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C、麦当劳一供应商冲刺IPO,业绩低迷问题待解?

近年来,食品行业整体进入“高光时期”。日前,又有一家食品上游企业启动IPO。
报道显示,上海宝立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立食品)计划募集4.6亿元,其中,约55%募资用于主业扩产,约38%募资用于补充现金流。据了解,宝立食品主打产品为复合调味料,下游客户涉及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家熟悉的餐饮品牌。
不过,随着下游客户业绩的走低,宝立食品又重资产投入厂地建设,使得公司经营长期处于高负债状态,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关注的是,宝立食品的拓新亦是阻力重重。如此,宝立食品能否成功获得IPO渡过资金难关呢?寻求新增长空间的宝立食品盈利能力如何呢?
01
依赖下游企业,行业竞争加剧
据招股书显示,宝立食品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1亿元、7.43亿元和9.0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39万元、8150万元和1.34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51%、33.45%、32.10%。

值得关注的是,营利增长的同时,宝立食品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比例在不断下滑,比例分别为54.41%、50.07%和44.48%。其中,百胜中国作为宝立食品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宝立食品对百胜中国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3亿元、2.27亿元和2.2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2.81%、30.50%和24.51%,下滑幅度在不断拉升。毛利率亦在2020年出现了1.35%的下滑。
对此,宝立食品表示,公司跨国快餐连锁客户的收入比重较高,而跨国快餐连锁客户在复合调味料领域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味好美和凯爱瑞集团等大型跨国企业,竞争较为激烈,从而导致主营业务毛利率降低。
02
主业滞缓,“新业”仍在市场认知期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其它食品企业,宝立食品在销售模式上更多采用的是直营模式,经销为辅的销售方式。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直销收入占主营收入比例均达到85%以上。公司直销客户主要为国内外餐饮连锁企业和大型食品工业企业,包括百胜中国、麦当劳、德克士、汉堡王、圣农食品、泰森中国等著名餐饮品牌及食品企业。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直销模式不利于公司有效打开下沉市场,这对企业的发展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未来,经销商体系的建设对于宝立食品来说仍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考验。
面对主业发展的滞缓,宝立食品还将目光投向了甜点、新式茶饮等领域,购入了网红品牌“空刻意面”。不过,宝立食品并没有因此在业绩上实现大的突破。
资料显示,网红品牌“空刻意面”以及捞饭2020年的收入为2.12亿元,净利润为1196.5万元。2019年、2020年,公司饮品甜点配料收入分别为1.17亿元及1.1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3.59%、5.35%。虽然新领域的探索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宝立食品的发展依旧不容乐观。
03
扩张下的现金流隐患

在多领域探索的背后,宝立食品出现了企业拓展中最为致命的经济困境,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境遇,现金流出现危机。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宝立食品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66%、45.22%和41.34%,而同时间段,行业均值分别为14.56%、9.7%和12.36%。宝立食品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行上市企业。
对此,宝立食品回应称,公司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主要因公司业务发展新增短期借款补充流动资金,以及公司新增专用长期借款用于浙江宝立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的建设。截至2020年末,宝立食品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分别为6217.58万元和8071.11万元,在公司负债总额中占比分别为18.21%和23.64%。
由此来看,宝立食品眼下亟需纾困。面对主业增速下滑,新业务不振,现金流压力等多方面难题,宝立食品能顺利冲击IPO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