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cratch与数学的整合39

2023-08-24 14:58 作者:AI真有趣  | 我要投稿

                                第39课        大人小孩分西瓜

一、课程导入

        “打包”思维是思维题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入手,找到两个对象之间的份数,主要包括和、差、倍。而探索这些数量关系时,就需要我们画线段图,简称见倍画图。

二、知识储备

        1、数量关系的相关公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如图1所示):

和差数量关系分类

                                                           图1

         2、这里的小数是指较小的正整数,大数是指较大的正整数。

三、例题讲解

        我们来看这道题:一共有90个西瓜,1个大人吃1个西瓜,4个小孩吃1个西瓜,问:总共有多少个小孩和多少个大人?

        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式表示(如图2所示),先找较小的量。题中说1个大人吃1个西

线段图

                                                            图2

瓜,它是1倍量,也是较小量,∴先画它,用1条线段表示,4个小孩吃1个西瓜,∴用4条线段表示。把图中这几条线打包起来,这个“包”里面有1个大人和4个小孩,那么一组就是90÷(1+4)=18(个)人,也就是有18组、1组里面有4个小孩,18组就有18×4=72(个)小孩,同理18组里有18×1=18(个)大人。答:总共有72个小孩和18个大人。

四、流程图

        如图所示,程序开始。第一步:询问一共有多少人,并将变量“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设为“回答”。第二步:询问1个大人吃多少个西瓜,并将变量“1组大人的人数”设为“回答”。第三步:询问多少个小孩吃一个西瓜?并将变量“1组小孩的人数”设为“回答”。第四步:用1组大人的人数+1组小孩的人数求出1组的总人数。第五步:判断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1组的总人数的余数是否=0,若“是”则执行第五步:用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1组的总人数求出大人与小孩的组数。并套入大人与小孩的组数×1组大人的人数求出“大人的总人数”的变量值,以及套入大人与小孩的组数×1组小孩的总人数。第六步:说:“连接大人的总人数小孩的总人数个小孩。最后程序结束。

流程图


五、变量信息

       1组大人的人数、1组小孩的人数、大人与小孩的组数、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1组小孩的总人数、大人的总人数、小孩的总人数

变量名


六、代码示例

绿旗被点击

询问一共有多少人?

将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设为回答

询问1个大人吃多少个西瓜?

将1组大人的人数设为回答

询问多少个小孩吃1个西瓜?

将1组小孩的人数设为回答

        第2、3个询问与其对应的“回答”都是个体,有个体就有总体。同时又在第1个询问并回答的回答在内。那当然就是小孩和大人各自的人数从总人数内“打包相加”了。

将1组的总人数设为1组大人的人数+1组小孩的人数

        由于这类题没有涉及到“比……还多多少”等类似这种数量关系,∴就不存在完全分完后多余的概念,这就说明了只有平均分的结果才有意义,∴还要对组数进行判断,判断为“真”才有必要执行后面的程序。

如果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除以1组的总人数的余数=0那么

将大人与小孩的组数设为大人与小孩的总人数÷1组的总人数

将大人的总人数设为大人与小孩的组数×1组大人的人数

将小孩的总人数设为大人与小孩的组数×1组小孩的人数

说:“连接(4个连接)大人的总人数个大人和小孩的总人数个小孩

代码图示


Scratch与数学的整合3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