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陈寿是怎么维护曹魏的?

2023-10-17 15:00 作者:关羽是刘备的义子  | 我要投稿

经常看到知乎上有一个观点,陈寿写三国志,一直在维护曹魏,贬低蜀汉刘备、诸葛亮等人。

观点一:陈寿连曹魏将领赢的小仗都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蜀汉关羽、张飞等“无敌”统帅“屡次”大胜却不记载!

观点二:陈寿惜墨如金,畏晋如虎,故意不记载对蜀汉有利的史料!

各种叫嚣:【陈寿没有写】【陈寿被迫不能写】【陈寿故意遗漏】

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还是回到史料中,我刘某人挑选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史料——陈寿对曹孙刘的评价。

陈寿评价曹操: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评价孙权: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馋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陈寿评价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你品,你细品。”

很多人列出了评价后,跟着就是这五个字。但凡看到以上五个字,大家就可以把这一类的文章关掉了,我们从小做了太多的阅读理解,总喜欢过度解读。“你品,你细品”就属于过度解读的产物,这一类的文章除了误导人之外,毫无价值。


先辟谣:

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是不是讽刺,阴阳曹操?

勾践是不是讽刺,阴阳孙权?

回答:不是,申不害、商鞅、韩信、白起的结局是不好,但是结局和特质是无关的。

例如:

曹操把徐晃比作周亚夫,周亚夫最后被诬陷,绝食而死,曹操是在内涵、阴阳徐晃吗?

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陈寿把刘备比作刘邦,刘邦杀开国功臣,陈寿是在内涵、阴阳刘备吗?

诸葛亮自比乐毅,乐毅投降了赵国,诸葛亮是在内涵、阴阳自己吗?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请大家拒绝“你品,你细品”之类的猎奇历史文,看这种东西只会脏了自己的眼睛,污了自己的思想。

季吹们,心都是黑的,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品,你细品”,试图用夹带私活的自我臆想,来涂抹历史,扰乱思想。他们用的是黑色的涂料,把历史给抹黑了,这种历史让人认不出了,欲灭其国,先毁其史,说的就是季吹的做法。

季吹不灭,国家不兴!


言归正传

通过三个人的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陈寿全盘肯定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法术该奇策+官方授材+不念旧恶+明略最优+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这是在形容爱人啊,太肉麻了,我刘某人都写不出这样优秀的夸奖文字,惭愧。


陈寿几乎全盘肯定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英雄之器+君臣至公+折而不挠+且以避害云

剩下一丢丢实在夸不了的: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请注意,这段评价一共108字,花了30个字来说举国托付给诸葛亮,暗合我之前说的,陈寿要造神诸葛亮。

下面上结论:因为他们要把一个权臣造神
为什么要把一个权臣造神?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有哪些别的大臣没有的特质?我认为有两个
1、诸葛亮是刘备主动找上门邀请加入的,还上门了多次。
2、最终出将入相,实权比皇帝还高。
同时满足这两点条件的臣子有多少?权臣有不少,但是总经理主动找来的几乎没有吧。
所以诸葛亮是古代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代表了臣子的最高礼遇。


陈寿对孙权毁誉参半:屈身忍辱+任才尚计+勾践之奇+英人之杰

诋毁: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末年弥滋+馋说殄行+胤嗣废毙

请注意102字的评价,有25个字是在吐槽孙权杀杀死自己儿子孙登。


陈寿真的有黑蜀汉吗?陈寿在大夸特夸好不好,在陈寿笔下,刘备几乎没有一点点的缺点,都夸成了圣人。

而陈寿怎么黑孙权的?他把三个人共性的缺点,都移植到了孙权一个人头上。

曹操晚年不昏聩?昏聩

刘备晚年不昏聩?也昏聩,这里多说几句。

刘备也听信谗言杀了义子刘封,盲目东征葬送掉蜀国精锐,让诸葛亮当监工等等一系列老迈昏聩的骚操作。刘备一死,蜀国大乱,反叛四起,结结实实给刘禅留下一个烂摊子。

刘禅面对的问题:内有辅臣争权,外有叛乱四起,东有交恶吴国,北有强敌魏国,苦不堪言。

这就是刘备晚年的昏聩之举造成的结果。


所以,陈寿把三个人共性的缺点,都移植到了孙权一个人头上,并没有所谓的“维护曹魏,贬低蜀汉”说法,而是维护曹刘,贬低孙权。

这是陈寿写三国志的真正意思是:贬孙权,贬东吴。


那问题来了

陈寿为什么要贬孙权,把三人的晚年共性缺点,移植到孙权一人头上?

陈寿:233年-297年

吴国:229年-280年

《魏书》《蜀书》《吴书》创作年代:280-290年

时间上可以看到,东吴历史写作完成于吴国灭亡后10年,在吴国灭亡前10年里,西晋最大的敌人就是——东吴。

陈寿耳濡目染,深受熏陶了10年的根深蒂固的认知是:东吴是敌人。

西晋朝堂肯定不止一次的提及:东吴是现在面对最大的问题、如何南下征服东吴、还需要多少战船、多少士兵才能征伐东吴、东吴有哪些不好的政策、东吴的弱点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议题,陈寿天天听,被熏陶了10年,他怎么改变自己的认知?


所以,陈寿把东吴的缔造者:孙权,写的这么差的原因就在这里。陈寿有他自己的局限,有他自己要遵从的立场,所以用陈寿的评价去攻击孙权,这是无知的行为。


我无意为孙权洗地,孙权确实晚年做了很多该死的事情。但刘备同样也做了很多该死的事情,曹操也一样,这是共性缺点。


同样是史学家的孙盛对孙权的评价就客观的多

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委璅近务,邀利於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

晚年孙权依然是共性缺点

盛闻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


总结一下:

1、任何写了“你品,你细品”之类的猎奇历史文都是垃圾。

2、陈寿写史书,吹曹操,吹刘备诸葛亮,由于立场原因,必须黑孙权,因为孙吴是西晋10年的老对手。


那我们今天要不要沿袭陈寿的立场,继续黑孙权?

答案是:不要

原因很简单,孙权18岁继兄业,外部四面有强敌,内部各世家大族蠢蠢欲动,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摇摇欲坠,孙权硬是招贤纳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最终在江东形成强大的统治力,最终胜赤壁,赢夷陵,从一州发展到三洲势力,北拒汉魏,西佑蜀国,成就帝业。

同样另一个人,刘禅。

17岁继父业,内有辅臣争权,外有叛乱四起,东有交恶吴国,北有强敌魏国,同样困苦不堪,只撑了40年便投降了。


至于孙权有的哪些问题,季备不但也有,而且更多

孙权:合肥十万兵,几千人断后,被张辽八百人干趴。

刘备:仅以身免,葬送全部蜀国精锐,直接导致叛乱四起。

孙权:领取大魏吴王头衔,最终扔掉称帝。

刘备:舔着脸吊唁曹操,送去厚礼,使者被曹丕斩杀。

备闻曹公薨,遣韩冉奉书吊,并致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

孙权:信谗言杀儿子

刘备:信谗言杀义子


所以,所有攻击到孙权身上的哪些“问题”,最终都能原封不动的还给刘备,就是这么神奇。

各位季吹与其去跟风骂孙权,不如静下心来读史书,细心地分析其中的逻辑到底通不通,努力提升下自己。


曹操:世之英雄

孙权:世之英雄

刘备:世之狗雄


有观点部分参照B站up主:中二酱聊三国,在这里表示感谢。


陈寿是怎么维护曹魏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