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玉梦》连载: 044【面圣】(下)

2021-08-31 15:54 作者:青玉梦中人  | 我要投稿

致新读者:

您现在看到的是原创系列小说《青玉梦》第一部《破碎山河》的连载。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在架空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如果您也喜欢天马行空的脑洞想象和家国天下的侠义情怀,请一定不要错过!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可以点击我的主页专栏、文集,查询往期的所有连载。同名公众号“青玉梦中人”和豆瓣阅读《青玉梦》也在同步更新。

祝您在故事的星辰大海中自在遨游~    

上期说到,兴帝杨俑召林子诚进宫,与之长谈。林子诚渐渐发现兴帝发动对燕战争之心……

林子诚道:“回陛下,自燕国再明太子辅政以来,常年休养生息。朱再明离世后,老皇帝受宦官冯卯、吴耽蛊惑,虽然亦有心主战,但风陵党文官势力与之对抗,终究还是把国力养了起来。”

“继续说。”

“是,陛下。国力日渐稳固之后,燕国多数人安定而不愁温饱,百业自然兴盛。东南一带占尽天时地利,他们与海外通商,赚足了金银。据说仅泉州一城,赋税便占燕国国库十分之一。”林子诚道。

“你说得对,但也不全对。他们文强武弱,咱们文弱武强,这话不假,但只是窥及一隅。据报,自燕贼朱再青还朝以来,皇室力量又添一筹。文武官员有不少向朱再青俯首的,他也建议朱炯那小子出了不少颇有雄略的政令。那些政令朕都看了,觉得朱再青其人,与朕心中所想,有些类似。长此以往,燕贼恐怕也要打算从军力上赶超大兴。”兴帝说到这里,便站起身来,颇有忧虑地开始踱步。子诚也赶紧起身立侍。

林子诚道:“看来陛下不愿坐视燕国做大,已经有所打算了。”

“不错。朕看你当上长安府尹之后,虽受相府掣肘,并无实政在长安施行,但在你自己的封地汉廷,已经做了不少事。朕知道近些日子,有不少流民都主动往汉廷三镇跑,看来你做出了些成效。”皇帝道。

确实,自从林子诚自己破费银两解决了当地过冬的问题之后,外县的流民、灾民听说这里发放棉被过冬,已经开始自发迁入。林子诚正为这事头疼。他摸着脑袋笑道:“微臣……微臣只是忠君爱民,尽臣子的本分罢了。”

杨俑道:“你有大才。朕看得出来。让你放手经营汉廷,也是想看看你到底有多少斤两。虽然目前时日尚早,你也还无法在朝堂上立足,但就你目前表现而言,朕并无失望。只要你在汉廷做得好,朕会慢慢栽培你,给你长安的实权,甚至日后给你更多。”

林子诚拜道:“微臣已深受陛下隆恩,诚惶诚恐,诚惶诚恐。”他一直弯腰低头,腰背部早已酸痛难忍,不知那些五六十岁的老臣跪拜了这么多年,腰板为什么还没有断掉。

杨俑道:“朕现在需要钱粮。这些年天灾频频,世家大族又广占良田,害的流民四起。朕虽是皇帝,可还得靠这些人治理地方、收取赋税,拿他们也没办法。本想着只是一家一族占些土地,算不得什么,但他们却越来越嚣张,令朕断不能熟视无睹。朕要你做的,就是把百姓安置下来,让他们该种地的种地,该做工的做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陛下有安民之意,实乃百姓之福。微臣一定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林子诚虽然这么说,可他心里知道,兴帝现在已有对燕先发制人之意。他需要军粮、军械、兵源、战马。他不是真的希望百姓安定,而是他需要百姓安定。

“好。朕再问你一事——你可知军政?”杨俑又问。

“呃,微臣学倒是学过,只是以前都是纸上谈兵,毫无经验。”林子诚道。

兴帝一把抓住林子诚的手腕,吓得他心里咯噔一下。兴帝又拽着他走了两步,来到一张盖着布的案前,掀起那块巨布,露出了一张巨大的沙盘。

“纸上谈兵也好。你来告诉朕,若朕要平定天下,要如何动作?”兴帝分明并非要向林子诚请教,而是想测试他的想法。

原来兴帝真有平定天下之意!林子诚瞪大了眼睛,但他不敢看皇帝,只敢看着这沙盘。他低声道:“陛下,若要知此事,微臣首先得了解,陛下有几支劲旅、有多少能征善战之将帅。微臣乃文臣,于此不甚知,还望陛下恕罪。”

杨俑道:“你能先问出这话,说明你懂军事的基本。朕告诉你也无妨——大兴国不乏良将。但其中能独当一面的佼佼者,无外乎三四人。凌樟是御林军统领,大兴第一高手,武功向来无人能敌。他用兵也还算可以,此时正率军在陇西与戎族作战,虽然战事陷入僵局,但总归是胜多败少;雍州统领李仁,带兵三十余载,他的雍凉狼骑,是大兴最精锐的骑兵;益州统领杨昭惠,此人是旁支宗室子弟,常年对付大理百越等蛮人小国,已保我西南一境十年平安,其治下水军也颇为厉害。另还有一人,那便是朕自己。朕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况且朕当年在战场上,几乎从未败过。”

林子诚没想到兴帝真的告诉自己这么多,只好拜道:“陛下如此英明神武,麾下将帅之才充足,微臣钦佩不已。微臣以为,若陛下想对燕国用兵,可先安抚西域、百越、大理诸国,令大军无后顾之忧。然后分军南北,双拳出击。以北境大军为主力,出潼关,战中原;南境命一良帅出巫峡,沿江而下,取荆州。但此举须南北两军配合密切、遥相呼应。纸上谈兵虽然容易,但真正打起来,南北之间隔着秦岭蜀道,军令军情互达迟缓,军粮装备难以为继,双拳配合极为不易……”他说到兴起时,卷起袖扣,在沙盘上指点江山,有模有样的。但谈及后面的担忧,又把手缩进袖子,低头细语。

“你说的都在点子上。居然还向朕谦称不知军事,”兴帝笑了笑,拍拍林子诚的肩膀又道,“你可知道,朕为了南北互达,修了十余年的蜀汉渠?”

林子诚何尝不知?蜀汉渠因北起汉中,南达成都,连接蜀、汉两地而得名,是兴国最大的工程。北段目前还正在规划要将汉中与长安相连。为了修建此渠,兴国耗费大半民力,征用民夫不下百万,惹得民怨沸腾。但蜀道难于登天,这一路崇山无数,险峻异常,十年以来始终进展缓慢,至今仍未完全通航。为修此渠,兴国上下强征民夫近八十万,又惹来多少家破人亡?!

但杨俑对于修建蜀汉渠一事非常坚定,完全无视官员的反对和百姓的苦楚。正因如此,他在民间才会被人认为与同样热爱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无二。八年前,为了打压朝廷上的反对声音,兴帝曾把五位试图阻止开凿蜀汉渠的三品以上官员腰斩。此后,朝堂上无人敢妄议蜀汉渠之事。

现在皇帝自己主动提起这朝中最大的尴尬之事,林子诚亦不知如何回答。他听说过蜀汉渠修建之艰难,也知道有官员因劝谏而被腰斩。他可不想受此酷刑,只好使劲咽了一口口水,憋出一句话:“陛下,微臣知道。修渠一事,虽一时有碍于民生,但利在千秋。”

“你看,你就明白这道理。但朝堂之上有人就是不明。”杨俑怨道。

“但微臣也以为,此举待民力更足些再做,会更好些……”

林子诚话音未毕,杨俑仓啷一声拔出沙盘旁边摆着的宝剑,厉声道:“但朕等不了那么多年!”

龙颜大怒,后果非同小可。林子诚见陛下剑尖就指着自己,立马跪下,额头帖在地面上,冷汗溢出,心砰砰直跳!他私下埋怨抓狂,陛下刚才说好的恕我言之无罪,才多久就不记得了?!

兴帝就用剑指着林子诚停了一会儿,然后把剑端指向沙盘上的燕京方向,用力朝着燕京的所在,戳了下去。林子诚长吁一口气,回头望见刚才看过的那本洛阳之约,已被孤零零放在一旁。恐怕这一时太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不到约定的二十年后了。

“林子诚,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皇帝冷冷地说道。

“微臣明白。微臣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为陛下解决民生之危,令陛下无后顾之忧,可以……可以厉兵秣马。”林子诚跪在地上,额头贴着地面,说话疾速。

杨俑道:“朕不管你用何种方法,一年之内,汉廷要是能征得白银两万两,朕便把长安治权交给你。再过一年,长安要是能收上五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朕便让你官至三品。”杨俑字字都是不容讨价还价的圣意,看上去给出了一条明确的晋升之道,但林子诚若没实现这些征银目标,又会被如何处置?皇帝没说的话,才是臣子真正需要担心的。林子诚心中再是忐忑无奈,也只能满口答应。

林子诚心虚道:“陛下!乡村之治,仰赖士绅。微臣虽为长安府尹,但势单力孤,难以应付世家豪门。他们若继续在长安周边村镇侵占良田,逼走百姓,微臣,微臣……”

“你不会出手整治吗?!”杨俑甩手怒道。

林子诚再次深深跪倒。他听出来了——杨俑早就对士族不满,这是要让他当削弱士族力量的马前卒,大胆出手,改而革之。但历朝历代的革新者,都是君主的手中刀,也是避雷针。商君、韩非、晁错……这些人中,可有一个是善终的?但杨俑把话说到这份上,林子诚已然没得选了,只能当皇帝的手中刀。他只有仗着自己的一身武艺,打算实在不行了就跑路走人。想到这里,他决定回去以后多抽出些时间,认认真真练功。

“跪安吧。以后如何作为,爱卿好自为之。朕对你,还是有所期望的。”杨俑道。

林子诚惶惶叩首,起身时双腿发麻,只得强忍着,一步一步退出德康宫。

走在深宫里,他眉头紧锁。重担如此,他真的不知道汉廷一县废墟,应如何在一年内搞出两万两白银;更不知搞出来两万白银后,皇帝又会利用自己做些什么。

一时间,这宫墙仿佛都变高了许多。墙上的飞檐、砖瓦,在他看来都如同瞄准了自己的冷箭、巨石一般。林子诚愁眉紧锁,战战兢兢出了宫门,呆滞地遥望着身后宫墙,一口气始终卡在嗓子眼里。


【未完待续……】

新作推广不易,万望元老读者帮忙扩散宣传~感谢大家的支持!

点赞当捧场,投币促生产,

收藏存回味,转发助创业。  

《青玉梦》连载: 044【面圣】(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