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汉景帝 人品极差的明君

2020-08-25 22:51 作者:乐艺R  | 我要投稿

一提到汉景帝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是“文景之治”和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在位期间,重农抑商,发展经济,轻徭薄赋,打击豪强,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位确确切切的明君。

但是,这位明君背后的人品确实是太差了,我就来数数他那些败人品的事情吧。

 

1.     因下棋残杀吴国太子

汉景帝还是太子刘启时,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京,两人年轻人年纪相仿,约了一起喝酒围棋。后来玩着玩着,两人因为棋路发生争执。刘启一生气就抄起棋盘,狠狠地砸向刘贤,直到刘贤就血溅三尺、不能动弹,最终一命呜呼。

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一生气起来就抄起家伙来砸人脑袋的刘启,可见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年纪轻轻暴戾的性格便一览无遗。

刘启杀人后,父亲汉文帝自然就要出面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刘濞的太子刘贤死后,被送回吴国安葬。刘濞心中的怒火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要让身为皇太子的刘启偿命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与礼法不合。所以刘濞只好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刘濞面对自己儿子的尸体,只说了一句“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于是又把儿子的尸体送回长安朝廷安葬。他的这一做法是非常明显的不满和对抗。但是汉文帝出于愧疚之心,没有对刘濞的这一明显的对抗做法有任何表示。

之后,此事产生不满的刘濞开始称病不朝,每到要去朝拜的日子就派使者代替,声称自己有病不能亲自朝见。而暗自私下在计划着终有一日要为儿子报仇,刘启的这一起杀人案为之后的“七国之乱”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2.饿杀邓通

邓通是汉景帝他爹汉文帝的男宠,两个人基情四射恩恩爱爱。汉文帝还把铸钱的权力交给邓通,邓通因此富甲天下。

后来汉文帝患痈,邓通心生一计,扑向前去,用他的嘴一口一口的给文帝往外吸脓,吸净了脓血,文帝倍感轻松,那叫个爽呀。

于是文帝便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者乎?”

邓通不假思索的答道:“宜莫如太子。”于是,汉文帝让刘启为他吮吸,刘启就面露难色,但又不敢不吸,只能忍着恶心一口一口地吸……

后来,刘启听说邓通经常为父皇吮吸脓血的事,不觉羞愧起来,但羞愧过后就开始怨恨邓通来。在汉文帝驾崩之后,立刻没收邓通所有财产,将他活活饿死在大街上。

 

3.骗杀恩师

景帝时,吴王刘濞随着自己实力的增强,再加之杀子之恨未报,反迹越来越明显。这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朝廷直接统治。
吴王刘濞杀了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而且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联合其它六国发动叛乱。
汉景帝一方面调兵遣将,派周亚夫等36位将军迎击叛军。另一方面,问朝臣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尽管献上。袁盎向景帝献计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削藩也是汉景帝认可的。那么,景帝会保晁错吗?那答案显然是不会的。其实,袁盎只是说要杀了晁错一人就好了。但景帝认为这远远还不够,他先是宣旨骗晁错去上朝,可怜的晁错还以为是景帝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车以后,就被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这便是著名的“朝服斩于市”。同时还把晁错一家老小全部弃市。(这是多么心恨手辣呀)
   景帝诛了晁错,但七国根本不罢兵。无奈之下,景帝只得命令前朝开国功臣周亚夫(亚夫接下来就轮到你啦)用武力来平息叛乱。在周亚夫和梁孝王的奋力抗战下,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4.杀害前朝功臣

周亚夫本来是文帝留给景帝的一个顾命大臣,尤其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景帝改立太子时,周亚夫表示过反对,因此开始被疏远。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时,周亚夫认为背主投降之人不应封侯,汉景帝对他的意见不以为然。周亚夫身为丞相,多次建议均得不到采用,加上他在宫廷树敌较多,只好称病辞职,这正中汉景帝下怀,立即宣布免去其丞相职务。
  周亚夫辞相后,汉景帝还不满足,竟然专门设计了一场闹剧来戏弄周亚夫。一次,汉景帝在宫中赐给周亚夫一大块肉。周亚夫见肉没有切割,也没有筷子,知道是皇上故意戏弄自己,心中大为不平,令尚席官去取筷子。汉景帝竟笑着对他说:“这还未满君意?”周亚夫一听,知道了景帝真的要整自己了,便脱帽谢罪,感谢皇帝赏赐,君臣不欢而散。

后来,周亚夫因其子买县官器具受牵连。汉景帝授意廷尉以谋反案进行审问,周亚夫悲愤交加,在狱中绝食五日,呕血而死。周亚夫死后,汉景帝怒气未消,下令绝其侯国,不准周亚夫之子嗣为侯。
 

5逼杀长子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立刘荣为太子,同时封刘彻为胶东王。三年后,因为栗姬失宠,汉景帝废刘荣为临江王,另立刘彻为太子。临江王宫比较狭小,起居不便,刘荣便想要扩建,偏偏王宫旁边就是汉文帝的祭庙。于是,刘荣被人以“侵占庙地”的忤逆恶行,告到了景帝面前。对于这桩牵强附会的案件(当年晁错都把祖庙的墙凿开一个洞,不是啥事没有),汉景帝没有亲自询问,而是打一开始就把儿子交给了郅都。

郅都是有名的酷吏,审讯极严厉,落在他手里,如羊入虎口,绝无生路可言。可见,对于这个失宠、失势的儿子,汉景帝根本就没安什么好心,至少在情感上已经抛弃了他。果然,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想写信直接向父皇谢罪,郅都不许。窦婴闻讯后,派人悄悄送来刀笔。刘荣向父皇写信谢罪后,绝望地在中尉府自杀。刘荣自尽的消息传来,汉景帝没有表现出任何的自责和惋惜,只是不以为然地下令收葬了事。

后来窦太后责难,汉景帝替郅都辩解,说:“郅都是忠臣”。窦太后不忘孙儿刘荣之死,说:“临江王难道就不是忠臣吗?”在她的干涉下,工具人郅都终于被杀。

 

6生前节俭,殉葬奢华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葬阳陵。一生奉行勤俭治国的汉景帝,死后殉葬却极其奢华。

阳陵陵区面积宽广,整个陵区是以帝陵陵园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结构严谨。单单在南区的24个陪葬坑中就出土了大量着衣式陶俑、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阳陵充分展现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气派,其奢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从阳陵南边发掘出数里长的殉葬坑规模估算,殉葬的刑徒应在万人以上,很多骨骸的手脚上还戴着镣铐,有的被斩首,也有的被腰斩。


  因争执而杀兄弟,仇邓通而饿死邓通,用文臣而诛杀文臣,取武将而冤杀武将,废太子而逼死亲子。无不向世人哭诉着汉景帝的暴戾和残忍。汉景帝死后,没有像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汉元帝那样称宗立庙;在后人所讲的“汉称七制”中,汉景帝也没有像高帝、文帝、武帝、宣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那样得到一席之地。这样的归宿,不能不说是与汉景帝生平虚伪、奸诈、寡恩、忍杀,致使亲属寒心、臣下伤感有关。

 


汉景帝 人品极差的明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