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岭这条山沟里有小溪,有山神庙,到山沟深处捉鱼蟹回味童年乐趣

2021-03-04 18:10 作者:陈平走乡村  | 我要投稿


初春的秦岭山区气温变幻莫测,时而温度飙升到20度左右,感觉到了初夏。时而温度又降到0度左右,感觉正直寒冬。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暖洋洋的,带着儿子去山沟里捉鱼蟹。

这是离我家不是很远的一处山沟,山沟中比较宽阔的地方以前是村民的农田,大约十多年前,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下,山上被植上了树,这些原本的农田现在也种上了核桃树。

山沟里有一条简易的小道,这条小道是村里人以前来这里种田及收获,还有放牛走的一条简易道路,这些年已经很少有人走了,到了草木长起来的时候,小道就被野草淹没了。

到了山沟深处,山沟也变得比较窄,连简易的小道也没有了,只剩下一道浅浅的痕迹,人在荒草中踩出的痕迹。

山沟最窄处仅有七八米宽,这里地表和山体基本都是整体的大石头,所以从这里开始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来,在山沟行成一条小小的溪流。

看,就这样一股涓涓细流。这股涓涓细流由于是地下渗出的泉水,所以无论天有多旱,溪水也不会断流或减少。记得下时候有一年发生了大旱,村里人还来这里跳水吃。

溪水会在山沟中行成大大小小的水潭,水潭中会长出很多水草,还有很多的鱼虾,石头下面全是螃蟹。小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来这里放牛,最喜欢在河中捉鱼蟹了。

山沟里最近几年有人在这里建了一口水井,山沟的下游两三公里处有我们临镇的村庄,那里的村民现在吃的水就是从这里引流的山泉水,这里从山里渗出的山泉水甜甜的,水质绝不亚于某品牌大自然搬运工的矿泉水。

水井中的山泉水通过这根细细的水管自流而下,一直延伸到下游两三公里处的临镇村庄。我们村由于在上游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村里的自来水是从离村比较近的另一个山沟将水抽到一个较高的水池中,然后再通往村民家中。这些水不必处理,最大的成本就是输送成本,所以地势高的村落自来水最大的成本就是抽水的电费。

再往山沟深处走,路越难走。这条山沟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山沟还不一样,我们平常看到的山沟越往深走,地势越高,沟宽越窄,直至消失。而这条山沟很像一条通道,中间窄,两头宽,穿过这条山沟可以到达另一个镇。而且这条山沟是两个镇间最近的“道路”,如果走通村水泥路,要绕行3倍的距离,所以这个山沟虽然荒芜,走的人也很少,但是还是有人会走。

山沟中最险峻的一段路,一边是山崖,一边有个两三米高的坡坎,坡坎下还有一个大水潭。

就是这个大水潭,这个水潭是山沟中最大的水潭,名叫龙潭。大约3米宽,5米长,深度大约1.5米左右。为什么我对这个水潭这么印象深刻,因为这个水潭是我们小时候夏天来放牛时游泳的地方,小时候农村玩的东西比较少,那时候山区家家户户都养有一两头牛,每天下午放学村里的孩子都会去放牛。

在龙潭的不远处还有一座村民修建的山神庙,“沟不在深,有仙则灵”,这里是山沟的最深处,也是最窄处。向上到我们村那里,向下去临镇的村庄,山沟两头都是慢慢的变得宽阔起来。所以这里是山沟的最深处,最幽静的地方,也最适合神仙“居住”。

小时候放牛的时候山上还没有植树,山上都是青草和一些稀稀疏疏的野生树种。十多年前国家在这里植树造林,所以现在山上除了悬崖处和巨石没有被植上松树外,其余都被植上了松树。站在山沟松涛阵阵,野鸡串飞,各种山鸟声不绝于耳。

离龙潭不远处有一块特别陡峭的山崖,就是眼前没有植松树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小时候放牛小伙伴们攀岩的地方。可能拍摄的问题看着不明显,其实这个山崖是很陡的,现在看着比较危险,但当时小孩子都不懂事,山里长大的孩子爬个山崖也没觉得危险。我记得这片山崖上的野李子最多了。

带儿子来感受我童年的乐趣,可惜现在是初春,螃蟹可能还在洞中冬眠,鱼儿也没有看到,只有很少的虾米。按说这几年植树造林后环境好了,但是感觉水潭中的鱼虾反而没有小时候多了,不知道为什么。儿子拿个瓶子在小水潭边玩,不小心滑倒在水潭中,现在温度还比较低,赶快把儿子的衣服脱了,用自己大外衣裹着往回走,鱼蟹没有捉到,还发生了一点小意外。

秦岭这条山沟里有小溪,有山神庙,到山沟深处捉鱼蟹回味童年乐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