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农家“留守媳妇”有七盼

2021-07-20 05:57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农家“留守媳妇”有七盼

王照伦

 

      已经有些年头了,不少农户中的青壮年丈夫外出打工,把家里的一切——父母、孩子、家庭、农业、副业等都留给了媳妇,这些媳妇被称之为“留守媳妇”(也有说她们是“留守妇女”的,我认为说她们是“留守媳妇”更精当)。据不完全统计,“留守媳妇”在农村多达五千万。假设她们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抚养两位老人,加上她们的丈夫,直接和她们有关联的人就是2.5亿。算上她们自己,这个相关人群就达到3亿。占农村现有人口9.4亿的31.91%,占农村长住农民7.5亿的40.00%。这样一个自身数量庞大并涉及近一半农民且肩负重大责任的人群,在想什么、干什么,有什么要求,社会能为她们做什么,这就不仅仅是这些媳妇的事情,也不只是这些媳妇所在家庭的事情,更不只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事情,而变成了中国的事情。

      据笔者了解,“留守媳妇”在精神、安全、经济、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她们期盼亟待解决的难题至少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盼安全有保障。丈夫常年不在家,加之当前不少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留守媳妇”普遍感到没有安全感。她们不仅怕家里的东西和地里的农作物被偷(因为大多数青壮年男性在外地,小偷不但夜晚偷,大白天也偷),而且害怕不三不四的男人做不三不四的事情(据有关部门统计,某地有6%的“留守媳妇”被强奸过)。

      二盼劳动用机械。与男性比,不能否认女性在体力上的欠缺。丈夫不在家,繁重的农副业生产劳动无情地压在了“留守媳妇”纤细的肩膀上。因为大多数农村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耕作、播种、管理、收获、运输、加工、贮藏等基本上是手工作业,别说媳妇了,就是“男子汉大丈夫”干这些也够戗!她们单薄、孤单的身影在田地中和场院里劳作的画面,让人心酸!

      三盼孩子有人带。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学龄前后的儿童数量已经减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布局作了调整——几个村联合办一个小学(称“联小”)。学前班也随之被“联合”了。因此,带学龄前的孩子以及接送上小学的孩子到几里外的村子上学,就成了“留守媳妇”的一大难事。

      四盼家务能简化。现在不少农村的家务劳动基本上还是传统型的——烦琐而不科学。不仅要洗衣、做饭、喂(带)孩子、服侍老人等,而且还得养猪、养鸡,等等。特别是山东临沂农村,吃煎饼十分普遍,摊煎饼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也不卫生。另外,农村的食品基本上用自己生产的原粮自己做,把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变成一日三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五盼保障社会化。由于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很低,基本上是由农民自己解决,这些又几乎全部成为“留守媳妇”的“分内业务”。不仅给她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使这些女性在体力上也不堪承受。

      六盼精神有寄托。据有的“留守媳妇”说,吃苦受累都能忍,最不能忍受的是超长时间不见丈夫,家里冷冷清清、心里空空荡荡。心里话,没人听;有了气,没处撒;有事情,没人帮。

      七盼丈夫常回家。丈夫长期不在家,“留守媳妇”的性生活就成了问题。“守活寡”,给她们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性生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性心理没法关照,性健康不能保障,性骚扰时有发生。这,既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又破坏了“留守家庭”的稳定,更重要的是损害了这些媳妇的心理健康。同时,一方面“留守媳妇”怕自己的丈夫长时间在外地有外遇另组家庭,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媳妇”因耐不住寂寞而移情他恋。据统计,这些年,此类原因导致的离婚案件有上升趋势。农村的离婚率直逼城市,这方面的因素不可小觑。

 

2007-10-23  13:17:35


农家“留守媳妇”有七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