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帝国的军马-帝国军巡洋舰1

2021-09-12 13:09 作者:只想要退休金的猫  | 我要投稿

745年第二次迪亚马特星域会战大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帝国朝野上下大为震惊,虽然最为忌惮的阿修比意外战死,但谁也说不准703年黑手党的其余成员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修比,而且大量作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战死,让帝国军短时间内无力与同盟军抗衡,为了应对同盟军可能的进攻,帝国军一方面开始在伊谢尔伦走廊修建一座巨型要塞,另一方面大力扩军,让每个主力舰队突破万艘规模,并加快新型标准战舰的建造工作,同时开始研发新一代的中小型舰艇。

奥托·海因茨二世:我在位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扩军,二是准备修个大要塞


帝国的疆界是非常大的,在远离主航道的宙域里,潜伏着无数的海盗和反帝国者,他们经常袭击运输舰和商船,因此帝国军需要定期派出进行舰艇巡察航路和肃清海盗等低烈度的行动,为此频繁出动标准战舰显然是不划算的,同时,帝国常年的穷兵黩武使得政局一直不稳,镇压暴乱也成为帝国军的日常任务,然而上一代的巡洋舰因过分强调作战能力导致泛用性不高,为此帝国军要求设计局设计出一艘全能型的巡洋舰以应对各类行动。

镇压暴乱的手段包括使用核弹洗地


而设计局参考了地球统一政府时代太空军的战舰设计,使得本舰的造型外观非常像太空军巡察舰,为了方便进出大气层,所有的武备和天线都采取了内藏式。所以很快就拿出了设计方案,与SS75型标准战舰一样,本舰舍去了华而不实的外观设计,完全以实用性出发,大胆的采用了半模块化设计,大致达成了火力,防御和机动上的平衡,本舰大致由舰首武器舱段,中部的模块化舱段,后部的指挥和动力舱段和尾部的推进器构成。

帝国军巡洋舰的直系祖先-太空军巡察舰


首先是舰首,该处一改过去的矩形设计,采用了曲面装甲设计,舰首武器舱搭载了10门主炮,最初安装的是中口径荷电粒子炮,在785年时升级换装为6门12cm中子光束炮和4门中口径荷电粒子炮,后期型主炮口径更是升级为18cm,但是根据前线部队的使用反馈,4门荷电粒子炮更换为大型姿态调整发动机,用于紧急制动或是转向,在主炮舱段上下处还各安装有2部双联装多功能发射器。在高速战舰入役前,巡洋舰还担负着突破敌阵的任务,所以也特别加强了护盾系统。两舷各安装了11门荷电粒子炮,在物资舱段内还安装了2部对舰导弹发射器。早期型巡洋舰安装的是双联装发射架,射速不高,后期型则改为转轮发射架,可以以极快的射速发射6枚对舰导弹。同时舰体各处还安装了激光加特林近防炮,同样是内藏式。

克纳普斯坦舰队的一艘早期型巡洋舰在张开弹幕拦截水雷
一艘早期型巡洋舰在发射导弹,注意主炮舱段的发射器也发射了8枚导弹
后期型巡洋舰将导弹发射器更换为转轮式


指挥舱段位于舰体后部的正上方,与帝国军的其他战舰类似,舰桥装修得富丽堂皇,舰长席突出甲板,正中是舵手位,其余舰桥成员的坐席则在舰桥甲板以下。在指挥舱段的舰体装甲上下部,各安装了4根散热管,在后面是2个水箱,外置式水箱在帝国军军舰中是很罕见的,而采用该设计的巡洋舰可以通过更换水箱达到快速补给的目的。

贺休里希·安琴号的舰桥
早期型巡洋舰的舰桥

与标准战舰一样,巡洋舰的主反应堆也安放在舰体中央,为了方便维护,两侧也安装了设备检修口和保护盖,在大气层航行用的进气口安装在保护盖下方。在其之后是以舰体为轴线左右各布置2台推进器,这使得巡洋舰的正面投影要小得多,而且推进器也基本隐藏在舰体之后,比较不容易中弹。但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回转性稍显不足,为此还将舰首的4门中口径主炮更换为姿态调整发动机以帮助快速转向。另外4台分散式推进器也保证生存率。另外,后期型巡洋舰更换了新型推进器,航速比初期型高了10%。修长的舰体和高航速,让帝国军巡洋舰在战场的表现就像是一把利刃,在得力的指挥下,配合高速战舰能够很快的分割包围敌人。796年的亚姆立札前哨战时,与鲁兹舰队对峙的同盟军第12舰队就目击到了大约100艘红色涂装的巡洋舰组成的集群,勇猛的冲击同盟军本阵,不断的将一部分同盟军战舰分割出去,而本就弹尽粮绝的第12舰队司令部也无力抵挡这凌厉的攻势,最终只幸存了8艘战舰。

一艘后期型巡洋舰
正面投影要比帝国军标准战舰小得多,当然还是比同盟军标准战舰大
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发光束就能破坏掉3台推进器

因为还需执行未知星域探索,星球勘探等任务,所以本舰安装了高性能的传感器,为了让这些传感器和探测器更好的工作,就必须远离动力舱段的电磁干扰,因此仿造地球联邦宇宙军的做法,将传感器阵列,导航阵列和雷达阵列单独安装在一个舰体下方的探测舱段内,在该舱段后部还设置有穿梭机机库,当王尔古雷服役后,后期型巡洋舰也增设可以容纳3架王尔古雷的机库。因为安装的探测设备灵敏度极高,所以巡洋舰也常常充当哨戒舰。另外,这里还安装了2门中口径轨道炮。

第三次迪亚马特星域会战时,一艘巡洋舰在护卫总旗舰威廉明娜
一支巡洋舰编队正在战斗
莱因哈特舰队所属的巡洋舰进坞后,正在喷射纯水进行强制冷却

当然面面俱到也就意味着本舰的性能并没有突出的优点,舰体尺寸直逼同盟军标准战舰,然而实际战斗力却和只有自身一半大小的同盟军巡洋舰相当,不过帝国军还是很满意新型巡洋舰的设计

投降的同盟军战舰,注意远方两军巡洋舰的尺寸对比

750年,第一艘新型巡洋舰建造完成,通过验收过被命名为 SK80型标准巡洋舰。经过几十年的升级改装,本舰依然活跃在第一线,得益于出色的舰体设计,本舰也拥有多种该型,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舰艇。

SK80a型,这是一型强调对舰对要塞作战的改型,采用了大型导弹发射器模块,将普通的中子弹头导弹换成了激光聚变弹头的导弹。

一艘黑色枪骑兵舰队所属的a型巡洋舰在发射导弹

SK80b型,标准型巡洋舰去除了一部分的装甲,可以以更快的航速航行。这一型巡洋舰主要作为信使船执行重要任务传达工作,前线部队称为轻巡洋舰,当然,更正式的称呼是不莱梅级。

第7次伊谢尔伦攻略战时,蔷薇骑士连队搭乘的轻巡洋舰


SK80c型,标准型巡洋舰加装了复合装甲的改型,虽然可以增加防御力,但是增加的重量也影响了航速,本舰并未安装导弹发射器,取而代之的是2门大口径轨道炮。同时探测舱段也舍弃了部分设备以额外安装2门轨道炮。前线部队称为重巡洋舰,正式称呼是科隆级。

一个重巡洋舰编队在执行突击任务


SK80d型,换装了机库模块的巡洋舰,加上原有的3架,本舰共可搭载9架王尔古雷。

正在放飞王尔古雷的贺休里希·安琴号

SK80e型,换装了长距离索敌设备的巡洋舰,主要用于执行强侦任务,为了屏蔽本舰的电磁信号,在舰体装甲上敷设了昂贵的吸波涂料。

SK80f型,标准型巡洋舰的后期型,换装了18cm中子光束炮和新型的推进器,模块化舱段采用了物资仓库模块以应对长时间的连续作战。

后期型巡洋舰在进行主炮齐射


SK80j型,J型是一型远距离炮击战特化型巡洋舰,本舰放弃了泛用性,将主炮换成了超长身管的18cm中子光束炮,同时在舰桥装甲上安装了大型激光瞄准器和各种长距离观测设备,使得本舰拥有极强的远距离炮战能力,不过本舰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主炮和观瞄设备占用了大量的能源和空间,所以不仅物资仓库被移除,连护盾系统也削弱到勉强能挡住一发直射火力的程度,这就导致了本舰如果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生存力是非常差的,不过帝国军对本舰的用法一般是以百艘为单位组成一个独立的狙击大队,部署在中后方,所以这些缺点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前线部队也用猎兵级来称呼这型巡洋舰。

贺休里希·安琴执行机密任务时,安装了j型的观瞄设备
维吉尔狙击兵大队所属的j型巡洋舰,被不懂战术的立典海姆侯爵配属在最前线,结局自然是以大队长维吉尔上校以下几乎全员战死,幸存者只有少数几人。
幸存者劳第兹中校,以自己的死报复了立典海姆侯爵
银英舰队收藏系列的巡洋舰盒蛋
帝国军巡洋舰的侧视图


帝国的军马-帝国军巡洋舰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