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开启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
12月25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承办的2022年科学跨年系列活动之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特别放映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央视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沈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建华,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韩方海,北京电影学院副书记、常务副校长胡智峰,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科教影视专家刘建中等领导与嘉宾出席活动,著名电影导演、电影教育家谢飞,欧洲科学电影学院院长沃尔夫冈·哈伯尔等科学家、艺术家发来致辞视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维成主持活动。
结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建“新视听”+首都科普公益宣传机制的协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升级打造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以举办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2022科学跨年之夜、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时光趴、科技冬奥宣传月、“科学”流言求真榜等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是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重要一环,拉开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沈洁在致辞中首先对国家电影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电影局、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及所有科普专家对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是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的一环。提升全社会科学教育素质,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明环境,共同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必然要求。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的创新就在于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这一有机融合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呈现科学人生、丰富科学教育等方面呈现出更为精彩纷呈的内容和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这对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未来科学人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科学传播,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孔建华对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平台搭建及北京科学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提供的视觉盛宴表示感谢。他指出,技术之美和艺术之美结合产生的视听美学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当今数字视听的卵生、新视听创新场景应用等文化科技正在改变和重塑新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经济形态。科技电影作为了解科技文化的窗口,具有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技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精神的功能。科技界和文化界应该更好的帮助人民全方位的学习科学,包括科学的历史、科学的极限、科学的影响等。同时,北京科学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影展的承办方有理由联合讲好科技电影故事。

韩方海表示,科技电影的发展与繁荣是科技之美和影像之美的融合,在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呈现科学人生、丰富科学教育等方面,承载着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培育未来科学人才的使命。中国电影人正在务实笃行,守正创新,借助高科技融媒体和大数据等进行新形态、跨领域的创作。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之第九届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以中外优秀科技电影为载体,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希望影展能够继续汇聚科技电影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世界科技电影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动科技与电影融合发展的平台、科学思想和科普知识传播推广的平台以及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平台。

胡智锋指出,科技和电影的关系可以说是造就视听生活、艺术生活、文化生活甚至是人类新文明的重要两翼。在科技助力电影发展的过程中锻造出的科技电影,催生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视听新感受、新内涵和新样态,科幻电影、动画电影和科教电影也促进了无数富于创意和想象力的新科技的诞生。影展由中国科普工作者、电影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科技与电影的关系意义非凡,必定会给活动参与者带来全新的感受,也会为未来科技与电影的相互推动产生新的启示。他表示,北京电影学院作为国家培养电影人才唯一的公办电影高等院校,在建校71年来培养的数以万计的电影专才中就有大量科技电影一线从业者,北京电影学院愿意为科技电影的大发展、大繁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科技电影学术思想与观点。

在科学家、艺术家交流发言环节,周忠和认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科技电影除了视听的冲击力和艺术之美之外,其故事性也是满足观众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方面。他呼吁为了科学发展与艺术发展,科技界和电影界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电影内容与形式上对现代生活的贴近和对时代发展需求的满足。

刘建中通过对自己科教影视作品的创作及中国科教、科技电影发展的回顾,厘清了科教电影、科技电影等概念,指出科技电影的创作要在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结合中运用艺术的形式更好地反映科学,从而在青少年科普、农村科普方面开拓更宽阔的视野。

谢飞表示科教电影是电影园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种类,科教电影不能受到市场环境中的“唯票房论”及“明星制”等不良影响,应该坚持普及科学知识、教授科学方法的宗旨,才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科教电影,最终实现教育青年一代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
沃尔夫冈·哈伯尔重点陈述了欧洲拍摄科学纪录片的方式以及叙事和媒体形式的新发展。他认为新媒体时代人们观看科学纪录片,不再只是被一个只陈述事实的全知全能的人教导,观众可以与叙事者一起探索,讲好故事的原则永远都是必要的。他表示要经过数年准备、调研、规划,才能让观众看到精心制作的传统科学纪录片对科技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必定不会迷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至今已举办八届,本届电影展以“科技致美,影像为媒”为主题,包含“特别放映、主题交流、融媒体展映”三个部分,为大家征集到了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各国优秀科技影片。活动上,孙嘉翊导演的《星河一叶》进行了特别放映。该片是反映国际著名天文学家、我国天文学重要奠基人、战略科学家叶叔华典型事迹的纪录电影。《星河一叶》影片充分展现了叶叔华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片中的叶淑华始终怀着对科学事业的强烈热忱和对国家科技强盛的无限渴盼,她永不放弃、坚韧执着、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不断激励着更多科技人员登上新的科学高峰。
本次影展共有来自中国、法国、巴西、德国、希腊、荷兰、卢森堡、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家的24部科技影片,影片包括球幕、巨幕、3D等多种科技电影类型,涉及探索月球、动物萌宠、科技达人、地球演变、神话传说与外星生命等多种题材。部分科技电影将在活动举办期间进行线上集中展映。
此外,本次影展主题交流板块将将于12月26-29日,以“科技电影的新时代新起点”为题在线上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学中心、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联通、国际地理杂志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等和科技与电影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国内外专家,将就“新视野:影像中的前沿科技”“新媒介:新时代科技影像的多途径传播”“新美学:科学与影像深度融合的新形态”三个子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以专业性、开放性、国际性为诉求,目标是搭建国际科技电影沟通与合作平台,汇聚科技电影资源、促进国际科普交流,为公众提供参与科学、欣赏科学、理解科学的渠道,促进中国科技电影与科普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