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波波】《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的问题

2023-04-30 15:59 作者:很肥的波波  | 我要投稿

有朋友跟我分享书讯,说某馆又出了一套十三经,是汉魏古注丛书。

仅看介绍,这套书是以四部丛刊的汉魏注本为底本。主要贡献,是辅以其他宋元善本,整理成了横排繁体,并对内容做了分类排版。

四部丛刊拣选珍本,广受认可。不过,100年了,我们还在用人家选好、影印好的书做底本,贵馆是翻不过张元济这座大山了,是吧。

我的确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新古本,但依我看,这套书改叫四部丛刊所收十三经汉魏注本,更加名副其实。

这套书把经传分开,注文分别跟在经传之后。这的确不是十三经传统的体例,不过,也不是什么创造。

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



首先,一段正文加一段注释的格式,现在的古籍整理比较常见。这套书似乎是把这个格式,用在了古注上。其次,古人不是不会这种方式。阮刻注疏的校勘记,一开始好像就是单行,后来被合刻入各书之后。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古人要把经传注疏合并在一起呢?四库提要解释说,好的传记注解,时代近古,文辞雅洁,一本于儒理,与经文不可分割。

而且,经书善本,往往是依据优质的底本进行考证增补。其中的注文不仅有我们现在解释字词的作用,有时,还是对底本明显错误的纠正。但是,稽古之学,一般不鼓励修改底本,所以才要在字后做注。假设后人只看正文,就可能袭错而不自知,因此经注本不宜分别阅读。辛德勇曾说,现在的人读史记,只看正文,古人注解一概略过,最后望文生义,犯常识性错误。史书如此,经书也是如此。


阮刻十三经注疏



把经传和注文分开,看似分门别类,其实更像割裂古本。朱熹说,读注疏,要一字不通不读下一字,一句不通不读下一句。那么读这套书,要达到朱熹的要求,就必须反复查阅注文列表,甚至要查阅疏文。本意是求简便,实际反生障碍。

所以,经书原来的体例,应该是已知最好的组织方式。这可能也是张元济没有重刊的原因之一。

提要把二次整理、别无新意的作品称为床上床,屋下屋。如果说,四部丛刊尚有搜拣古经之功,从中抽编已是床上床,屋下屋,那再把它们横向重排,称得上是床上床上床,屋下屋下屋。



【波波】《十三经汉魏古注丛书》的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