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年”的怪兽
春节又被称为“过年”呢?关于这个俗称,据说和一种叫“年”的怪兽息息相关。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期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伤害。
说到春节起源,必然要提到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农历是我国目前仍在与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农历,又叫夏历,即农业上使用的历书,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
据说,当年青年人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新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在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节日之一,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除去旧岁换新岁的意思。所以在此节日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这个中心进行。
除夕和正月初一作为春节的年节,是庆贺过年的高潮,也是核心。
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