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包三之《天芒传奇》:凤凰飞升入烛光,丹心变色燃海棠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昔人忆凤凰,含怀古论今之意。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浴火而涅槃重生,没人见过它,但它却由来已久。
人们对凤凰的崇拜与敬意,引出了《天芒传奇》的又一奇案。
包拯等一行人等,来到一个叫做凤凰镇的地方,相传,凤凰在此飞升。
公孙策和小蛮因为肚胀等小毛病,拜访了归隐于凤凰镇的名医金匮。
他们一面诊病,一面暂住在名医的府邸。
同时,在夜晚,观看到了凤凰飞升的奇景。
作为坚信唯物主义的包拯和公孙策,他们认为这番幻象,一定别有隐情。
况且,白天他们曾见过类似于凤凰形貌的金鹊鸦。
包拯和公孙策的猜测没错。
尤其,是每次出现凤凰的幻象,必然有勾魂的命案发生,他们就更加肯定了这是人为所致。
平常的百姓,信以为凤凰显灵,不敢乱加揣摩。
但包拯和公孙策,实地勘察命案现场,从蛛丝马迹里去端详。
一个香囊,一包应该扔掉的药渣,都可以反向推导出看似无关,却至关重要的脉络。
一种叫做丹心海棠的花,异常难培养,金匮名医就以十年陈酿的花雕酒去浇灌。
这个在剧中出现的丹心海棠,本含有剧毒,但它的汁液,稍加稀释,又可驱虫。
所以,名医金匮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药理,药,细究,并无有毒或无毒之分。
无毒的药,超过剂量,也可以是毒药。
而毒药减少剂量,也能够成为救人的良方。
在西陵王面具之案,出场的天问姑娘,恢复小风筝真身后,在此案又化名为柴郡主。
这个变幻多端的小风筝,常令礼部侍郎公孙策感到雾里看花捉摸不透。
她假扮成郡主,一来为看病,二来为那本《金匮医术》。
金匮名医,其实早就知道了小风筝不是郡主,却依然帮她看病。
因为病人是不分贵贱良莠的,即使她是骗子,也是需要治疗的病人。
名医府邸,全是名医,甚至是一个管家,也有相当精湛的医学造诣。
反复强调药没有有毒与无毒的区分,全在于剂量的多寡。‘’
而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施以针灸,也有轻重缓急的差别。
三个受害者,全身皆未有明显的外伤,但一个靠近肩膀的红点,却引起了警觉。
懂得识别穴位的公孙策,看出了不寻常,包拯也开始注意精通针灸的大夫们。
第一案发现场,全部在一个药房,药房里满柜的红烛,燃烧后却找不到灯芯在何处。
墙壁上凿出的小孔,正可以使燃烧的烛火透过。
而将照射出的物体影子,投射到屋外的石壁上。
凶手故意造成凤凰飞天的幻象,掩盖了罪证。
能给人治好病的,就是良药,能被借用的吉祥幻象,也能是催命符。
假冒郡主的小风筝,在给公孙策亦真亦假的印象里,也有她的苦衷。
公孙策与她在诗歌绘画方面有共同的鉴赏,但小风筝又总说她是孤星的命局。
小风筝的故意疏远,也有她不敢对公孙策言明的地方。
“世事从来都不是尽能如人意的”,小蛮的身世,也是一个迷。
遵循皇上的密旨,寻找天芒,也是探索人生的发现之旅。
包拯等人,给外人的观感,好像在游览各地景致,但明眼人,却不认为是那样。
就如平常百姓,以为凤凰飞天勾魂,是上天的旨意,包拯他们的见解却不一样。
根据剂量多少来回变化的丹心海棠,也可以随时换个模样。