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氷菓」——和风丽日里一首含蓄的诗

本文纯属作者本人自娱自乐,故其可能较为抽象,阅读角度可能更偏向观完本番者,因此对于未观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阅读不适感,敬请理解。

「氷菓」,既是一部以推理“日常”之事为进程的恋爱番,又是一部以恋爱之情牵动推理的推理番。
「氷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素的。作为一部推理番,她没有波动曲折矛盾丛生的剧情;而作为一部恋爱番,她又没有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爱情。但「氷菓」的巧妙,正在于其能在这“浪小风疏”之中表现出她所想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她没有故作强加的矛盾,也没有做作矫揉的多情桥段。她的一切,都显得很自然,而在她这件“自然”外衣之内,藏着的是她那含蓄而又丰富的内核。
「氷菓」,宛如一首写在和风里日里的含蓄的诗,轻轻向世人传达着她的那既似云烟氤氲那般缥缈若离,又如清流淡水那般真切而不失韵味的,名为“含蓄”的美。
(以下为正文)

灰与玫瑰之初见

因为初中一些事的原因,本作男主人公折木奉太郎以“不必要的事不做”(又名节能主义)为行动纲领,将自己投进一片“灰色”的世界之中。在遍布象征着生机与浪漫的“玫瑰色”的校园里,“灰”就如同一块小小的影子,藏在常人看不见的角落之中,独自摇曳。
而全身散发着纯真与活力之气的本作女主人公(地主家的女儿)千反田爱瑠,恰恰是这一众“玫瑰色”中的一个代表。
折木在“拿着剧本”的姐姐的“推动”下,加入了因人员不足而即将被迫“消失”的古典文学社。在这个不足几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避世之灰,邂逅了好奇之玫瑰。
以门锁一事为契机,玫瑰开始为灰,套上了名为“我很好奇”的咒语。(遍生的银边翠,寓意为无穷的好奇心)望着满瞳希冀的玫瑰,灰虽略有微言,却也似抵不住玫瑰炽烈的目光那般而扭头接受了。
自此,双色开始逐渐接触,相互映衬,彼此交融。

I Scream
本作名氷菓,取自古典文学社同名社刊《氷菓》,而其意义也在千反田的“我很好奇”的间接推动与折木等人的步步推理的直接推动下,抖去时间积下的厚厚沉淀,缓缓浮出水面。四十几年前的一场学生运动,为古典文学社换来了“牺牲者”关谷纯(千反田的舅舅)那自我警醒式的最后留言——氷菓(Ice cream),即“I Scream”:
“若你很软弱的话,终有一日连悲鸣都无法发出,最后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尽管相关章节在本句话被从推理中解出而结束,但这一句话,却潜移默化地篆刻进了千反田与折木二人之灵魂。揣着这么一句话,千反田从心中取出了通往玫瑰色世界的钥匙——“呐喊”,并将其塞到了缄默寡言的折木的手上。倘若二者的初见是为其日后之共鸣而埋下的种子,那么这一句话便相当于是在初春诞下的生长之雨。一切都从未在明面上表现,一切却又都好像已从画幕中渗出。一句话所滋生的一切情感,尽在无言之中得以默默宣泄。
灰与玫瑰的接触与交融,于此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逐渐靠近的两颗心
时间在一个又一个的“我很好奇”中偷偷溜走,连带着一同捎带走了的,还有两颗心之间的距离。纵使喉咙中发出的言语能掩盖住内心发出的悸动之声,但原诞于内心的言语却如同眼中云烟一般挥手难去。当喧嚣归于平静,平日里或刻意躲避或未曾注意的心绪便会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
折木对千反田的“好奇”的看法,在内心深处从如何避开变成了如何快速解决。其一直以来所奉行的“节能主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灰色世界的大门,向着玫瑰所绽放的方向徐徐打开。折木于不觉间摘下了眼前的灰色眼镜,开始去触摸过去未曾观测的,更为真实全面的玫瑰。但亮眼的玫瑰的周遭真的能容纳下这一抹若有若无的虚渺之灰吗?他不知道。
而另一边的千反田,也开始在内心深处探寻起自己对于折木频繁的“好奇之问”的原因。当她静下心时才恍然发觉,窗边花盆厚灰里不记何时埋下的种子,已破土生芽许久了。兴许在察觉到双手因埋下种子而染上的纤灰之时,她得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凡此种种,好奇也好,追问也罢,看似无意从之,实则心之所向耳。但花盆真的大到可以容纳枝苗生长的程度吗?她不知道。
唯有一点他和她都知道,那便是:I scream.
绕远的偶人,不会呐喊。
......
但是我会。

在富有视觉冲击的双色的碰撞交融的过程中,玫瑰吸收了灰的一丝沉稳,灰则汲取了玫瑰的一分透彻。折木学会了“好奇”,千反田学会了“推理”。前者好奇后者脑里所思,后者推理前者心中之事。幼芽以二者之交互为养料,吮吸着时间所带来的点点露珠,飞速成长。
终有一日,花开。十方落英,百流飘木。情感所催生之花瓣,应运而舞空。

于是便有了以下堪称最含蓄而文艺的告白:
“请看,折木同学,这里是我的故乡,只有水和土,人们也在渐渐衰老,失去活力。我并不觉得这里是最美的地方,也不觉得这里充满了可能性…但是…我想向折木同学介绍这里。”
“那么......”
......
(“那么,关于你所放弃的‘经营性的战略眼光’,我来替你掌握,如何?”)(未说出)
......
......
“那么…什么呢?”
“啊…...没什么……开始冷起来了呢…...”
“不,已经入春了。”
“嗯。”

入春,昼夜近等分,回暖,万物欲重生。
此时的灰,也许还没拥有足够的分量去承载玫瑰。
但是花盆,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呢。
待到来年枝茁叶茂,我与你再叙前言,可好?
私以为此时引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二者心之言语十分巧妙:
「これから先も蘩げたいんだ、ちやんと目な見て伝えたい」——『キラメキ』-wacci
(愿能持续到遥远的将来,我会看着你的眼睛 直接告诉你。)

从总体而言,「氷菓」有着许多的优点:
画质细腻精良(细腻到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部3G时代的番剧)
画面表现力强(气氛渲染与配色配乐之有机结合十分巧妙)
剧情推动与情感演进自然(许多充满“心机”的小动作与小神态都在无言之中发挥着推动二者发展的作用)
......
而「氷菓」最突出的,是其“含蓄”的美。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没有一帧多余的画面,「氷菓」在其22集的篇幅内将青春期男女之间的那种含蓄而青涩的情感生动地展露在观者眼中。动作细节,眼神细节,表情细节,场景细节......诸多的细节将主人公之间的情连接起来,虽全剧都没有一句明面上的“爱”,但“爱”却能透过诸多的细节传达到观者的心中。京都动画以如此叙述方式,向世人展现了这种名为“含蓄”的美——耐人寻味,意兴悠远。
「氷菓」相较于其他作品最大的不足,兴许就是出在剧本的平淡上。不会死人的推理,没有拥抱亲吻的恋爱将一众寻求“视觉与精神刺激”的观众“劝退”。但「氷菓」之美,亦美在剧本的平淡上。倘若能耐下性子细细品味,定能感受到其独到的“视觉与精神”上的感动。
含蓄的言语,琐碎的小事......「氷菓」能使观者在如沐春风之中产生一定的共鸣感,以此顺势感受来自青葱时期所留下来的那一分远久的悸动。其便如和风丽日里一首含蓄的诗,传达着灰与玫瑰,他与她,她与他,他们与他们之间的情感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