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盘点上世纪30-40年代那些斯柯达公司设计的坦克(一)

2021-08-29 13:48 作者:DASTIGER  | 我要投稿

本篇内容翻译整理自Panzerkampfwagen 35t und 38t und Ihre Abarten, 2. Auflage 1990, Walter J. Spielberger

       说起大名鼎鼎的斯柯达公司各位军迷一定不陌生,它曾是闻名欧洲甚至享誉世界的军火商,小到枪支,大到火炮、坦克,这家企业都推出过优秀的产品。这个系列的文章就来简要盘点一下上世纪30-40年代那些斯柯达公司设计出的坦克以及基于其改装研发的其他履带式装甲车辆。


一、MU-4/MUV-4小型坦克(S-I)

       20世纪20年代,斯柯达尽管已经是捷克斯洛伐克最大的机动车生产商,但它却对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制造兴趣寥寥。然而,当国防部开始从它的竞争对手——CKD公司订购全履带装甲车辆时,它便也将目光逐渐投向了这一领域。借助商业间谍和其他一些渠道,斯柯达开始大力推进军用车辆的制造,在这其中,与其合作多年的那些国外商业伙伴对军用车辆的需求扮演了重要角色。

       1930-1934年,斯柯达首先研制了MU-4小型坦克,它也被叫作S-I,并在此基础上于1934年研制了MUV-4坦克(M意为小型,U意为进攻,V意为车辆)。这种仅有轻装甲防护的坦克重2.5t,采用一台排量2660cc的风冷对置四缸汽油机,2500r/min时功率达40马力,因此整车吨马力数达到16。搭载两名乘员时其最高速度可达45km/h,转向装置能在相对较高的速度下实现90°和180°转向。全车包被有4-10mm厚的焊接装甲,主武器为两挺7.62mm ZB Vz. 26 机枪,备弹3600发。1933年,作为CKD公司T-33坦克和波兰TK-3坦克的竞争对手,这款产品参加了南斯拉夫坦克竞标展示,并促成了后来南斯拉夫采购斯柯达的MUV6坦克,但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它并未受到国防部的青睐,因此没有获得订单。

MUV-4小型坦克

涂有迷彩的MUV-4

二、MU-6自行火炮

       在MUV-4诞生的1934年,斯柯达还研制了另一款履带装甲车辆——MU-6自行火炮。它的诞生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之前不久斯柯达刚刚研发的高性能火炮——40mm Z1  L/71防空兼反坦克炮。该炮炮弹初速达950m/s,可在2500m距离上击穿30mm厚的装甲板。MU-6自行火炮采用在MUV-4基础上加长的底盘,拥有一座装甲厚度12mm的敞开式炮塔,上面搭载一门Z1火炮。该车战斗全重4.2t,装备一台对置六缸汽油引擎,最高速度达40km/h。武器布局的优良设计使得其能够从容应对来自天空和地面的目标,然而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对它并不感冒,该项目也因此只生产了一辆原型车便草草收场。


MU-6原型车
四周装甲板翻倒后的MU-6


三、MUV-6 小型坦克(S-I-d,T-2-D)

       时间进入到1935/1936年,已经有小型坦克初步研制经验的斯柯达继续推出了它的新产品——MUV-6(又叫S-I-d或者T-2-D),其设计布局与MUV-4基本一致,但火力和防护性能均有明显提升。MUV-6战斗全重3.9t,由一台安装在车体后部的对置六缸风冷汽油引擎驱动,发动机气缸缸径92mm,活塞行程100mm,总排量3.99L,转速2500r/min时输出功率60马力,油耗为280g/马力/h。引擎的动力通过一只多片式离合器传递至有6个前进挡和2个倒挡的变速箱并最终传给前置的驱动轮。该车速度可达2.8—40km/h,履带宽250mm,对地压强0.55kg/m^2,底盘离地高280mm。车体前部有20mm的装甲防护,两名乘员可使用一门37mm斯柯达A3火炮(备弹30发)和一挺ZB Vz. 26机枪(备弹1000发)作战,火炮左右射界各15°,俯仰角为-10°—+20°。MUV-6还生产过一种机枪版本,被称为S-I-P,装备一挺ZB Vz.35 重机枪和一挺ZB Vz. 26轻机枪,但该型号仅有原型车。

MUV-6的尺寸图
从侧前方看MUV-6
仅装备机枪的S-I-P型


       在外贸市场,斯柯达凭借MUV-6开始有所斩获。1938年,南斯拉夫订购了8辆T-3-D型(MUV-6的外贸型号,从T-2-D原型车发展而来),南斯拉夫军队称其为T-32。另一个客户罗马尼亚也引进了这款产品并称其为R-3型,不过罗马尼亚版的MUV-6换装了一台斯柯达生产的4缸液冷柴油发动机,排量3770cc,2200r/min时功率达60马力。整车的战斗全重也增至5.8t,极速仅30km/h。

       与MUV-4和MU-6一样,MUV-6在国内再一次遭到冷遇。尽管被展示给国防部,此车却丝毫未能引起捷军方的兴趣,最终的订单数字仍然是零。

南斯拉夫军队的MUV-6(T-32)


四、SOT两栖坦克

        早在1933年,斯柯达就开始着手研究设计两栖坦克,不过由于当时人们对这类装备几乎没有需求,研制工作不得不暂时搁置。1936年10月,应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的要求,斯柯达和CKD公司开始研制两栖坦克,斯柯达与苏联谈判,尝试获得T-37水陆坦克的许可生产权。当时的斯柯达考虑在两条研发途径中选择其一:1、改制出一种自家LT Vz.35坦克的缩小版,仅重9.5t,搭载两挺机枪;2、研发一款全新的、重5至6t的坦克,搭载两挺机枪。到1937年,斯柯达终于绘制出了两栖坦克草图,它被命名为SOT,重6.5至7.5t,计划装备两挺ZB Vz.37重机枪,引擎功率120马力,装甲厚度在4-16mm之间。

       同年11月,斯柯达获得了生产2辆SOT的订单。利用手头的材料,该公司在研制过程中做了各种各样已经完全超出合同要求范围的研发试验,以探索不同的技术可行性,这其中就有比如采用电驱动的SET型。此外,斯柯达还给坦克安装过各式各样自家或外国厂商的引擎进行测试,包括来自美国的一种风冷六缸引擎和阿维亚公司(Avia,捷克的一家飞机制造商)生产的TR 12-a 七缸星形发动机。一系列测试使得最终的制造成本超出了原定报价75.4万克朗的2倍,而产品也没能按期交付,直到1939年夏,该车才迎来首次测试,而那时的CKD公司已经被纳粹德国占领并改名波西米亚-摩拉维亚机械制造厂。斯柯达SOT的原型车于1939年8月出厂,乘员3人,总重8.9t,搭载两挺机枪,最高速度40km/h,装甲厚度6-15mm。测试的结果是悲剧性的,因为这款车被证明连浮在水面上都做不到。(抱歉此处暂未找到该车的图片,只能进行简要的文字描述)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盘点上世纪30-40年代那些斯柯达公司设计的坦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