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之王 观后感
《长空之王》 仅就影片本身的观后感。
“还有55分钟,退票失败。 退款通道关闭,退款通道关闭。”
(模仿一下紧急空情播报~)
大数据好像把我盯死了,推送了一堆各式观后吐槽视频。于是便发生了几个小时前的一幕。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已然准时入场,静下心看一看有些争议的《长空之王》。
整理一下大家吐槽的问题:
1.开篇歼10 驱离 F-35 在预告片中 导弹细节问题。
2.轻量化头盔的眼罩颜色。
3.飞行姿态特效的争议。
4.当然就是王一博。
带着问题去看全片:
1.导弹细节 因为速度很快,但好像把这个细节去掉了。(为了严谨暂存疑)
2.头盔细节的修改可以理解。《长空之王》毕竟是一部商业片而非科教或军宣纪录片,主角粉丝群体也是票房的一部分。为了这个做出取舍和修改,也在情理之中。艺术源于生活但未必要1:1复刻真实生活。当然,军迷朋友的严谨也是必要的环节。所以商业片就是如此,全覆盖就会出现多个群体的反馈,实属正常。
3.飞行姿态。我只是一个喜欢做模型的伪军迷,地面姿态倒是熟悉,至于空中姿态、气流分布我确实不懂。所以,这个问题交给更专业的观众吧!
4.主角—王一博。这也是本片就宣发之初大家争议的点。毕竟我只是一个30多岁的油腻男中年,粉丝、娱乐圈当今的事情已经不懂了。但是就全片来说,仅就这个角色我觉得问题不大。至于表演痕迹这个见仁见智。(队友送内裤炸毛,更衣室斗殴,这些桥段好莱坞也有,就看观众怎么理解)
总结:如果说因为吐槽和主角的关系,个人觉得真的没必要。喜欢就去看,不感兴趣即使再严谨、艺术性更高可能大家也不会有去看的冲动吧,丰俭由人、存在即合理。
对于影片的一点疑惑(可能涉及剧透,各位看官多多包涵)
1.故事线的一丢丢跑偏。
开头歼10驱离外机 主角航发出现问题。加入试飞团队后,就突然提到五代机。那么结尾是歼16完成的故事内核。淡化j-20。或发动机成功,运用到歼20。至于男二驾驶j-20在影片中段,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我们就把故事矛盾放在泰山发动机的测试和飞行员测试的一条主线上是不是会更好?
2.胡军饰演老试飞员的牺牲。
这个点的煽情程度完全没有结尾 真实飞行员牺牲前的一段段录音令人震撼。剧情也是为了战友、人民的安全跳伞失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故事情节。最后的真情流露有点用力过猛,如果能冷静的面对死亡,包括留下一个让男主和男二和好的扣子,我觉得更有意义、也更通顺。
3.主角的反尾旋伞。
既然已经地面测试成功,没有必要在测试航发的时候遇到空情,导致抛伞失败。(在地面已经解决了矛盾,没有必要再出现一次)飞机撞鸟 飞行员昏迷。这个时候男主晚一点醒来,反尾旋伞是一个最后成功拉起飞机的关键的道具,我认为这样更合理。
4.主角落地前后的逻辑顺序。
主角即将坠机。塔台控制室一片悲痛。在最后主角苏醒的时候,大家就欢呼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尤其是试飞大队指挥员,这个时候,一定要比任何人都要冷静。您自己就感动到真情流露也太早了一点。毕竟j-16的减速板已经没了,降落安全都是个问题,这时候应该马上启动所有应急预案。什么时候可以流露出如释重负的感觉?飞机落地的那一刹那。
5.配角们。
戏份太少,在塔台控制室确实有点牵强。既然是飞机实拍。何不让男三等其他飞行员,在主角受伤降落前起飞,引导主角成功落地。我觉得比旁观欢呼要舒服得多。
最后,我认为如果对本片感兴趣的话,其实蛮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