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匿名】致匿名者的感谢信

2021-11-13 11:06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本文系【「文豪试炼场VII」- 征稿活动】投稿作品

涉及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真是太不巧了。 

【1】一封匿名信

手机响的时候,我正趴着桌上酣睡,醒来一瞅,书页上“文采飞扬”——“好湿好湿”。

“您是XXX吧?有你的挂号信!现在方便下楼拿吗?”

挂号信?这是啥年代的东西了?

恍惚中,穿衣下楼,邮差师傅的装扮似乎还是10多年前的印象,绿色的制服绿色的邮车,当年还是需要脚踩的,如今是电动的。

他从身上的单肩包里,掏出一封信和一张签单,递给我说:“这里,签字。”

我一边写下自己的名字,一边问:“现在很少有人挂号信了吧?”

大叔接过签字单,“也是有的,要么是比较特殊的东西,要么是比较特殊的人。”

他对我笑笑,然后走了。

我仔细端详着这封信,从寄件信息看是从本市某区,具体地址与寄件人不详,信封上的字歪歪扭扭,尚能辨认,似乎是寄信人故意如此,以免让收信人根据笔迹一眼看出写信者是谁。

我用小刀轻轻划开信封,抖落出一张彩色信纸。

打开它,上面仅有用杂志剪下的字拼成的两行内容——

我错过了你的20岁生日

但我希望我们会有再一个20年陪伴彼此

【2】宏村与西栅的“battle”

我现在想起来,当年也是真的有足够多的精力与时间异想天开。那时已然两情相悦,两个人却在“是谁应主动告白”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出现了“争议”,解决的思路居然是用自己的文笔一决高下。

文艺青年的脑回路就是如此与众不同。

那时恰逢寒假,我们都有自己陪家人的短途旅行,她去的是乌镇,我去的是宏村——说实话,这两个地儿都不适合旅游旺季和冬天去玩。

我们当时决定,返程后,会在同一家旅游网站上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旅行心得——也就是游记,搁在今天,那多半就是个【旅游vlog】——比拼游记的点赞数与评论数,胜出者要【赐予】对方一个小众且浪漫的告白回忆

瞧,这基本就是两个人“瞎玩儿”。

和今天一样,有时一个标题就能直接定胜负,她的标题是这样的——

世间美如画,乌镇世无双

大年初四的行程,整个旅途都充满了令人期待的美丽心情。从南京前往嘉兴,一路颠沛,乌镇的路口已然堵得水泄不通。当然,一切的迷离,都从这里开始。

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西栅又分为北岸和南岸,北岸民宿较多,商铺较多,适合遛着弯儿看,攻略里推荐的小吃,基本都集中在南岸。

从北岸的入口进,首先就是古法的印花布坊,蓝白相间,衬托了多少江南情怀,进入西栅内里,便是熙熙攘攘的游客,春节期间,喧闹的是声,弥漫的是景,反倒是别有一种风情,由东向西随人流缓缓漫步,偶尔能从左边的巷洞中看见穿城而过的小舟,心情也仿佛随着小河的水流淌着,这里的商铺主,也是这里的居住者,与这座小镇也是生息与共。

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乌镇的夜景洋溢着一种喜气的美,乌镇的夜景是美丽的,街上的游人也更多了起来,顺着青石街道,过桥,就来到北岸,北岸有一座邻水舞台,断桥相随,也别有一番韵味,继续由西向东缓缓而行,民宿中的饭香菜香自然幽幽而出,就着臭豆腐的迷迭香,临水街而望河道,真有一番人亦如画两相望,别有风情胜雅妆。

相较于西栅,东栅更多的保留了古朴,初五的清晨飘起了蒙蒙细雨,淡淡细云,就这么演绎了一场烟雨江南,如果这时撑起了伞,怕是会惹的意境全无,此情此景,若是没有了纸伞和旗袍,自然是少了几重韵味,登堂入室,观的是前人生活的细枝末节,或为婚或为礼,或为钱或为喜,移步换景,仿佛斗转星移,时空落错,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多情与柔媚,都刻在眼眸中,摇曳的船橹,吱吱呜呜,涟漪起伏,一圈又一圈,惹出了岁月的痕迹。 

而我的标题与内容则是这样的——

皖南贰日

陪伴家人的旅行,本身就是生命中的一场修行。

当一行人穿行于人文与自然景观中,在光与影的背景下留步时,一种风姿卓越才润出婀娜。

带着寒意的冬雨延绵出一种江南的诗画情怀,始建于南宋的宏村,这座已近千年的小镇,迎来送往,终是免不了“黛瓦粉壁马头墙,黑白染色自成像,小桥流水人家意,春秋荏苒怡倩妆。”这样的意境,也浅浅的点出“地涵千古人文,理蕴万世精神”的风韵。

宏村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而细观承志堂、乐叙堂、德义堂、树人堂、敬德堂、桃源居等宏村代表建筑,厅堂院落,无一不融“古、雅、美、大”于一体,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落错有余,明暗协调,动静相宜,幽深、雅静、清新、明丽。想来居住其中,心态自然是平和舒缓而又收放自如的。

作为“以才入仕,以文垂世“的徽派文化典范,宏村那种“尊儒尚礼、以学为大”的氛围成就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大商巨贾,除了将徽派建筑的底蕴散播到江南,成为苏派、浙派、沪派建筑风格的根源,就像一枚种子,种下了,不同地域,不同土壤,自然有不一样的果实。

徽派建筑布局多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阁楼的窄小和精致,难免有了“一步进房、两步到床、三步撞墙”的形象比喻。这是徽商内敛的表现。而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如果说根据堪舆中前水后山的宏观布局,算“放”,那么,这些细节的雕琢,则应该算“收”,这样的收放自如,使得宏观与微观都有了清晰的定位,正所谓“提纲挈领”才能“纲举目张”,回归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则提示我们每个人要擅于精心构筑生活。

离开宏村,远处的山谷上空投出一桥彩虹,七彩霓裳,自然纯朴,同行的游客瞬间回归到一种童真,发自最纯粹的惊叹,原来,当我们暂时逃避了都市的喧嚣,就会如此贴近真我。

傍晚,天高云净,风起云涌,夕阳给天际嵌上了一道奇彩,被风吹净的天,有点深厚的蓝,有说天空是倒置的湖,那么,世间寻求太平,自然要说黄山脚下的宁静之境——其宽处烟波浩渺,似洞庭之坦荡;而狭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崇峦起伏,翠岗连绵,山环水绕,微波潋艳——太平湖。

通常修水库能造出别样的景致,皖浙各有一处,新安江水库成就了千岛湖,而陈村水库则成就了太平湖。曾经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转眼成了年轻秀丽的湖面,而波光粼粼下,则将多少年的人文深深藏了下去,曾经的太平县城和石台县城,幽幽的静滞在湖底,成了湖底老街,成了也许永远都不能再现的古迹。

人文与历史,建筑与精神,屋与湖,也连接成了“呜呼“,这些自古以来所传承的厚重,仿佛也穿越古今,冲击着当代人的心灵。

在平湖春(冬)色中,让人不免去想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或许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那样,“更高精神层次的人是孤独的“,当我们以平缓的节奏去重新揣摩存在的核心时,实则是惶恐的,世间有无尽美好,我们却步履匆匆,是不是有时,我们要略略停下脚步,也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

且行、且远、且珍惜。

从最后的数据表现看,她赢了,我输了。

事实上,我们都是赢家。

她在电话里说,“你等着,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想破鼻头也猜不到的惊喜!”

我问:“我为啥要用鼻头?”

“啊哈,你关注的好奇点果然不在我身上!哼哼哼!”

之后,我在一个冬日的下午收到了一封匿名信

【3】简单的告别

然而,我们并没有演绎“下一个20年的浪漫”——虽然之前我们希望20年之后仍能心境相通,希望20年之后依旧是充满愿景的人。

与其他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于希望时启程,于失望时分道扬镳

人生是一段旅程,陪伴彼此是一种成本和花费。渐渐地,物理上的距离和心灵上的距离,让陪伴成为一种负担。

由于彼此的学校位于城市对角线的两个点,来回一趟起码三个小时,校园情侣的轻松日常对于我们成为奢望,她会细说隔壁宿舍的谁谁多么体贴浪漫,聪明的人都能听出这是一种哀怨。

更严峻的问题是,两个人对【世事】认知的交集越来越少,我开始慢慢蜕变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开始揣摩人性,思忖万事万物背后的运行机理,她则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纯真】——

逛街的时候,她在意的是奇奇怪怪的新东西是否好玩,我留意的是店铺灯光的布局能否在减少一排灯的前提下依旧保证光照面积;码字的时候,她依旧保持着词藻华丽的习惯,却未能凸显一些“引经据典”的厚度,而我已经逐步遗忘了遣词造句“鸡飞狗跳”的机巧,开始琢磨如何营造“说一半留一半”的故事性。


我们曾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太阳,自己是对方的向日葵。

然而,我们都错了。

也许,阳光依旧灿烂,只是观赏和追随的角度却变了。


一周年的那一周,我们还一起种过树,以为树作为时间的载体会记录爱情。我已然记不起那小小只的树苗是什么种,只记得当时还傻傻笨笨地建了一个篱笆圈,以为这最朴实的篱笆能圈住两个人的爱情。

也许,当时所有种树的一对对,都觉得岁月的年轮在古树的内里悄无声息的蔓延,那一圈圈默默地生长,就是心的一圈圈涟漪。

不过,年轮会不断增加,涟漪却是不断变浅,然后,消失不见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第1次约会的那家咖啡馆,还是南面的那扇落地窗前,进门右手边第3张木桌。

她点的是卡布奇诺,我点的是摩卡。

卡布奇诺一直是她的最爱,她说奶香中的苦就像爱情中淡淡的苦与浓浓的温柔;我点摩卡,只是因为这款当天特价,价格是平时的六折。

走出咖啡馆,我问她要怎么回家,是准备叫辆车还是送到车站?

她说,不用,等会有人来接。

我们平平淡淡地开始,静静默默地结束。

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

之中有过小吵小闹,仅此而已。

我记得有次她问,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给对方留下最后一句话,你说什么?

我想了想,“谢谢你在我生命中出现”。

我问她,那你呢?

她脱口而出,“下辈子,我要继续在你的世界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然而,我们都没能这么说。


谢谢你在我生命中出现,

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好,我也会很快乐。

以上,就是我致某1位匿名者的感谢信。

【5】后记:故事与故人

时隔多年,我才慢慢意识到那些【故事】不过是各种【故人之事】用一种更为机巧的方式进行再演绎,所谓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于看的人读的人怎么认为。

故事一旦成型,旁人如何解读,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近10年里,我看了太多的分分合合、鸡飞狗跳,看了太多红白之事、大喜大悲,我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越发苍白和无聊,而这份“鸡肋感”让我在阅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时不时翻涌。

曾经,我没有在一个行将枯朽的生命面前放声大哭,而历经世事磨砺的我,恐怕也将继续逼着自己去逞强一种喜怒不形于色。 

其实,我越发理解有些人是那么热衷于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醉生梦死,说起来,比起他们的洒脱坦荡、开朗乐观的拥抱属于自己的一切,我倒像是个后知后觉的无耻之徒,以致现在急于弥补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圆不尽的梦想,永远有放不下的过往,永远有改不完的文字,永远没有完美意义上的完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可能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文笔各有不同。

也许,有些人妙笔生花,言辞细腻,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有些人,词措略显粗糙,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管是哪一样,至少我们都从长度未知的一生中拨出一些时间来记录下自己的情怀,这已经足够

(完)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诱惑哟: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匿名】致匿名者的感谢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