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人捐献遗体, 14年后特殊"重逢", 两架白骨并排"站立"


这张十分特殊的夫妻“合影”让几乎所有看到的人都瞬间泪目。他们就是李秉权、胡素秋夫妇。2005年3月,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李秉权教授在昆明逝世。按照其生前遗嘱,他的遗体被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其中骨架被制作成医学标本,陈列在学校生命科学馆内,供教学使用。10年后的2015年冬,李秉权的妻子胡素秋教授追随丈夫而去,也将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4年后,他们的骨骼标本被一起安置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相遇”。

李秉权教授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在云南率先施行开颅手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颅内外血管吻合术等,被授予解放军一等功。而胡素秋教授是云南妇产科专家,开创了多项省内新手术,编写中国第一部《妇女更年期卫生》等多种培训教材讲义和讲稿,培养众多年轻医师。他们也是云南的传奇伉俪,一个是来自腾冲的寒门孤儿,靠兄嫂三架织布机织布卖布读到高中毕业,后又步行两个月到昆明投靠同乡、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考取云大医学院。一个是护国战争名将胡瑛的千金。1949年12月底,两人缔结婚姻。新中国成立后,夫妇两人作为医学人才,于1950年被聘到云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的首批医师。

1956 年昆明医学院建立,夫妇俩成为昆医首批教师和医生,从那时起,他们再没离开过医学领域。在儿子李向新的记忆中,小时候,父母太忙,一家人过着一种奇特的生活,大家都是各自去食堂吃饭,甚至过年也吃食堂,父母难得一同在家吃饭,谈的也都是各自新收了什么病人、怎样处理。有时深夜当班回家,来不及做饭,家里就常备点心和饼干以便充饥。

2000年,夫妇俩一起填写了遗体捐献表。儿子称父亲公开要捐献遗体的决定时,同为医生的他也难以接受,沉默着走出房间,在冷静一段时间后,他回到房间,选择尊重父亲的意愿。李秉权去世后,大女婿林文俏曾打电话给在美国的姨妹,劝他们不要签字,如果一定要捐献,可留下一点骨灰,葬于公墓。但姨妹和妻子都断然拒绝了,因为这有悖于老人的遗愿。

李秉权、胡素秋教授,无私奉献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医者的情怀,也明白生命的意义,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这对为共和国医学事业,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又毫无保留,奉献了自己一切的医学伉俪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