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字号破茧重生?资深设计师朱小海:挖掘文化记忆

8月23日,第四届中国匠人大会在成都举行,其中,大会分论坛“IP旧艺 共创新生”高峰论坛聚合多家文创品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通过IP赋能构建文化消费新势力。
资深设计师、中国设计权力榜top100设计师朱小海以《新生的民间手艺元素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为题,分享了如何将非遗元素融入大众的生活习惯,在他看来,真正的设计一定要挖掘文化记忆,理解之后用设计进行更好地表达。

让文化融入生活习惯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酒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在发生变迁。“如果一直盯着过去的文化,设计师创造不出新的作品。”朱小海认为,设计要与时俱进,与现代人的使用习惯融为一体。
他以某品牌桂花酒设计外包装进行案例分享,有人觉得酒给人的感觉很浓烈,但桂花酒的口感显然不是这样。于是,他找到传统雕纸花的手艺人,将桂花酒外包装上的桂花设计成纸浮雕,凸显一种轻盈的感觉,与饮酒之后微醺的感觉十分贴切。
同样设计思路,还表现在他为银行制作的信用卡上。随着信息化时代来临,大家可能不止拥有一张信用卡,如何让信用卡的封面更加特立独行、充满美感?朱小海找到了雕刻师,在信用卡上刻印了一些文化符号,令持卡人刷卡的时候也在体验传统手工艺之美。
谈及这两个成功的案例,朱小海分享,设计师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的定位、不同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产品,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

以文化打造生活方式
随着上一辈手艺人的老去,传统的手工艺如何传承,成了非遗手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朱小海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需要找到传统手艺在当下生活中的闪光点,而不能一味宣传过去辉煌的成绩。
笔墨纸砚是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文具,但随着记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纸化办公时代的来临,这些文具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一得阁是经营墨汁的百年老字号,如何让它“破茧重生”?他从美学、产品功能、生活方式等层面开始进行深度思考,挖掘这个品牌和墨水本身独有的文化记忆和国民情感,仔细研究了墨的属性,并由此做了延伸,将墨独特的味道放大到极致,并创意设计出香水、指甲油、纸巾等一系列全新产品,据说墨香味的指甲油大受追捧。
这一作品荣登2017年度中国设计权力榜Design Power 100榜单,他的创意设计,证明“墨”被赋予东方美学,也能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理解文化才更好表达
朱小海有一句话得到了更多手艺人的共鸣,设计师只有在骨子里理解、认可自己的文化,才可能通过自己的视角让产品更具美感,让作品走向大众。
他不喜欢复杂的设计,觉得会削减原有物件的功能性,还会给使用者造成困扰。他将这种“小而美”的理念融入设计,也融入了生活。有次朋友订了两瓶啤酒,想请他制作一个外包装。他就把啤酒装到塑料泡沫里,制作了一个造型别致的泡沫盒子,贴上自己的logo便寄送了过去。还有一次,热爱饮茶的他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不同形态设计了一套茶具,中秋节推出,大受欢迎。
“中秋的月饼礼盒越来越贵,往往盒子就花费了一半的成本,顾客花费巨资买了月饼礼盒,硕大的盒子反而无处安放。”朱小海坦言,中秋节的文化不能止步于浮夸的外包装上。无论是蕴藏着赏月文化的茶具,还是体现了节俭美德的泡沫酒盒,都是在隐去了过于用力的修饰之后,让器物呈现出原本的面貌,既体现了文化的瑰丽,暗含了设计师的巧思,也还原了器物的实用功能。
“设计不是为了美化设计而设计,设计师更应该成为社会先锋的思考者,通过设计对社会有所洞察,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帮助社会进步。”他对品牌设计的独特理解,给传统手艺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