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建访古】门可罗雀的南方宋构「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2022-01-20 16:23 作者:雎鸠叫关关  | 我要投稿

在泉州的一天半跑得不亦乐乎,一口气看了8处古建,但却还不是我来福建的精华部分。

11月12号中午,从泉州出发,高铁半小时就到了鞋都,下高铁再打个车,20来分钟后,就来到了"江南古建之华"之一的莆田元妙观三清殿。

莆田元妙观

查了几个平台都说午间休息后,2:30开放。我2:28到门口,一眼看到山门的覆盆莲花柱础和直棂窗,就搓小手期盼着大门打开。然而10分钟过去了,我从大门门缝窥探,没有一个人影,开始担心是不是要"摸门钉"(白来一趟)了。

元妙观山门

到左右两边的书院和戏曲传习所打听了一下,虽然对我有点爱搭不理,但也确认了两点半会开门。等到2:45,还是没有动静,于是打通了莆田文旅局的电话,询问开放的详情。接电话的小哥态度特别好,说他们不是负责这个的部门,给了我负责部门办公室的电话,但那个电话却打不通,于是我又打回给小哥,他问了我的情况,记下了我的电话,说尽快给我回电。

又过了七八分钟,大门传来了门锁打开的声音!就在这个时候,小哥也给我回电了。

元妙观三清殿

感谢了小哥一轮,在开门大叔并不十分友好的眼神的审视下,我终于看到这座一千多岁的大殿。

根据脊槫的题记,三清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扩建,清代也有重修,最近一次修缮是1956年。

从结构上看,是南方罕见的宋代木构之一。和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并称"江南古建之华",但很显然,名气和人气都远不及其他两座。我在这里转了足足一个小时,期间只来了四个当地人,看了一眼就走的那种,实实在在的门可罗雀。

三清殿脊槫题记

元妙观原名天庆观,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名后沿用至今。原有的规模宏大,形制规整,在《莆阳比事》中曾有描述,“天庆观三殿宏丽,甲于八郡”。现存建筑只有山门、三清殿、东岳殿、西岳殿、文昌祠、五帝庙,五显庙及关帝庙大门。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三清殿。

三清殿展览

三清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正脊是燕尾花窗脊,福建常见的造型。下檐是明代扩建的,没有了起翘,略显生硬。

前檐和大殿两侧有檐廊,斗栱结构十分简单,檐柱是方形石柱。

三清殿当心间、次间设隔扇门,门上有雕花,梢间有直棂窗。

三清殿前檐下

就外观和前檐看下来,很难脑补三清殿可以和华林寺、保国寺齐名。

跨过门槛,进入大殿,就会发现,原来是"禾秆冚珍珠"(深藏不露)!

进殿一抬头,这斗栱,这梁架,好看!

三清殿内斗栱
三清殿梁架

二椽栿上没有蜀柱和叉手,而是用斗栱承托脊檩。

再细看斗栱,皿斗,柱头斗栱为双杪双昂七铺作重栱偷心造。

三清殿内柱头铺作

柱头只有阑额,没有普拍方,柱头铺作是七铺作双抄双昂,另外用了很长的昂形耍头,昂和昂形耍头的后尾压在内槽华栱之下。

而且在扩建改造时,把第二跳的华栱锯断,换成了横梁。

补间铺作一朵,也是双杪双昂七铺作重栱偷心造,但栌斗下墊了驼峰再置于阑额上。

三清殿内补间铺作

殿内的襻间斗栱非常抢眼,不论是在殿内还是后檐下的,都十分壮观。

襻间斗栱

殿内木构件都有彩绘,不过掉色严重,好多都看不清了。

殿内金柱下半部份都是石柱,莲花覆盆柱础,还能看到扩建前门槛位置的痕迹。

三清殿内石柱

石柱时代不一,有些是明清修缮时更换的,也有更新的。

我作为外行人,并不是很擅长看结构,但细细观察下来,是熟悉的宋代木构和闽南建筑糅合在一起的味道。

在空荡的大殿里,安静得可以听到外面的鸟叫声,抬头看着从斗栱间透进来的光,仿佛看到了时间的流动。

这是一颗快1007岁的沧海遗珠。

大殿的右侧还有不少碑刻,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旁边还有现在作为莆田市图书馆三清殿分馆的莆阳书院,可以看看书、看看文创、歇歇脚。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免费,也不用预约,中午12:00-2:30有午休

游览时长:0.5-1小时

看点:三清殿宋代木构,碑刻

【福建访古】门可罗雀的南方宋构「莆田元妙观三清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