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5.1 人的思维是有生命物质发展的结果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节 意识是以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特性
1、人的思维是有生命物质发展的结果
人特有的思维能力,是有机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蛋白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体本身是物质发展的复杂产物。蛋白质在新陈代谢中起决定作用,而新陈代谢则是有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新陈代谢相联系的还有其他一些生命特征 生殖能力和刺激感应能力等等。刺激感应能力是生物用具有适应性质的反应来回答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影响的能力的基础。这是反映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正是在最简单的有机体所固有的刺激感应能力的基础上,在有机界发展的高级阶段上,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
在单细胞有机体中就已经显露出一些感受外界刺激最灵敏的因素。多细胞动物有机体产生后,这些有机体的细胞专门化,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细胞组(感受器),它们执行着感受外界刺激并把刺激力改造成兴奋过程的职能。随着动物有机体的复杂化,这些细胞逐渐就发展成神经系统及其中枢 脑。
动物和人的神经系统实现有机体和外界的联系以及有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脊椎动物的脊髓和大脑及其各部门,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多数鱼类的大脑都比较小。脑的半球不发达。两栖动物的大脑逐渐增大,前脑 大脑两半球发展的基础 也开始发达起来。爬行动物的大脑较两栖动物更加发达,并在两半球表面上第一次出现组成最早的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鸟类的大脑两半球更加增大,但皮质不发达。哺乳类动物的大脑两半球很发达,这和大脑皮质的发达和复杂有联系。高级哺乳动物越来越发达的大脑皮质出现了许多沟纹,两半球覆盖住大脑的各个部分。
人的大脑皮质最发达。大脑皮质是和人的整个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器官,是高级神经活动,即同周围环境的最高级最复杂的联系形式的器官。伊·彼·巴甫洛夫着重指出,大脑皮质是“有机体全部活动的指挥者和分配者”,“这个最高部门管辖着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现象”[1]。大脑皮质是人的思维器官。
外界和内部的作用,引起了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这种兴奋通过专门的向心神经上达到大脑的相应的部分。从这里又通过离心的神经把刺激下达到各个器官并引起它们的活动。各个器官以及整个有机体对某一刺激的反射回答,就是这样实现的。
例如,人手触到火立刻就缩回,就是一种反射回答。生理学家把这种反射叫作无条件反射。这是动物和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在无条件反射(食物的,自卫的以及其他的反射)的基础上,在动物和人的个体经验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人们所说的条件反射。狗嘴里衔肉时就分泌出唾液,这是无条件食物反射。但是,狗一看见肉或即到肉味,甚至一看到喂食的人,也会流出唾液。伟大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分析这类现象后证明:如果把喂狗和开灯或按铃结合起来,狗就会产生新型的反射回答,即光亮和铃声都能使狗分泌唾液。巴甫洛夫把这种反射叫作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是某种条件刺激(光、声音等等)和引起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相结合的结果。
条件反射是暂时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后,即使不用无条件刺激物来巩固也能保持一定的时间。条件反射的意义在于,有机体靠它来适应它所处的经常变化的环境条件,比方说,大家都知道,许多野兽第一次看见人的时候并不惊慌。当这些野兽成了狩猎对象后,它们的动作就改变了。一发现或觉察到人,它们就设法躲藏起来。这就是说,在动物身上产生了新的条件反射。这些条件反射对它们十分有用:察觉到人这一知觉使无条件自卫反射发生作用,它成为动物有目的的适应反应的信号。
看来,自然界一切对象和现象,只要使它们跟无条件反射结合起来,都可以成为动物和人的条件反射活动的信号。巴甫洛夫把动物和人都有的这个共同的信号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
同时,巴甫洛夫还着重指出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不同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巴甫洛夫证明,言语是人特有的新的信号系统。这种信号系统也是产生条件反射活动的源泉。巴甫洛夫把这种只有人才有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发现了动物和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学的规律。他证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根本区别。巴甫洛夫用自己的学说,为认识人的心理生活打下了巩固的自然科学的基础。
注:
[1] 《巴普洛夫全集》1951年莫斯科—列宁格勒版,第3卷第2册第409、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