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脚气最容易“盯上”你,这几个原因,看看你是哪个
脚气很常见,大部分是由不注意卫生,被传染引起,脚气属于真菌感染,既然有,就得及时去除,否则会越来越严重。
脚气痒起来,用手抓抓,别提有多爽了~
脚气的水泡,挤破里面流出组织液,看起来好有成就感~
脚气脱皮,用手撕起来,别提有多解压了~
脚趾缝烂了,用手指在脚趾缝来回搓搓,那酸爽,你值得拥有~
脚气裂口,用剪刀一刮,刮掉一大片,看起来好舒服~
上面这几个,有脚气的千万不要去做,只会让脚气问题,越来越严重,得不到任何缓解。
脚气属于真菌感染引起,与脚部的卫生,脚汗,脚部破皮,传染都有关系,其中传染是最多的。
脚气常见的分类有:水泡、脱皮、糜烂、角化、混合型脚气这几种之分。
不同的脚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要将所有脚气都归为一谈,否则脚气问题会久久得不到缓解。
引起脚气的常见原因:
是否与别人共用过拖鞋、擦脚布等,是否去过公共浴室、游泳池,用过酒店毛巾、拖鞋。
自己脚上有没有破皮,破皮后自己没有及时消毒处理。
脚汗比较多,鞋袜透气性比较弱,脚汗挥发不出去。
鞋袜换洗不及时,一双鞋子连续穿超过一周,袜子三天洗不了一次。
喜欢用手抠脚,经常去修脚店等一些高消费场所。
以上原因都会引起脚气问题,因为脚气不会平白无故找到你。
脚气是当脚部皮肤受到真菌接触之后,所形成的一种直接变现,有的发痒,有的脱皮,有的长水泡,有的起鳞屑...
这一切都与真菌感染有关系,脚气上面提到,有不同的分类,那么去除脚气需要根据不同的脚气类型去做,不要所有脚气都用一种方法去去除,这样脚气问题会迟迟得不到缓解。
一、水泡型脚气
水泡型脚气比较常见,大部分长在脚趾缝以及脚趾周围,出现密集小水痘,挤破之后水泡里面会有透明组织液流出,成片出现。
伴随有发痒想用手去抓,结果抓过之后,原来没有长水泡的地方也出现了水泡,而且容易传染到手指上,如果再用手去抓其它地方,那么其它地方也会出现发痒情况。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后擦干。
外用益可肌喷雾,将脚部的真菌清理干净,该问题才会得到缓解。
同时不要光脚穿鞋,要穿纯棉袜子,纯棉袜子能吸附掉脚部分泌的部分汗液,保护水泡部位不会长时间受到脚汗的浸渍。
二、糜烂型脚气
这种和水泡型脚气差不多,只是比水泡型脚气严重,多见于脚趾缝,发痒、糜烂、有破皮、有渗液,抓挠后会传染、扩散。
切记不要抓挠,不要用手去抠,容易传染,拖鞋、擦脚布都独立用,不要和别人共用,以免传染给别人,或者自己好转的脚气再次出现。
同样泡脚后除菌。同时糜烂部位在脚趾缝,则需穿五指袜对脚趾进行间隔,避免脚趾之间相摩擦导致糜烂部位扩散。
三、鳞屑型脚气
这种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说简单点属于脚脱皮,大部分在脚掌,刚开始是泛白用手撕扯会扯掉一大片,然后一会成片出现。
切记不要撕扯,因为容易将脚部皮肤扯破皮,会伤害到真皮层,如果这样,那么脚气问题会扩散成糜烂型,甚至混合型脚气。
处理方法是泡脚后擦干脚部水分,先除菌。
除菌吸收后,涂抹立清宁修护霜,对脚部皮肤进行修复。
同样要穿纯棉袜子,不要光脚穿鞋,纯棉袜子能保护脚部脱皮部位不受外界摩擦。
四、角化型脚气
角化型脚气属于脚干裂情况,大部分在脚后跟,表现为脚后跟皮肤粗糙、有裂纹、甚至裂口,严重时候走路会有疼痛感。
切记不要用剪刀刮脚后跟的干皮部位,容易越刮越多,因为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应除菌、滋润后,用保鲜膜包裹15分钟去掉,目的是为了加快渗透,修复受损角质层。
五、混合型脚气
这种是集合多种脚气于一身的脚气,例如水泡+糜烂;脱皮+鳞屑;
处理方法都是先用热水泡脚,泡脚后擦干,再除菌,如果有脱皮或干裂,则需要外加滋润修护。
注意事项:
去除脚气要坚持至少4-8周时间,除菌缓解必不可少,因为脚气是真菌感染引起。
注意鞋袜卫生,勤换洗,不要一双袜子连续穿超过1天,每天晚上换洗袜子。
鞋子尽量穿透气好的,高跟鞋、靴子都不要再穿;
尼龙袜、丝袜也不要再穿。
不要和别人共用拖鞋、擦脚布,以免好转的脚气二次传染。
去除脚气不是什么难事情,只要根据上述找准自己属于哪一种脚气,然后对照去做。
坚持4-8周,大部分脚气问题都会从根本解决。
脚气问题容易反复的根本原因在于除菌不彻底,卫生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