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纪事(八十)---家训泽世
钱王灵柩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四月,至衣锦军。于两年后也就是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正月,应敕令安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地址就在今临安锦城镇太庙山。《临安县志》说:“武肃王奄有吴越,伟绩丰功,归葬故乡,示不忘旧,丰碑华表,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不仅是钱王德泽一方,还有临终前留下的钱氏家训。是为:
第一、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
第二,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
第三,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人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第四,余理政钱塘五十余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
第五,戒听妇言而伤骨肉。古云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犹可新,手足断难再续。
第六,婚姻须择阀阅之家,不可图色美,而与下贱人结缡,以致污辱门风。
第七,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
第八,吴越境内绫绢绸绵。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文,亦余教人开辟荒亩。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渍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第九,吾家世代居衣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家为国,子孙后代莫轻弃吾祖先。
第十,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千叮万嘱。慎体吾意,尔等勉旃,毋忘吾训。
最重要还是前三条忠君爱民,钱王也预见五代乱世,武人当政,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原王朝更迭频繁,切莫因一时意气之争而将整个吴越拖入战争漩涡,无法自拔。不仅是断送自家基业,也是陷万民于苦海。
最重要还是识时务,天下纷乱终有尽时,百姓苦于战乱久矣,要是有一统天下的英雄豪杰出世,应该速速归附。不要因一己之私,对于权势富贵恋栈不去。践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正如《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舍去吴越王位,为万民求福祉,亦是快事。
钱元瓘能否顺利继承王位?吴越国于五代乱世中能否在夹缝中求生?请看下期---仁章刚直。
参考书目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吴越世家第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资治通鉴》(后唐纪六)
《吴越备史》(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