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7版《红楼梦》道具篇(4)——【文具匣、镜类】

2022-03-05 11:20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1、镜匣


        提到文具镜匣,不得不赞一下古人之用心,小小一个镜匣,其实竟是种古老而优雅的装置,集化妆镜,首饰盒,化妆品包,化装用具箱于一身,有的还可以上锁,那就是个小保险柜了,且大多造型优美,不占地方,更可以随时携带-----是红楼众多好玩意中我最想要的东西!真是没有道理,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把它给淘汰了呢?哭一个。

        红楼中最有名的文具镜匣戏:宝玉为麝月箅头。

        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这个算古朴的,还有更漂亮的。

       正是大帅哥柳湘莲客串演出时用的这一个!大家不妨比较一下,大致形状虽一样,这一个的后面另镶有好看的描金彩绘图案,这位二郎毕竟是世家子弟出身,个人用具的确讲究的说。

        下面让大家开开眼,见识一下正宗的古文物镜奁。

        这一个是清初的文物,花梨木镶螺钿七彩镜匣。造型端庄,富丽典雅。匣上有锁,安全实用。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这个更厉害,是慈禧太后的爱物,象牙镂空花卉镜匣。雕工巧妙绝伦,设计独到精妙,另人看了叹为观止。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这个是我最爱,只是不是古物,是现代的仿制品,很明显的结合了古典的雅致与现代的简洁,赞!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2、梳篦


        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梳篦:统称栉。齿疏者称梳,齿密者称篦。梳子一般用以梳理头发和胡子;篦即篦箕,又叫篦子、竹篦,实际上是一种用竹丝编成的梳子,齿密而富有弹性,主要用于去除发垢。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

        梳篦是常州著名的特产,相传始于魏晋时期,迄今已1500多年,由于历史悠久,选料制作精细,素有“宫梳名篦”之称。

金陵十二钗梳篦

 来看下故宫珍藏的抿子梳子们,以下文字来源于刘宝建为故宫博物馆撰写的文物词条,也可参见《紫禁城》期刊2005年第四期刘宝建《清宫帝后组合梳具》。

  象牙描金带彩什锦梳具,清晚期,盒高3.7cm,长29.2cm,宽20.7cm。清宫旧藏。此套梳具为广东制作,由25件构成,计有梳子9把(最右侧)、竹篦2把(中间右侧)、剔篦2把(中间中部)、胭脂棍2根(中间左侧圆形呈玄色的那对)、扁针2根(最下面的)、大小刷子8把(剩余的。其中最左侧的就是抿子,又称刷子)。

  其中长方形梳子的梳齿多达60个左右,另有月牙形梳、把梳、篦形梳;竹篦的篦挡为牙质,篦架为木制;2把剔篦一为长方形木柄,一为象牙柄,一端均衔接7齿;扁针为象牙质,两端为半圆形;胭脂棍是红木圆棍,首端镶烟嘴式象牙头,内填红绒。这些梳具上大多描金彩绘凤纹、云蝠、菊花、莲花、石榴、桃、寒梅、八宝、山水、楼阁、鱼舟等图案。

 

       3、黛玉的小靶镜


       靶镜者,手镜也,以其形状小巧,且镜下多有手柄而得名。携带方便,还可以辅助大镜子查看妆容发型的不足等,<红楼梦>中也有一些情节曾经提及: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             

       晴雯自拿着一面靶镜,贴在两太阳上。麝月笑道:“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 倒俏皮了。二奶奶贴惯了,倒不大显。”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                     

       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脸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 

       我们的图片展示的是剧中黛玉的一把小靶镜,芭蕉扇面造型,紫金镶珐琅山水文饰,小巧玲珑,好看精致。原文中并未提及黛玉曾有,但是这个晨妆造型却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旧时小姐千金们的生活细节到何等的一丝不苟的程度。另,黛玉面前的大梳妆镜做得也十分好看的呵。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4、贾瑞的风月宝鉴


  是一个稍大些的手镜,书中的介绍是:.........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剧中做成了单面镜。至于镜中景象就无须细表了。当年看过这一节,吓得不敢照镜子.....

转叶康翡翠——87版红楼梦精彩道具一览(2)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也找了几个旧时的手镜,古色古香,与大家共享。

   这个是清代的文物,黄铜点翠牵牛花手镜,形如满月,优美华贵。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这个是一只近代的景泰蓝圆形手镜,有点遗憾没有找到背面图,不过镜子的绞丝卷边文饰已经很漂亮了。

2012年09月22日 - 旧巢痕 - 旧巢痕的博客

  两只乾隆时期的手镜。

清乾隆银鎏金嵌象牙手镜

  

银鎏金嵌象牙鹭莲纹手镜

       5、大梳妆镜


  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6、林妹妹的 “菱花镜”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

  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一、古代以铜为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镜”。《埤雅·释草》:“旧说,镜谓之菱华,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庾信《镜赋》:“照日则壁上菱生。”《善斋吉金录》有唐菱花镜拓本,形圆,花纹作兽形,旁有五言诗一首,首句云:“照日菱花出。”即出于庾赋。杨达《明妃怨》诗:“匣中纵有菱花镜,羞对单子照旧颜。”

  二、指古代铜镜中一种花式外形的镜,或镜背刻有菱形花纹的镜。亦称“菱镜”、“菱花”。唐代以前铜镜,外形多圆形,少数为方形,唐宋时期各种花式镜流行。菱花镜一般是指形制为菱花外形的铜镜。这种镜,是唐代花式镜中最具特征的一种铜镜。

       7、宝玉的西洋穿衣镜


       要说《红楼梦》中最有名的当属宝玉房里的穿衣镜了,这个穿衣镜有一个可以任意开合的隔断,可见它不但很大,而且也不会太重。所以说,这肯定是一个相当昂贵的进口货了。而且
这面穿衣镜,被作者不厌其烦地提到了五次:

       第一次,是贾政带着人视察大观园时看到的:

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象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

       第二次,是贾芸进怡红院时看到的:

(贾芸)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般大的十五六岁的丫头来……

       第三次,是刘姥姥误打误撞地闯进怡红院的时候:(电视剧只有这处拍到这个镜子)

(刘姥姥)心下忽然想起:“常听见说,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的影儿在镜子里头呢罢?”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

       第四次,是袭人回家的时候,在晴雯和麝月的交谈中提到的:

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宝玉听见此话,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

       第五次,是贾宝玉面对着穿衣镜入睡,在梦里梦到了甄宝玉。当袭人推醒他的时候:

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的影儿。”

       如此写法,很显然,即使以贾府之尊荣,这样的大玻璃镜虽不是见所未见,但也不是轻易可得之物。之所以难得,是因为玻璃在当时还属于比较稀罕的宝物。何以见得?贾母身边领一两银子月钱的大丫鬟里面有四个是以珠宝为名的:翡翠、琥珀、玻璃、珍珠。珍珠后来给了宝玉,改名袭人。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玻璃是可以与琥珀、珍珠、翡翠相提并论的。

       玻璃为什么会这么珍贵呢?开罗的博物馆陈列了许多古埃及时期法老的棺椁,这些距今好几千年以前的文物已经大量使用玻璃作为装饰。难道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发展出玻璃、而西方的玻璃在明清之前也一直没有传到中国吗?最让人疑惑的是,中国古代烧制瓷器的工艺领先欧洲一千多年,而制造玻璃和制造瓷器所需要的技术并没有太大区别,中国却始终没有发展出西方那样的玻璃。

       事实上,中国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造玻璃的技术,琉璃就是玻璃的一种。有考古证据的琉璃至少可以推到西周时期,比玻璃出现在古埃及的时间略晚。但是中国古代的琉璃和西方的玻璃是完全不同的。与古埃及一脉相承的欧洲玻璃是钠钙玻璃,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并含有氧化二钠和氧化钙。这个成分与我们今天使用的玻璃大体是一致的。而中国古代的玻璃,按照现在古玩行的说法,不透明的叫“料器”,半透明的是“琉璃”,而透明的就叫“玻璃”。但不管叫什么,它们都属于铅钡玻璃,含有铅和钡,这是与欧洲玻璃最大的区别。铅和钡使得琉璃色彩绚丽层次丰富,但是它比钠钙玻璃易碎,而且不耐高温,铅钡这些重金属还对人体有害。这些因素使得琉璃在中国始终被用作装饰品,而从来没有成为过日常使用的器皿。再加上中国很早就有了非常先进的瓷器制造工艺,相比之下,瓷器的实用性要高得多,故而一方面我们看到瓷器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玻璃工艺则停滞不前。

中国古代玻璃

       贾宝玉房里的那块落地穿衣镜必须要有一大块平面玻璃才能制作,而红楼梦时代的中国要得到一块这样的玻璃是非常困难的。西方的玻璃大约是清初由欧洲传教士带到中国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内廷开办了第一个玻璃工厂,制作供皇室所需的玻璃器。即使有幸得到皇家赏赐或从内廷流传出来的东西,穿衣镜所需的这么一大块玻璃运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平常人家是很难获得的。


87版《红楼梦》道具篇(4)——【文具匣、镜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