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最好途径是减少农民,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减少农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需要附加的条件很多。
我国地少人多,要想靠那点人均耕地去让农民体面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我家那里的人均耕地就一亩左右,一个家庭有5亩地算是多的(我们那里常用分和斗来表示地的大小,一亩是二斗,一斗是10分,十斗就是一担)。所以要靠这些地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是不可能的,除非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不能都种非粮食作物啊。所以,要么出去去工厂务工(多是女孩),要么是泥瓦匠到建筑工地。

那么,真把农民和农田简单粗暴的分开,那么随后的问题呢?他们如何进一步的可持续性的生活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一技之长也许可行,但更多接受教育程度相对低,年龄偏大等现实情况怎么解决?所以,分开他们是容易,但如何让两者都焕发青春活力才是重点。

土地还是要集中管理经营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农田的大规模流转是必然的。可以以自然村或几个相邻自然村为单位,就几户人来机械化操作,其他人按人均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红。经营的人自然会多分一些,毕竟投入了管理。遇到天灾人祸等不可逆灾害则全体共同承担风险。这样就保障农民都有一个稳定的土地收入。使土地首先焕发青春避免目前一些地区的撂荒现象。

其次,要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再培训,而后向企业工厂多的地区输送。年龄大的就近就业,充分利用好这些劳动力资源。当然更重要的是尊重这些劳动力,比如社保这一块是否可以逐步覆盖,虽然有新农合,但肯定没有社保好。但是社保的资金投入是个问题,目前就已经入不敷出了。
应该还有很多其他问题需要配套解决,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