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真六草•镂月裁云:西安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陈列

2022-03-20 13:10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在陕西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之中,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都非常有限,数量根本无法与这里的出土文物相比。在西安博物院的二层,有一座书画专题展厅,乃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书画常设展览——


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建成开放的时候,这里便有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陈列。后来,这个展厅被改为临时展厅,举办了许多其他主题的展览。近年,这里再次恢复为古代书画精品陈列,集中展示了西安博物院收藏的书法和绘画文物。

展览以“三真六草·镂月裁云”为主题,分为中国古代书画精品和陕西名家书画作品两个部分。这些书画以明清和民国时期为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和书法等不同的题材。

西安博物院收藏有6000多件书画作品,大多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民间收藏家捐赠,还有一部分是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经的旧藏。在这个展览中,精心挑选了120余件书画作品进行展示。


古代书画


陕西书画


1、山水画

中国的山水画脱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至隋唐时期形成独立画科,五代、北宋时更加成熟。按照不同的画法,传统的山水画可以分为青绿、浅绛、水墨、没骨、淡彩等几种形式。这里展出有董邦达、兰瑛、黄宾虹、溥儒等著名画家的山水画,古朴大气,意境幽远。

走进展厅,首先看到一幅清代董邦达所绘的《秋江荒亭图》立轴。董邦达(1696-1769),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乾隆二年(1737)授编修,官终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恪”。他的山水画取法元人,善于用枯笔。


董邦达《秋江荒亭图》


黄宾虹《清江放舟图》


2、花鸟画

中国的花鸟画也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隋唐时期开始独立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它以鸟兽草木为题材,借物叙情,托物言志,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里展出有文徵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绘画作品。

这里悬挂着一幅近代徐悲鸿所绘的《立马图》立轴。他以画马著称,对马的肌肉、骨骼、神情、动态进行过长期观察,采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的技法,融合传统笔墨与西方素描的方法。这幅画描绘了一匹俯首吃草的白马,有别于素描塑造的方法,采用传统笔墨加以表现。


徐悲鸿《立马图》


齐白石《醉秋图》


3、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的出现早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可分为肖像画、道释画、仕女画、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等。传统的人物画力求将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这里展出了一幅清代黄慎所绘的《高士抚琴图》立轴。它创作于乾隆壬午年(1762),为黄慎晚年狂草入画和大写意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画中的老人双目炯炯有神,左手托琴,右手抚琴,全神贯注。黄慎(1687—约1770),早年师从上官周,绘工笔画;中年学怀素,以狂草入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高士抚琴图》


王震《南无阿弥陀佛图》


4、书法

书法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刻划符号,成为中国书法产生的雏形。商周的金文,秦代的小篆,以及汉隶、魏碑、唐楷、行草等诸多书体的形式的发展,成就了中国书法的文化风貌。这里展出有董其昌、郑板桥、康有为、曾国藩、吴昌硕、罗振玉等人的书法作品。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他的诗、书和画,被称为“三绝”。他的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不同的字体,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一起,好像“乱石铺街”一样,随笔挥洒,跳跃灵动。


郑板桥《行书轮书轴》


吴昌硕《节临石鼓文轴》


5、陕西书画

陕西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在6000多年以前,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的彩陶纹饰,便翻开了中国绘画的第一页。在随后的周、秦、汉、唐时期,作为国家首都的长安城,成为全国书画艺术中心。唐朝以后,随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东移和南迁,虽然陕西地区的辉煌不如从前,但依然是全国的文化重镇之一。

这里有一幅于右任书写的《行书龙门游后有感》立轴。他是咸阳市三原县人,光绪十九年(1903)举人,早年从事革命活动,曾经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和国民党政府检察院院长等高级职务。1932年,游洛阳龙门石窟的时候,于右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首诗。


于右任《行书龙门游后有感》


刘古愚《思过斋书法横幅》


三真六草•镂月裁云:西安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陈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