装了许多自动化机械,比如他在殿的门帘上安装了自动升降的机械,脚一踏开关,门帘自动上升、门窗自动开启。以上这些实际上都是工业化出现过程中必然的产物,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作业,使得劳动生产率大辐提高。
然而,生产率大辐提高的同时,必然引起奢靡之风盛行,也必然会加速皇朝的灭亡。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也是工业革命进程中一定会出现的。无论如何,隋朝提供了我们现代人一个很好的案例,让我们在技术快速发展、工业化正在快速完成的今天,能够回头去想想,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