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嘉之难 第七节 胜利
关键词:张兴世攻占钱溪、刘子勋覆灭
(本节共4791字)
宛唐一战,彻底打消了淮北叛军的戾气,此后刘勔乘胜进军,攻下寿阳,使得淮南被彻底平定。
不过,焦点还是在长江前线。这个时候刘胡吃了败仗,不得不放弃了赭圻。可是这个时候邓琬和其余的叛军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场胜利!邓琬不能容忍刘胡这样打了败仗又不能及时翻盘的人,所以邓琬再一次临阵换将。
邓琬于是提拔自己的老相好袁顗为都督征讨诸军事,代替刘胡作为主帅。六月十八日,袁顗率领一千艘战船及两万士兵到达鹊尾。
可是这次邓琬又看走眼了。
刘胡是老将,选他做主帅,即使不能短时间取胜,在长远看来还是有优势的。袁顗就不一样了,简单点说,就是他与之前的陶亮是一路货色。袁顗从来就没有打过仗,更别说心中有什么战术。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他便每日在军中赋诗谈经。刘胡每次与他聊下一步要干什么,袁顗有心没心地回应一下就算数了。
对此刘胡也非常生气,诸将领更是有了二心。此外,袁顗还是一个极度自私与刚愎自用的人。刘胡说军中少粮,想要问袁顗借粮,但袁顗不同意,他的理由居然是——寻阳那边还有两个宫殿没有建好,就不必兴师动众了。
这明显答非所问嘛。
不去拿粮食就算了,但凡叛军赶快出击,打败沈攸之,那么大事也便成了。但是袁顗听信了民间的传言,说什么“建康米价飙升,已经升到几百文一斗的价格”。这真是要人命,袁顗这之后就不再主动出击,而是干等着沈攸之那边乱起来,自己好不废吹灰之力打过去。
沈攸之也在苦苦思索。
两军对峙有半年了,自己也只推进了一点点。如今敌人不主动出击自然是好事,但保不准之后敌军发动进攻。袁顗虽然烂泥扶不上墙,但是刘胡的实力的确还是不容小觑。正在此时,有人求见,声称自己有了破敌之策。
龙骧将军张兴世。
张兴世认为:贼人(叛军)占据上游,兵力强盛,地势险要。我等如今只能与之相持而不可完全打败他们。如今如果能用几千人突破封锁,在险要处设立据点,寻找合适的时机出击。那么敌人就会首尾不能相顾,行军自然仓皇;后方被打入了一颗钉子,运粮的道路自然不顺——敌人不久之后就会灭亡了,此乃破敌之策也。
沈攸之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敌后的根据地,你打算选在何处?”
张兴世手指地图上的一个位置——钱溪。
“钱溪是长江最为狭窄的地方,水势湍急,往来的船只必经过此地。此地如果打下,则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是刘胡率军来夺取,估计也打不下来。依我之见,这里是扭转战局的关键。”
沈攸之同意,就拨了一些兵给张兴世。虽说是“一些”,但在开战以来可谓是规模较大的一次调动:张兴世此行,带去了战士7000人,战船200艘,足见沈攸之对这次作战的重视。
张兴世肩负着众人的希望出发了。自此之后,长江里就多了一只习惯的船队:这支船队每次从赭圻出发,到了刘胡的军营门口,趁刘胡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调转船头回去了。张兴世就这样搞了几天。长此以往,大家也就习惯了,毕竟“官军贼军相守老”的感觉已经有了,小小的一支船队打破不了对峙的局面。
就连刘胡也对之付之一笑:“我都不敢这样越过赭圻去打扬州。张兴世是何方神圣,居然还敢试图突破我的重围?切,真是可笑。”
于是所有人都没有放在心上。
但有一天,江上大风骤起。张兴世趁着四更的夜色,突然就张起了风帆,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直接穿过了刘胡所在的湖城、白城,掠过鹊尾,直奔钱溪而去!刘胡大惊,连忙派自己的手下胡灵秀在后方尾随,必要时可以发动攻击。
七月十三日晚,张兴世在景洪浦扎营。胡灵秀急忙跟进,但见张兴世军容整齐,不便攻打,就放弃了与之对阵的想法。可正当所有人以为张兴世是要在景洪浦扎根的时候,西边的钱溪在半夜突然遭到了攻击,改换上了官军的旗帜!
七月十四日,张兴世给胡灵秀放了个“烟雾弹”,火速烧营赶往钱溪,并且一进城闭门不出。直到这时叛军才明白,张兴世的目标其实并不在景洪浦,而是在钱溪!刘胡大呼“上当”。七月十五日,愤怒驱使下的刘胡带着水陆大军26部来到钱溪城下,想要拔掉这个钉子。
张兴世按兵不动。反正钱溪地势险要,你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还不如等你没精神了,再反击也为时不晚。张兴世一直在钱溪守着。终于,刘胡的耐心没了,他命令大军一齐进发,杀向钱溪!不料正行到地势险要处,“咣当”一声锣响,埋伏已久的寿寂之与任农夫跳出来,将船队硬生生拆为两段。张兴世看见前面得利,马上带着续部队赶上。
一番混战之后,刘胡兵败,不得已向后撤退。
刘胡收拢残兵,在钱溪城外扎营。反正我有的是人,就这样把你耗死也没多大问题!带着这样的想法,刘胡耐心地等到了第二天。刘胡再次聚拢步兵两万人,骑兵一千人向钱溪发动进攻。
可正当此时,刘胡接到了袁顗的情报:浓湖的老巢被沈攸之偷袭了,请求支援!原来,七月十六日一早,沈攸之、吴喜等人就乘了战船,杀向了浓湖,斩敌千人。这下子刘胡可真的掉进了张兴世设计的圈套里。敢来打吗?小心老巢浓湖不保!你去守浓湖?我张兴世就出兵骚扰你的后方,不仅截断你们的粮道,更让你们疲于奔命。
刘胡走了,张兴世得以巩固自己的防线。刘胡急急忙忙地退回浓湖,却发现狡猾的官军早已退走。气急败坏的刘胡只好向对面扬言:“钱溪已经被我等所平定了!”
沈攸之却十分平静,他对部下安慰道:“如果钱溪真的被刘胡攻克了,残兵之中必然还有一人会逃回来。现在我看是刘胡攻打钱溪失利,故弄玄虚而已,大家不用惊慌。”
果然,不久之后,张兴世派人带来了捷报,一同而来的还有刘胡士兵的首级。沈攸之把这些首级陈列在袁顗与刘胡的军营门口。刘胡见自己的计划被看穿,差点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只好默默回到营帐里面,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刘胡萌生了退意。他变得消极了很多,每天只是指挥军队与沈攸之相互对峙。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也缺粮食了。
缺粮,就得要。刘胡写信给邓琬,让他带着军粮来前线支援。邓琬收到信之后也开始为难:粮食自己倒是不缺,可是就是有个张兴世伫在钱溪那边,自己又运不过去。邓琬给刘胡写信,要求他自己想办法绕过张兴世运粮。
刘胡没办法,只好亲率大军再次去围攻钱溪。刘胡带了多少人——四百艘船,一万两千人。诸位可以回想一下,上一次刘胡与张兴世大战的时候,刘胡带了两万一千人,尚且打不过。这次兵力少一半,刘胡的心里更加没底。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张兴世,刘胡要么前进,一鼓作气把他拿下;要么退缩不前,静坐等死。刘胡看来是真的怂了,他在半路上找了一个借口,对身边的人讲:“我从来只会打陆战,水战不是我的特长。如果以步兵打仗,几万人一起扑过去战斗,这是我会指挥的;而水战的关键在船上,几百只船一同开进,都没有什么关联,这我可搞不懂。这不是好的计策,我不去打了。”
说罢,他就向别人宣布自己生病了,死赖在鹊头不出兵。
然后他开始演戏。
第一幕,刘胡让部将陈庆带着三百艘船的主力部队向钱溪开进。但陈庆出发前刘胡对他嘱咐道:“你千万不要和张兴世开打,张兴世马上会逃跑的。”于是,陈庆到了钱溪,就在城外扎营,每天望着张兴世啥时候可以出城投降。
第二幕,刘胡让另一位将领王起带着一百艘船去打张兴世。并且嘱托:“一定要狠狠地打!”结果,王起去打钱溪,被张兴世打得落花流水,自己带着残兵回去见刘胡。
刘胡一看,很好,于是就返回浓湖,对袁顗说:“张兴世刚刚把营寨建好,不可急于攻击。昨天一败,不足为惧(指王起的失败)。陈庆已经与南陵、大雷的军队合围张兴世,鹊头的将领又控制了下流。依我看啊,张兴世不足为虑。”
袁顗一听就气了,这不就是不想打吗?逼逼赖赖这么久,原来就是消极怠工!他拍案而起,大声呵斥刘胡:“你倒是说张兴世不足为惧,那粮呢?你倒是想个办法把粮运来啊!”
刘胡见敷衍袁顗不过,只好让安北司马沈仲玉带人去南陵迎接粮食。
沈仲玉到了南陵,顺利地接受到了3万斛粮食。可是他一回到钱溪就怕了,不敢再向前前进。张兴世带着三千人出来,把沈仲玉的粮草劫持了。
这下可没戏唱了。刘胡与袁顗束手无策。
在收到张兴世成功劫粮的消息之后,沈攸之终于开展了全面的进攻。沈攸之率大军急攻刘胡,刘胡弃营而逃,与袁顗商量对策。袁顗大哭道:“敌军已经打过来了,我们怎么能活下来!”
刘胡对袁顗说:“我愿意带2000人,攻下钱溪,再在大雷站住脚跟!希望你可以给我分配一些兵力。”
袁顗为他挑选了精兵两万人。刘胡在人到齐之后迅速跑路。一路上烧掉城池、营寨、攻城器械,总之就是没命地往后跑!
直到晚上,袁顗才接到刘胡逃走的消息。袁顗直呼:“不好!被骗了!”接着又加了一句:“TNND,给我玩阴的是吧!这小子迟早要把我害死!”之后,他牵出自己的坐骑,神情肃穆地对部下们说:“你们在这里好好守着,我去把他追回来!”
……然后他也跑路了。
在袁顗的身后,十万大军乱作一团。建安王刘休仁连忙杀进了龙湖,招降了这十万士兵(这是史书上的说法,其实我觉得之前被刘胡挥霍之后,实际只有五万人左右)。之后,沈攸之接到命令,继续搜捕袁顗以及刘胡。
先被抓到的是袁顗。袁顗逃命到鹊头,并与当地的将领薛伯珍合兵,一起奔向寻阳。到了晚上,袁顗为大家杀了几批马,改善一下最近的伙食。在吃饭的时候,袁顗对薛伯珍说:“我不是不能死,只是要到寻阳向主上谢罪之后再死!”说着,他越来越激动,开始说胡话。
薛伯珍冷冰冰地看着袁顗。好啊,你不是想死吗?
我成全你。
第二天,袁顗受薛伯珍的邀请前去议事。袁顗刚刚进入营房,薛伯珍手下的士兵马上出来,砍下了袁顗的头!这位不会打仗的纨绔子弟终于死了。
死了也该!
薛伯珍带着袁顗的首级赶到了钱溪,向那边的人投降。受降的人叫俞湛之,之所以要提一下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干了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他把薛伯珍就地处死,把袁顗的首级据为己有,然后向刘休仁请功。
……
另一边是刘胡。刘胡再次施展了自己的欺骗大法:他对刘子勋写信说,自己已经来了;袁顗已经投降,他的军队已经四散而去,您应当尽快作打仗的准备。我到时候会停留在湓口,誓死没有二心。
刘子勋很感动。但他马上就听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刘胡本人早已越过了湓口,向沔水逃去!刘子勋瞬间心情低落了下来,他发现自己和袁顗一样被骗了!刘子勋马上找到中书舍人褚灵嗣,问他应该怎么办。
褚灵嗣回答不出。
刘子勋去请吏部尚书张悦,张悦推病不出。
刘子勋彻底陷入了绝望。他不知道的是,刘胡的军队在逃往荆州的路上分离殆尽,刘胡本人也被捕杀,寻阳一方连一点能打的兵都没有了!
值此危难之际,所有人都在思考新出路。吏部尚书张悦正是其中之一。张悦经过思索,得到了以下三个结论:1. 刘子勋必败;2. 刘子勋失败,自己也要被清算;3. 只有杀掉寻阳方面的一位大人物,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张悦决定,以邓琬的首级为礼物,向沈攸之投降。
所以他托病不出,邀邓琬前来谋划商量接下来的对策。他预先对手下的人说:“你们埋伏在帐后,如果听到我说‘要酒’,你们就冲上来,杀掉邓琬那个龟孙子。”
邓琬到了。张悦先说:“你当初提出要拥立晋安王称帝,现在大事危机,你可想出什么办法呢?”
——“依我之见,只有杀掉晋安王,封锁府库,向朝廷投降而已!”
张悦震怒,没想到你邓琬也早已背叛了革命!张悦显出神生气的神情:“你以为,现在可以出卖晋安王来保命吗?”
“来人,上酒!”
张悦之子张洵持刀冲出,将邓琬乱刀砍死。
作恶多端的一介白面书生,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中书舍人潘欣之听闻有人死了,就带着人前来查看发生了什么事。张悦正色对潘欣之说道:“邓琬谋反,吾已诛之!”
接着,张悦派人搜捕邓琬的亲属,将他们全部杀掉。之后,张悦带着邓琬的首级,乘船向刘休仁投降。
寻阳当即大乱。邓琬曾经干掉了反抗他的部下,叫蔡那。现在,蔡那的儿子蔡道渊从监狱里面逃了出来,乘乱劫持了刘子勋。不久之后,沈攸之到达寻阳。
蔡道渊向沈攸之投降。
一同投降的还有晋安王刘子勋。沈攸之本想把刘子勋押回营里,等到回到建康之后再进行处置,可不想刘彧的命令马上到了:
“就地处斩刘子勋!”
沈攸之最后一次看向了刘子勋,虽然他才十一岁,但毕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参加了叛乱,就必须得死。
沈攸之回过头,下令杀死刘子勋。
泰始二年(466)八月三十日,刘子勋在寻阳被处死,年十一岁,传首建康。
终于结束了。
(本章完)

参考书籍:
《资治通鉴》《宋书》《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