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载】三国演弈棋的道理(原著作者:三国演弈元老玩家澹台灭明)

2022-07-18 12:08 作者:某科学的邻家索菲  | 我要投稿

一、前言:

【澹台灭明自述】在三国演弈游戏里驰骋好多年,是三国演弈游戏的见证者、资深玩家。下了许多盘三国演弈棋,参加过好几次比赛,目前在论坛里荣升版主,自感深陷三国演弈,边玩边悟弈道,不敢说游刃有余,但也算呕心沥血,希望能把积累的实战技术,一一展现给诸位玩家,尤其是初涉三国演弈的玩家,希望能共同得到一些领悟。

二、开局心得:

A、吴国篇:

吴国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挑拨魏、蜀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兵力打破平衡,因为一旦形势陷入平稳阶段,魏、蜀距离较远,互相攻打的机率就小,相反都距离吴国很近,削弱吴国是魏、蜀两国较为现实的走法,那时吴国就会陷入不利。

吴国可以利用先行之利让炮占据魏、蜀兵前两点的位置,可以择机同时攻击魏、蜀的车、相甚至叫将,这样魏、蜀的步调不一致,甚至会留下一些漏洞,这样会造成魏、蜀的互相攻击或者对峙,无论如何,这样的效果都是对吴有利,最起码吴国可以免受敌炮双攻的被动局面。

关键点:扬己炮之长、克敌炮锋芒。

B、魏国篇:

魏国要是受到吴国骚扰,一定要正确应对,不可贪图小利随便炮打蜀国小兵或者无根子,这样只能遭到蜀国的猛烈反击,如果进攻蜀国则互有削弱,从而中了吴国的挑拨之计。三国演弈的谋略之一就是“进攻要诀:攻击上家”,因此魏国的攻击目标以吴国为佳,所以开局阶段最好不要主动惹恼蜀国。

一般开局应该这样设置:左炮平左边,右马跃相前,小兵向左移,士相帅中间。这种阵型的最大好处左翼防御,右翼进攻,兵马士相以防御为主,车炮以控制、骚扰、进逼、杀戮为主。所以,在积极防御的情况下选择主动出击。

关键点:忌重攻而要重守、少争利而争先。

C、蜀国篇:

蜀国如果受到吴国的骚扰,也尽量不要贪图便宜打掉吴国无根子,或者进行子力兑换,应该努力攻打自己遥远的上家----魏国。因为按照规则进攻上家较为有利,所以,蜀国的防御体系和魏国一致,行棋要右防左出,需要攻击时,不可一味弄强,如不惜千里跋涉攻击魏国,这样强弩之末必然会为吴所袭,应该适时而动。

关键点:易防而要善防,易攻而会协攻。

三、杀汉篇:

1、忌讳开局不久就杀汉:

唯一的好处就是先奖励1分(旧平台规定,新平台已废除),但别以为拥有三车一炮的汉军就不可一世了么?其实不然,对手联盟的力量远远超过杀汉方,此为兵家之大忌。也就是说如果不取得局面上的绝对优势,一般不能主动杀汉,除非对手有一人太菜。

2、一定开局力阻被杀汉:

开局既然不能主动杀汉,也就是说要力阻被杀汉,也不能轻易的让对方联盟,因为被杀汉是不会得到奖励主动杀汉的1分,而且还会使自己面对那么强大的两个对手。所以,对于一切可入汉境之马全力阻止,甚至不惜子力杀马,即使是佯入之马,也应围而歼之,不让其逞骚扰之能。三方均需注意马的位置,防止其乘虚骚扰、杀汉、结盟。

3、吴国杀汉无胜算:

魏、蜀之马杀汉最快的速度是5步,而吴马则需要9步,而且还要受到一路各种阻挠。所以,吴国离汉最遥远,很难用马长途奔袭去杀汉。最好的用途是关键时刻进攻对手九宫,而且一旦能够马奔要害,则优势明显,对手就会疲于应付这只入境之马,局面就会激烈而复杂,这样也会延迟对手马奔汉方的速度,消除对己的不利影响。一般只有在残局时,吴国才可以袭汉,鉴于吴国和其他两国相邻,所以吴国的马最好是用来防御和骚扰的。

4、结盟的要诀:

结盟的要诀是团结下方,攻击上方。因为这样在共同攻击对手时,可以通过叫将,无论是谁叫将,利用“被将先走”的原则,被将方应将后接着还是自己走棋,有时可以通过连将杀死对手从而收编其巨大的军事力量,带着优势从容的进入两国争霸时代。当然这样的选择还基于另一面的考虑,那就是对手大部分会选择攻打自己的结盟方,而自己则暂时免于对手的猛烈攻击。所以在选择自己的结盟方时要尽量的选择自己的下家为同盟国,即“联下攻上”。

典型的局面:如果蜀马处在既可以联吴也可以联魏(只有一点)的位置上,魏国该怎么办?

分析:魏国当然不愿意蜀国联吴,因为自己是蜀国的上家;吴国也不愿意蜀国联吴,因为魏国是(蜀国)自己的上家。所以,吴国要防蜀马,此时,魏国也可攻打蜀国,从而逼退杀汉马。毕竟脚踏两只船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的。

5、杀汉的要点:

能够直接杀汉的位置只有4个点,即汉帝的马蹄4点。能够即将杀汉的位置则有17个点,能够即将两点杀汉的位置只有5个点。这5个点最为敏感,通常只要居于这5点,局势就会发生巨变,因而谁也不敢贸然运马至此,否则就会招来另两国的防备和攻击。

6、结盟的要点:

能够直接联魏或者联蜀的位置是3点,能够直接联吴的位置是6点。由此可见,联吴的几率是大的,不难想象吴国为什么总是和别国结盟了。

能够同时联魏、吴或者联蜀、吴的位置各有1个,而能够同时联魏、蜀的则没有。不难想象,这两点是结盟的敏感地带,任何一方都不允许另一方的马踏入此地的。当然,吴国之马永远不能享受脚踏两只船的权利,因为吴马的意图太过于单一、暴露,再加上长途奔袭,因而结盟的作为最小。

7、单车对单马的防守:

一般而言,单马能够占据即将杀汉的5个点,是有极大的可能性杀汉的,而且单车可能无法两顾。其实,真正能使单车无法两顾的位置只有一点,那就是董卓的前一点,因此,对这个点的争夺和防御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深一步考虑,其实马方只要能占据这5个点的任何一点,也可稳操胜券杀汉,只不过要费些周折。

而对于单车的防御而言,车的防御应该是以汉的两肋为主,同时控制住马的两点奔袭的要地。当然,还要时刻注意马的去向,卡住防御的关键点,其实这些关键点有6个,分别是汉相眼2处、及上三、四路各2处。

四、子力篇:

1、两人中国象棋的子力价值差距明显而且浮动差别不大,所以,在争夺上首先是以大子为主,只要大子占有优势,那么全局就可控制,因而子力的优势是获胜的保障。

2、三国演弈的观念和楚汉争霸不同,单方的子力优势不等于就能操纵全局。棋局的形势也不仅仅取决于大子的实力,其实更应该取决于棋子的数量以及种类。棋子数量多,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和组合,也就有了更多的周旋余地。因而,不能放弃一兵,才能更好的防御,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3、三国象棋的子力价值浮动很大。比如残局阶段,单车炮不借将力是不能将死的,而两个小兵就可不借将力将死,此时兵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炮了。因而,赚子战术应该以吃兵为基础,由此才会达到蚕食鲸吞的高级战术。

4、除了魏蜀吴之外,汉的价值最大,砍了就拥有令人生畏的三车一炮;马的价值虽然比车差,但只有马才可以实现汉的价值,否则,汉只是空城一座,所以对于马的运用及防范是至始至终的;车炮同属远程兵器,只不过一个是地面进攻,一个是空中打击,各有所长;士相的纯防御系统也是必须的,缺乏士相,立感家国不稳,进攻乏力,所谓缺相怕炮、缺士怕马,就是这个道理;兵的价值浮动很大,战争初期是防守的重要力量,在战争后期,大子所剩无几,小兵却可完全充当一员大将。

五、战术篇:

1、“二打一”----最基础的战术手段:

“二打一”既适用于结盟前的暂时战术,也是结盟后的永久战术,前者要复杂一些,后者则相对简单。当然,在这里我们还要区别于“恶意二打一”。

(1)“恶意二打一”,实乃人性中的黑暗面作怪,是两方在未结盟前达成默契互不吃子,共同攻打第三方,这样,第三方就会轻易的被将死。这样三国演弈棋就直接沦为坑爹的野蛮游戏。所以,我们不欣赏恶意行为,应该追求的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平衡、取胜之道。

(2)结盟后的“二打一”是强制性规则,因为马跃千里,不辞辛苦的和某国结盟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无论如何攻击第三方,都无可厚非,名正言顺。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秒杀第三方的“二打一”战术组合,即“上将下打”。拥汉方的上家反复将军(不算长将),而下家利用走闲机会疯狂的吃掉拥汉方庞大的军事力量。这样的战术组合实乃三国演弈里的必杀技,是弱者的完美合作,真可谓魅力绝伦、华彩至极。

这里还有常见的“二打一”战术组合,即“双打连根”。首先由拥汉方的下家走棋,他可以吃掉拥汉方的一个兵力,而接下来由拥汉方上家走棋,他心领神会的吃掉这个兵力的根,这样一举摧毁拥汉方的连根防线。需要指出的是,两家必须默契,下家需要勇气,上家需要智慧,方可完成突击效果。

当然,最常见的“二打一”战术组合还是结盟方的“双吃双子”或者“协助吃子”,这些最为简单,也就不必赘述了。

(3)结盟前的“二打一”是暂时战术,一般是用于削弱一方势力,达到平衡;也有可能一方有误,打破平衡。只是考虑的要复杂一些,因为此时双方是仍可以互相吃子的,所以操作时要考虑严谨才行。

(4)“上将下打”要谨慎吃有根子,因为上家可能立即停止将军,那么子力就会兑换。“双打连根”时要考虑双吃后,双方会不会再直接火并。“双吃双子”或者“协助吃子”上家不能领会,会不会有失子的可能,或者会不会造成其他两方对自己的“二打一”,那样的话,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论怎样“二打一”,都有发起者和配合者,关键之处在于发起者能发现第三方的漏洞,配合者心领神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配合者,成则皆大欢喜,第三方被虐,不成可能反戈一击,让发起者弄巧成拙,自损兵力,反受其害。所以,对于主动者而言,要确保自己即使战术失败也不会殃及自身,尤其是“双打连根”更要充分揣摩到配合者的心思,否则就属于单兵作战,于己不利,配合者反收渔翁之利。

“二打一”战术适用于三国混战复杂的中局局面,是一种突破手段,可以达到相互消耗、相互平衡的目的,最后使局面形成简单明了的残局阶段。

(5)“二打一”的战术基本原则是“攻上联下”,这和“攻击上家”的整体策略是一致的,所以,对于主动者而言加强防御、适时出击是绝对有利的。那么,配合者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响应主动者的战术响应呢?首先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味联攻第三方,否则被主动者当枪使,巧取豪夺合作的果实或者失子,自己出力不讨好。只是稍稍的给第三方制造麻烦即可,否则第三方会发怒和自己拼命。如果认为可以削弱对手,就积极响应,但不可以过分纠缠,更不要奢望自己很快取胜收编第三方。

(6)“二打一”的要诀:从防守的角度看,不让自己的子力脱根,尽量做到子子有根,兵的横向防御就很强,可以让兵做根为基点,使大子立于左右前沿,进可攻、退可守,有时可为前沿子力做成2-3个根,则更牢固,对手无法使用“双打连根”,即使贸然使用,也是心有所忌的。从攻击的角度看,主动方应该有敏锐察觉到上家的防守漏洞,哪怕是对一个小兵的攻击也应该去谋划,而且要确保给配合者没有后顾之忧之感,这样“二打一”的战术才可以获得成功。

2、“一打二”----自强者的生存技能:

“一打二”的战术手段和“二打一”的战术手段的原理恰恰相反,互为矛盾,相克相生。谁也不愿意主动的“一打二”,毕竟一己之力很难征服两大豪强,但有时会出现对手暂时使用“二打一”的局面,自己也被迫使用“一打二”的生存技能了。

和“二打一”的战术手段相比,“一打二”显然肯定没有恶意的“一打二”,所以,结盟后和结盟前的“一打二”也是有复杂和简单之分。

(1)结盟后的“一打二”是强制性战术。强者的生存之道还在于自强不息,即使泰山压顶也绝不弯腰。

当必须面对两大敌人时,首先,不要自大自傲,以为拥有超级豪华阵容就可以目空一切,其实不然,只要结盟方聚神团结,是可以轻易的把你的优势化解掉的,善于寻找自己的弱点,加强自己子力的联系,争取做到子子有根或者有几个根,防止对手“双打连根”。

看清形势,找准实力弱的一个对手施加压力,或吃或兑,减少其防御能力,然后大兵压境,先胜弱者,再胜强者。如果两个对手实力相当,就先拿上家下手,这样可以利用将军的机会可以连续走棋,如果两方的联盟非常紧密,那么仍然不要冒进,只能静观其变,寻找对手可能出现的漏洞,慢慢吞噬。

对手也不会急于联手对付自己,因为他们也要想到以最小的消耗来换取利益,这时,就可以利用联盟的猜忌保持局面的平稳。最后,必须找到一个可以进攻的一方,不断进行针对性的侵扰,消耗其势力,加快行棋速度,扰乱对手的思路,敏锐的找到对手的致命漏洞,强力获胜。

(2)结盟前的“一打二”是暂时性战术。我们都希望能够制造“二打一”的战术手段,可是,也会面临对手的反间计,即对手暂时使用“二打一”对付我,这时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太急躁,有得必有失,就当是吐还一子又如何,该放手时就放手,没有什么放不下的,要以全局为主,只要将不死,还是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该放弃强子还是弱子,一般而言是弱子,但是有时为了教训某一方,可以舍弃强子攻击这一方,让他即使消耗我的兵力同时,他自己也会小有所失,这样,也让他感到不爽,而且,以后也不会纠缠我了,进而目标可能改为另一方。

必要时必须使用苦肉计,甚至针对一方而“大打出手”,等到你俩消耗殆尽时,就会停止互残,转而联攻以逸待劳的另一方,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反而会使“一打二”来个华丽转身,转化为“二打一”的高效配合。

最后,“一打二”和“二打一”是一对矛盾体,可以互相转化,要顺势利导,不可意气用事,要善于诱导,把局面争取到自己可以控制的有利局面。

【笔者注】

这篇攻略文章是由三国演弈最初的超元老玩家澹台灭明所著,早期只存在于各网站、贴吧、论坛之中。本人当初在2016年10月第一次拜读这篇文章时,还是在某文库看到的。

后来在2016年11月,官方推出第8版三国演弈棋实体棋时,首次将这篇文章加进了附带的说明册之中,之后在第9版经典版的说明册当中也同样有这篇文章。

原本以为,这篇文章我就不用转载了,因为只要大家买了实体棋第9版就能阅读到这篇文章。所以我一直没有将其转载到我的专栏里。

然而,官方在2021年对说明册进行了修订升级,不料却将这篇文章删掉了……

因此,没办法,为了今后入门的棋友能看到这篇经典之作,所以我就转载到这里,方便大家阅读。

最后在这里说一下,如果澹台灭明前辈看到后,认为本人侵犯了您的著作权,还请您及时联系我,并出具您就是澹台灭明本人的证据,核实无误后,我会第一时间将本文删除。

【转载】三国演弈棋的道理(原著作者:三国演弈元老玩家澹台灭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