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篇b站论文,论 吴承恩与《西 游记》

众所周知,当年明月的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一度风靡全国。作为一个文科生,他书中的一些主观论点某种程度上有些个人化,例如“明朝在当时已经可说是世界最强了”“日本战国时代是一群村长在械斗”。抛开这些,明朝的确是一本值得人们茶余饭后去读的科普类小说,当然,我这这篇文章的主要是借当年村长的书中片段来作质疑章金莱老师的证据的。
鲁迅先生确为我国文坛的泰斗,但谁说泰斗就不会有失误呢?根据鲁迅先生在《淮安县志》当中的“吴承恩著(作)西游记”一句便将这本明代的奇书划到了这个在历史上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明朝的小说文学发展很迅速,这得益于许多明朝政府相对宽松的管控,加之王守仁心学的影响,市井文化成了潮流,这使得当时许多读书人和在职官员的笔头随时在运动,当然,有的是写表章骂人。不过我认为,小说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明朝之前元朝发达的杂剧艺术。
明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忠义水浒全传》简称《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简称《金瓶梅》,《西游释厄传》又名《西游记》。下面我将以这四本书作比较,简要分析分析章金莱老师的“跑偏六学”!
章金莱老师不止一次地提到吴承恩,也不止一次地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那我们以三国水浒的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来作一下比较。罗贯中除了官方给的文学家小说家头衔外,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元朝丰富多彩的杂剧和民间故事是罗贯中施耐庵师徒写作的重要资料和蓝本。例如‘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张飞吕布大战的片段就源自于民间对于张飞武力值的崇拜,而孙尚香这个名字的来源便是戏剧《甘露寺》中的人设,还有类似《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刘皇叔三顾茅庐》这些戏剧的出现,也丰富了罗贯中对于三国人物的小说形象。而脱胎于北宋末年《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的由施耐庵主笔的小说《水浒传》也与《三国演义》一般无二,施耐庵吸取了很多元杂剧的片段,例如《黑旋风捉鬼》《梁山泊李逵负荆》就是李逵在元夜闹东京时间后一路啼笑皆非故事的来源。元政府的高压统治,导致当时的文学创作戾气横行,在剧作家的笔下,关羽是一个完全不近女色也并不怜香惜玉的冷面英雄,曹老板就是大白脸;李逵宋江关必胜等人都是些杀人越货,食人心肝的魔王;在残本《西游记平话》中,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片段就出现了,可孙悟空的形象就不尽如人意了。孙悟空的评话形象是暴戾不仁,贪淫好色的,这就与明《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相差甚远了。至于孙悟空的官配cp,大家自行度娘吧!
说完了三国水浒,我们来开开车。水浒中的西门大官人到了风气开放的嘉靖朝,在兰陵笑笑生的笔下变成了一个精力如同SHIMIKEN一般的暴发户,作者也给这样一个代表着奢靡腐化的明官僚阶级的一个讽刺影响配了三个具有岛国动作片女主体质的妹子: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以及一批酱油如陈经济、孟玉楼、蒋竹山。兰陵笑笑生把西门庆的寿命从水浒的小半年增长了几年,以发挥自己的文笔,但最终没有被武松的镔铁戒刀砍死,而是落了个丧(gan)心(de)病(piao)狂(liang)的下场!呃呃呃,车就开到这儿,毕竟我们在开花。在嘉靖朝,如果你文笔好,底子厚,没被夏言啊严嵩啊徐阶啊这些权臣盯上,你是可以讽刺他们的。于是,疑似是与严嵩不共戴天的王世贞便成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的最佳嫌疑人。毫无疑问《金瓶梅》比《红楼梦》成人的多也写实的多,但文学含量是货真价实的,风俗考证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度在文学界掀起了‘谁是兰陵笑笑生’的考证活动。
现在,我们终于要两开花了,《西游记》,一部神怪小说旗号的讽刺小说横空出世。我估计元朝的西游记杂剧可能真的就是老百姓过过瘾,编出来解闷儿的。到了嘉靖朝,三教合一的潮流逐渐地被嘉靖皇帝的道法称尊所撼动,一些目光短浅的士子担心儒学和理学尊位不保。是时贪腐横行,官僚阶级和富裕的地主阶级争相盘剥底层人民(农民,小商贩,手工业者,剧作家,无功名的读书人)。这个时候,就是官僚阶级反倒觉醒地快了。不错,徐阶张居正等一众干吏还是认清事实实干兴邦,让嘉靖自己嗨。而一些接触到朝廷真实的人,既玩儿不过阁臣管不了中心事务,又不愿放弃儒学信仰去拍嘉靖的马屁,自身的见识和文学修养总要拿出来干点什么吧。吴承恩,没啥功名,没啥史书记载,没啥存世,《淮安县志》说他写过《西游记》,那这本书到底是《西游记》,还是《西/游记》呢?《西游记》成本大套的用典,金碧辉煌的宫廷,仙乐飞舞的天界,都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注意,还有不止一次出现的“锦衣卫”。我有理由相信吴承恩这个小角色绝对不是《西游记》的编校者‘华阳洞天主人’。而且《西游记》并非一人所著,这从两段对八戒武器上宝沁金钯的相似诗词可以看出(三十二回和三十九回),因为同样的诗词竟然以相近形式出现两回,这很可能是编校的失误所致。
先写到这儿,收律师函还是谢罪,B站的小伙伴儿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