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落集》番外·故事篇

2021-12-14 20:35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西江月·闻运动会

夜幕高垂好景,寒风出入公园。青春少女去来间,嬉笑今朝娱念。

树影相遮几位,坐谈楼下阶边。问谁此日未知端,拯救愁人无限。

(学校每月只放23小时假,即从班主任去教室宣布放假到赶回教室签到上课的上限时间为23小时,高二高三还要依次递减。12月下旬,于周日取缔一个上午加一个下午的课开运动会)


关于放假我写过这么一首打油,很现实。

议假

国庆尊严卖,一中受一拜。

一天属家内,八日传校外。

其兴存一句:中秋我还在。

(一中是校名,背景是国庆与中秋假期相连)


再解释一下对于运动会的狂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是“正式”的学校内的运动会,各班的成绩是要计入档案的,也就是有功的、获奖的运动员是会获得货真价实的荣誉的。这些东西在期末的综合评定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身也会直接加给个人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分,它更是直接决定了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至于这个评价体系,我在之前有提过,它是除高考分数外最重要的指标。关于其他毕业什么的更是纯粹由它主导。


酒泉子·会前周五

竖耳铃声,傍晚欢娱半晌。毽子飞,摇绳晃,听乒乓。

不觉弹指又铃响,捧书忙乱抢。球跃滚,闻相望,瞬争藏。

(运动会前,只能利用碎片的下课时间开展训练。参加田径类项目的一共拿出来两节自习课——其中一节是体育课“改”的——来训练;一节自由练的;一节正式,有器材上器材练的。但非田径类的除篮球好像是在体育改的那节自习练过以外,其他项都自己想办法)


然后顺手吐槽一下,运动会时候器材不足,老化的、坏的很多,有不少班级的选手都是自备器材参赛的,而且还要提供给后续赛程接着用。当然器材各班都是统一用班费购买,要是还要选手自掏腰包可就离谱过头了。


子夜歌·会前周六

夜深几课中间至,众人踢毽香满室。晚膳耗何堪?遣人采快餐。

鹅毛相较彩,果腹亦谈爱。挥洒暂情趣,佳人欢笑语。

(部分运动员放弃吃晚饭而用时间训练,统一托人买了面包什么的,在晚上下课期间再集训练、吃饭、笑谈一体完成。是真的有人啃一口面包,嚼着踢几下毽子,再停下、啃一口,再踢。当时属实是给我看得有点蒙,所以印象深刻)


子夜歌·会前周六夜

推开书卷遥深夜,叹息回过明朝切。蹒跚与题别,心怀此盛节。

月消云雾现,笑语仍成片。半刻亦朝天,瞬息难忍眠。

(晚上下课时间为10点,后来加到10点10分,再后来就不知道了。下课铃响时全体同学都会不由自主的自身体由内而外地“叹气”。睡眠不足是作为老问题了,日常站着、跑着睡着的都大有人在,屡见不鲜)


冬运会

熙熙攘攘,笑笑茫茫。南风冷冷,北日长长。

东西横贯处,西南边角大操场。

笑语经行者,漫楼遍阁石板上。

今日会,一百年;半月前,一百天。

百届例唯一,百天见一面。

自然珍重尽欢娱,当毋管他叨碎念。

营地四围皆空地,倩女摇绳争踢毽。

山野村语抛傍路,片言推测无谓数。

少年青春仗茶水,小筒温情传远处。

冬至盈日莫冰冷,披衣换袍斑斓图。

场上激情暇目数,旁人醉意观美足。

百日已亲密,一天随恣意。

三五围合谈两人,百千趣味风华气。

看台高攀二十阶,帘幕通隐显秀揭。

铺天盖地向前台,左右邻人舒歪斜。

男女接力四千米,物化地灵少年杰。

激扬春不已,呼号气质别。

百年盛会,尽人沉醉。

纷纷狂笑几起落,岁月易思山水阔。

人生今且乐玩过,暮暮朝朝长歌作。

(上午为小项,诸如跳绳、毽子、跳高、跳远之类的;下午才可以上看台,主戏为各种接力长跑。最大的记忆为冷,空旷的操场上北风呼呼的,不只是披衣换袍,连宿舍里的毯子、棉被什么的都整出来了;记得有个同学用保温杯带了热水,结果被全班一人一口分了,那个时刻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融洽。)


《雨落集》番外·故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