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偶像和粉丝团是怎么炼成的?只批评流量明星和他们的粉丝,公道吗?

2023-08-15 04:57 作者:Dr-千瑾  | 我要投稿

进行一个总结省流:

普塞克式爱(神话部份我就不总结了)

单向表达,信息不对称

心理性依附关系

自我价值与情感投射

群体性——>某种社会身份认同(纳入自我概念以获得集体安全感,一定程度上自发地形成排外的敌意)——>(特定时间地点)集体归属感与情绪满足感


相对积极参与活动——> 在幸福感自尊和社会联系三个量表中均获得更高的得分+相对更低的亲密关系得分


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及认同(超越现实关系)从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自我暗示的群体优越感——>强化向心力


自我肯定的诉求

沉没成本越多,自发维护性越强——>塌了也要维护


业务越差忠诚度越高(有限度)


粉丝不仅是消费者,部分也是生产者(打榜刷数据二创),这构成“粉丝劳动”(自认是为社区进行劳动,虽很对时候是企业通过他们的劳动进行变现),而随着粉丝群体的扩大与更多创作者的加入,正式/非正式的等级制度会出现。

当然,也有某谋求经济回报的职业粉丝劳动者。


越是自我勾勒那个完美的形象——>形成可为需要调整的主观标准(当客观标准与其冲突时会忽略客观标准。


没有一套体系可以解释所有事情,因此遇到一个完全契合你所有观念和标准的自媒体,艺人,等时要保持警惕。


看不惯就不要看,不要想着动用公权力去解决你个人讨厌的合法行为。(该括号内的不是up的话:点名批评一些看不惯二游衣装就跑去举报和大曝光的双标人)


小Q在片尾讲的关于“小鲜肉”审美的部分:

小鲜肉审美的关键在于:有雄性魅力的同时摒弃了暴力暗示


社会审美反映了社会关系与生产关系


视频主认为小鲜肉盛行的原因:东亚地区本就不存在“壮汉”文化的生理基础,因此相关文化水土不服


性别歧视的确存在,很多人难以意识到,高价票啥的都有对标的东西,只是被下意识的忽略了,高价票本身只是供需关系问题,而不考虑自身与家庭承受能力去购买相关周边/门票是普遍存在的,并非女性向的独有的,“孩子偷父母钱去买奥特曼”和“花数十万去购买周边和刷榜”等都是个人问题,不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标签去打到群体上。


(但是我个人认为重点在于德不配位,倘若是有实力的歌手艺人如此狂追毫无问题,但是倘若歌曲都是嗯嗯啊啊,质量低下被认为非上等马也是可以理解的)


偶像和粉丝团是怎么炼成的?只批评流量明星和他们的粉丝,公道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