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玩富士可能绕不开的原点:XF35mm F1.4R使用体验(1/3)

2018-07-06 10:57 作者:评者N大  | 我要投稿


XF35.4是个很重要的镜头,重要到可以作为整个APSC画幅民用富士龙镜头群的基石,作为第一款镜头与XPro1一同捆绑发售,它不仅是试水之作,更是富士的决心与野心之作。

当时富士提倡的所有精神就是通过它与XPro1一同向世界展示的,可以说世界对于富士未来之路怎么看,XF35的表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临近2017年末,富士的APSC镜头产品线已十分丰富,我写下这篇体验文章,是否太晚?

不,我认为向“原点、初心”讨教,永远都不会晚。

让我猜猜这枚镜头当时肩负的使命,通光量大一些,做工好一些,画质要达到主流水平,提及要小巧一些,味道要够复古,让市场对我们的设计实力有好感。

一上手来看,这个镜头的尺寸算小巧,52mm滤镜口径,腰围比易拉罐小一圈,长度比易拉罐短了差不多一半,这样的身段只有187克的重量,只比如今大行其道的XF35F2重了17克,可见其轻盈小巧的体积控制。

这枚镜头自身附带了全金属的方形遮光罩,戴上后镜头长度多了起码1/3,镜头盖子是软塑胶,依靠摩擦附着,较易掉落需要当心,好在遮光罩较长,不用担心前镜片安全性,所以在使用方形遮光罩时,就安心吧盖子放在口袋里吧~!

由于是富士家少有的买镜头自带美颜遮光罩的产品,所以我多拍几张让大家感受下,裸镜与带罩的视觉感受吧。

就外观来说,镜头的滚花以及光圈环设置还有经典字体的铭文标识就已经很有复古意味了,镀膜也是很有历史感的发色、装上遮光罩后有一种逼格油然涌出,加上这个镜头本身配置了“老旧”DC马达,在对焦时会发出不算轻微的高频马达声,加之外对焦的“伸缩头”设计,真是无处不充满了“复古”意味的产品(滑稽)。

毫无疑问的,屁股当然是金属的,用四枚螺丝固定,尾部无密封环,最后一片镜片内收,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转动对焦环镜头是没有响应的(镜片组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

对焦环的阻尼感受细腻良好,阻尼感比XF16.4略大,更大于XF56.2的松垮感,XF35.4的手感十分良好,是我用过转动阻尼感最好的富士镜头之一。

光圈环带刻度,转动档位感明晰,不涩不滑。总的来说XF35.4重量与尺寸相称,具有很好的密度感,很趁手。

这里就简要说几个重点:

1.关于体积:

由于体积控制很好,所以即使和小巧的XT20搭配依旧不会突兀,我甚至觉得在视觉上,52mm滤镜口径的镜头是十分适合XT20级别机身的。恩,无论裸镜还是上遮光罩,我都觉得XF35.4和XT20很相称。

顺便一提,62mm口径的镜头在视觉上十分适合XT2,例如XF23.4这样的镜头,大家可以去印象店试试看我说的对不对。

2.关于对焦:

对焦速度进步太多,几乎算是质变吧,响应以及确认都算迅速,白天户外只要点对焦的面积不用最小,基本是处于很可用的程度(大概略小于0.3秒左右的感受),暗光下会拉风箱(机身的锅),但适当打开对焦面积后确认就很快了。当然算法、电气系统改良可以质变对焦速度,但噪音无解,机械机构决定了,所以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喜欢这个镜头就要忍受那种算不上轻微的高频马达声(类似于老式nikkor螺丝刀对焦镜头)。新一代的机身可以将这种过程变短很多,但噪音仍在。

3.关于外对焦:

通电的瞬间,马达会把镜组向前移动1-2mm左右,在对焦时镜头长度也会略微改变。所以请注意一点,如果某些题材拍摄需要贴着玻璃,那么请保持谨慎,不然会对马达造成负担,严重时可能会损坏镜头。

好了,我们开始实战。

或许是你们最期待的环节,我分两个部分说说吧,静态环节以及动态环节,这样的话比较有参考价值。

通过实际拍摄,将被摄物体分为静态物与动态物(轻微或慢速移动的人、车、动物),很少会有人拿这枚镜头去追焦自行车、跑步者、汽车,所以略去。

首先是静态物件环节使用感受,上图

在两米到三米物距时,这枚镜头即使全开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所以我也就不再刻意收缩光圈来提升画质,反而开始好奇起它的功力与“味道”起来。

把物距再拉开些,看看全开的表现如何。

鼓掌,我喜欢这种表现,在更远物距依旧保持犀利,哦不,似乎更犀利了...Bravo~!

如果更近距离能够这样犀利,这个价格、这个体积、这个光圈、这个做工,简直就是神镜啊!

恩,还是疲软了些许,当然,这是在逼近极限的情况下,接近极限的近距离以及全开光圈。这个时候想要好解析,请收两档光圈。

这枚镜头拍摄动态物体能胜任么?我的答案是配合新一代机身,对于小移动物体还是有较大把握的。

动态物件拍摄时,我的设置为机身高性能模式、AF-C、点对焦区域大、点测光、CL连拍5fps,仅供参考。

最后我们来看看一看色散吧...没有什么低色散玻璃的35.4处境很严峻哦!

没有堆料、1000-3000元左右价位的F1.8、F1.4AF标头们,在我印象中在色散这一项都是挺惨。

适马50A?堆料了呀,你去看看官网。

嗯,XF35.4有点从容嘛,不错不错,那么下一步就直接往死里怼,99%镜头都会露怯叫爹。

嗯,咬了咬牙还是叫了...不过还是很有骨气地没有五体投地、烂泥一摊软在地上。

干干净净的结构图,没有任何低色散玻璃,充这种全开表现,XF35.4我觉得已是不易了。

以上是我对于XF35.4的上手、上机、以及简要的实战感受,谢谢大家的耐心收看,喜欢的可以留言给我,你们的留言就是对我继续写作的最大鼓励。

限于篇幅,XF35.4的更多内容以及与XF352的对比我会另开新篇,敬请期待。


一个玩富士可能绕不开的原点:XF35mm F1.4R使用体验(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