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少喝酒,多喝茶

米芾在《苕溪诗帖》里写了这么一句: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最近懒得倒惠泉酒,就顾着点壑源茶了。

惠泉酒,是无锡的特产,本质就是一种黄酒,但有惠泉的加成。
所谓惠泉,就是惠山石泉,按《煎茶水记》的记载,唐代茶圣陆羽曾做过一个名水排名,其中无锡惠山石泉排第二,惠泉可以泡茶,那估计做酒也不错。☺️
在古代,惠山石泉的名声很大,这点有小说为证。明代《三言二拍》里有一出《唐解元一笑姻缘》,也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说某天,唐伯虎偶然看见一艘画舫(即漂亮的船),画舫上有一个漂亮妹子,于是他见色起意一见钟情,蹭王宠的船尾随了过去:
舟子知是唐解元,不敢怠慢,即忙撑篙摇橹。行不多时,望见这只画舫就在前面。
解元分付船上,随着大船而行。众人不知其故,只得依他。
次日到了无锡,见画舫摇进城里。
解元道:“到了这里,若不取惠山泉,也就俗了。”
叫船家移舟去惠山取了水,原到此处停泊,明日早行:“我们到城里略走一走,就来下船。”舟子答应自去。
唐伯虎想停靠无锡,编的理由就是要取惠山泉。按他的说法,到了无锡,不接点惠山泉,那简直就是入宝山而空回啊。
至于惠泉酒,也可以有小说为证。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琏陪林黛玉一起去苏州办丧,办完丧回府就带了些惠泉酒:
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
(凤姐)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另外,光绪年间有一本不怎么出名的小说叫《绘芳录》,其中说到一句土语,非常适合作广告:不饮惠泉酒,空在江湖走。

建瓯北苑御焙遗址说过惠泉酒,再看壑源茶。
壑源茶,产自福建省建瓯市,壑源是一个山头的名字。
在宋代,壑源茶是进贡给皇帝的。
宋徽宗写过一本《大观茶论》,里面说: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宋徽宗给茶味定了四个指标:香,闻起来有茶香;甘,喝起来有回甘;重,口感醇厚;滑,入喉丝滑。
在宋徽宗看来,只有壑源茶能满足这四点。
在宋朝,很多文人都写诗吹过壑源茶,比如苏东坡: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东坡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末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和我们熟悉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是一个路数,还挺有趣的。

最后说一下,宋朝人的喝茶形式和今天还不大一样。
米芾在诗里写“点尽壑源茶”,当时流行的是所谓“点茶”。
点茶,要先将茶叶末放进茶碗,然后倒少量沸水进去,调成糊状,之后再注入大量沸水。
还有一种操作,也是先放茶叶末,然后一次性注入大量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于是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以上是对《苕溪诗帖》里一个细节的讲解,更多有趣的法帖知识尽在大凝书房咸鱼说。❤️❤️❤️
文字 | 倾酒咸鱼癸
插画 | 点茶豪猛男
「 大 凝 书 房 」
﹏
期待下次与你的相见
B站:@大凝没事练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