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防雷丨建筑物雷电防护规范
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为了使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保证高速公路通信、监控、收费系统正常运行,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防雷工程技术人员应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制定完善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本文将结合《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建筑物直击雷防护措施进行详细分析,高速公路直击雷防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防护。
1.服务区、办公区的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
直击雷防护应按GB50057要求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2.收费天棚
1.应优先利用收费天棚的金属顶棚、金属构架、金属支柱(或混凝土柱内钢筋)、收费岛及路面基础钢筋分别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2.采用金属顶棚的收费天棚,当金属板厚度不小于0.5mm时,宜利用其金属顶棚及顶棚.上的其他金属构件作为接闪器。

3.当顶棚为非金属或有较厚的绝缘覆盖层时,应增设避雷针或避雷带,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按60m滚球半径计算,地处年雷暴日大于40d/a地区的主线收费站宜按GB50057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雷带应敷设在天棚的顶部和外沿,其高度不应小于15cm。
4.天棚外的限宽柱等金属构件不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时,应与收费天棚的防雷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5.应利用收费天棚的金属支柱或混凝土柱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应上、下电气贯通,并与收费天棚的金属构架和防雷接地装置可靠电气连接。
6.应利用收费天棚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体,并与收费岛共用接地系统可靠电气连接。接地装置应在地下连成网格,不应独立。
7.每个收费天棚的立柱下端应预留接地装置检测端子。
3.服务区广场
应优先利用广场高杆灯顶部安装的避雷针或设置独立避雷针进行直击雷防护,其保护范围按滚球半径60m计算,避雷针的接地装置防护如下:
a)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b)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mm~80mm厚的沥青层;
c)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mm~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1.宜利用桥梁连续钢护栏、斜拉或吊桥悬索等桥梁金属构架作为接闪器。
2.(特)大桥的钢筋混凝土主塔宜采用安装在其项部的避雷带(网)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采用避雷带时宜沿主塔顶部外沿明敷。
当主塔顶部装有永久性金属物时,也可利用其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并符合作为接闪器的材质规定。
3.桥梁的长跨距金属构梁等外露面较大的金属物,应保证电气连通,并宜利用桥墩(立柱)内的钢筋和桩基钢筋网作为引下线及接地装置。
4.应保证桥梁伸缩缝间的电气连通,以实现桥梁整体等电位。
5.桥梁伸缩缝之间、桥梁与桥墩基础钢筋之间应采用金属软线跨接。高速公路系统具有线长,面广等特点,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的监控,通信,传感等弱电设备,外场设备遍布全路段,旷野区域往往有突出的设备点,电力线路往往要翻山越岭,传输和控制线路经常需要穿越复杂的地质层面,这些都是易遭雷击或雷电感应的薄弱点。同时,在高速公路机电设计和施工中强电和弱电系统的防雷问题一直不被重视,接地的要求也不统一,弱电系统的接地处理更为简单。因此针对高速公路的雷电防护要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保障高速公路系统雷电防护安全性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